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部门动态

宣州区坚持实行“警示八法”增强“不想腐”的自觉

发布时间:2017-11-21 15:46 来源:区纪委 浏览:
【字体大小:

宣州区积极总结、探索和运用警示教育新途径新方法,将“警示八法”融入到日常廉政教育活动,推动形成崇廉、尚洁、畏纪的良好氛围,增强广大党员干部“不想腐”的自觉,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道德防线。
廉政基地“镜鉴法”。精心打造集声光电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型廉政警示教育基地,建立“警世钟、案例墙、忏悔角、情景屋、思廉廊、啸天剑”六大展厅,集预防、警示、教育、廉政文化为一体,利用400余幅图片、大量实物、声光场景,集中反映查办贪腐的典型案例。3年来依托该基地平台,组织参观近30000人次, 用生动的事实和案例,最直观地触动党员干部的心灵,使其居安思危,筑牢防线。
庭审旁听“直击法”。 区纪委与区法院适时举办“庭审旁听”零距离警示教育活动,组织机关重点岗位中层干部及部分党员领导干部全程参加旁听,用身边的人和事来教育身边人,让党员干部在为被告人扼腕叹息的同时,也对自身有了更深刻的警醒,时刻做到心中有戒。去年以来,通过庭审旁听受教育达2000人次,达到“惩处一个人,教育一大片”的效果。
廉政谈话“提醒法”。要求党政领导班子主要领导与班子成员,班子成员与分管部门人员,每年开展廉政谈话不少于2次,区纪委坚持与每位新提拔的党员干部至少进行一次任前廉政谈话。去年以来,相继对137名新提拔干部开展任前廉政谈话和廉政知识测试活动。
忏悔实录“洗礼法”。“反面典型”是最好的“警示样本”。“我之所以走上违纪道路,主要原因是平时不学纪,不紧拧纪律这根弦,时间一长,就谈不上心存畏纪……”这是一名村党员会计出纳员受到查处后用泪水写出的忏悔录。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忏悔录》作为警示教育课程的“活教材”,开展了多种形式的警示教育活动,用身边典型案例教育党员干部,让大家真正敬畏纪律、遵规守矩。
典型案例“警戒法”。据统计 ,2014年以来向全区印发典型案例通报592份,对于贪污腐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扶贫救灾、设立“小金库”和村级财务监管等领域的典型案件,既通报了违纪案情,又分析了违纪诱因,并要求各地各单位认真学习、对照自查、引以为戒。
会前说纪“紧弦法”。探索开展“会前学纪一刻钟”活动,第一时间通报上级纪委和区纪委查处的典型违纪案件,引导广大党员时刻做到警钟长鸣、纪弦常紧。要求区领导每年到联系乡镇和单位上一堂廉政课,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每月“廉政一课”,引导党员做到“五知”,即知纪,纪规刻心;知止,自律自警;知耻,心怀敬畏;知始,不忘初心;知足,淡泊名利。
监督问责“曝光法”。 实行”一案一曝光”, 在“宛陵清风”微信公众号和纪检监察网上设立“曝光台”,加大警示惩戒力度。近4年来开展明查暗访85次,及时点名道姓曝光公车私用、死亡五保户供养金违规发放、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等方面问题,形成了强烈震慑力。
反腐艺术“感染法”。相继将反面典型案件拍摄成《嬗变的灵魂》、《铁窗下的忏悔》等警示教育片,供广大党员接受警示教育。将村级干部违纪案件制作成漫画、卡片和图片等巡回展览,让基层党员干部接受生动的廉政警示教育。结合地方特色,拍摄了皖南花鼓戏廉政微电影《金剪刀》,以具有地方乡土气息特色的皖南花鼓戏,演绎了一位农家子弟忘掉初心走上贪腐之路,在姐姐的教育和感染下投案自首的故事,党员干部观看后纷纷表示“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心灵洗礼”。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