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加大我区留守儿童工作的宣传,激发社会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热情,近期宣州区妇联开展了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故事征集活动,“爱心妈妈”们踊跃参加,她们把自己在看望、慰问、结对帮扶留守儿童的真实感受以小故事形式记录下来,让我们从中体会出“爱心妈妈”给留守儿童的浓浓爱意,留守儿童对父母的互相牵挂,相互鼓励的感人话语,更让“爱心妈妈”们欣慰。区妇联征集的优秀爱心故事将陆续向各媒体选送。
关爱留守儿童爱心故事之一:和留守孩子在一起 ----宣州区溪口镇“爱心妈妈”姜翠萍的爱心故事
今年开学的日子似乎比以往要早一些,农历正月十二报名,正月十三上课。不要说孩子,就连我们这些大人都需要花时间来调整。
正月十二这一天,16个全托的留守孩子陆续入住留守儿童服务中心。晚饭后,我说:“今晚,我们来开个Party吧!”“好啊,好啊!”“哦耶”……各种欢呼声立马响起。突然,一只小手拉住了我,“阿姨,什么叫Party呀?”哦,原来是今年刚刚入住的二年级的小男孩王义维。他这一问引来了大家的阵阵欢笑。我差点忽略了,这个小孩才上二年级,来自贫困家庭,没接触过英语,更没过过生日Party,当然不知道Party是什么了。在示意大家安静后,我摸着他的小脸,告诉他:“Party呀,就是大家高兴地围坐在一起,有吃的,有喝的,有玩的,还要表演节目。”他似懂非懂地“哦”了一声。在我安排大家做准备工作时,只见他捧了一大捧“阿尔卑斯”走到我跟前,“阿姨,我也有好吃的,我想分给他们。”那稚嫩的声音是那么的真诚。“那当然好呀!”于是他走到每一个人面前分发了他的“好吃的”,脸上的表情是那么得虔诚。一会儿他的面前也堆满了各种吃的东西,都是孩子们自己带的。看着这一切,我真为孩子们高兴。
Party就在大家的欢声笑语中开始了,孩子们是那么的兴奋,有唱的,有跳的,有说的,有笑的。轮到王义维了,只见他昂起头走到中间,清了清嗓子,“爸爸好呀,爸爸好呀,爸爸好呀,……”从始至终就一句歌词,唱的是《新年好》的曲子。又是一阵哄堂大笑,可他依然唱他的。我知道孩子们的笑并没有恶意,只是觉得好玩罢了,而我怎么也笑不出来——这个孩子出生不久,妈妈就抛弃了他,老实巴交的爸爸一手将他带大,到了要上学的年龄,将他寄养在姑姑家,自己出去打工。今年,他的姑姑也要外出打工,于是将他托在我这儿。小小的他还不知道怎样去表达对爸爸的爱,但仅这一句歌词足以表达他全部的心声,足以深深地打动每一个人。此时此刻,我一时语塞,惟有听他把歌唱完。那一夜,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小学生是正月十三正式上课的,正月十四我接到桂徐芳爸爸打来的电话,问正月十五元宵节是否放假。这个憨厚的汉子总以为正月十五是个重要的日子,学校有可能放假,当他听到我的否定回答时,我明显感到电话的那头有些失落。他的心情我能理解,因为过了十五,他们又要出门打工了,心爱的女儿要是能回家过十五那该多好啊。
十五的清晨,到处是噼噼啪啪的鞭炮声,孩子们也醒得格外早,6:00的时候,我又接到桂徐芳爸爸的电话:“姜老师,今天学校不放假吧,那今天放学我来接芳芳回家。你叫芳芳听电话吧!”“芳芳,可想爸爸呀?爸爸今天放学接你回家过节噢!”挂了他的电话,我若有所失,是啊,要是元宵节也来个法定假就好了,这样,留守孩子就都能回家和爸爸、妈妈再待一天了。
下午,这个爸爸骑着摩托车从遥远的四合村严周坪组如约而至。放学的时间到了,一些留守孩子陆续回到中心。对于半托的孩子,今天我打算让他们早点回家,所以我得快点结束辅导。正忙的时候,忽然一个熟悉的声音再次响起,“姜老师,今天芳芳还是放你这儿吧,我家路远,天气又不好,明天要上学,早上4:00就要起床,小孩太辛苦了,我来看看就行了。”看着他一脸的憨笑,我能深深地理解这个朴实汉子。目送着他骑着摩托车消失在街道的尽头,我希望他一路平安。
由于不少孩子都被家长或亲戚接回家过节了,所以这个元宵节的晚上,服务中心有些冷清,就在我准备睡觉的时候,手机响了,是芳芳的爸爸的电话,声音已没有白天那样刚强有力,“喂,姜老师,我骑车在乌哨弯那个地方摔倒了,骨头摔断了,现在在溪口医院,马上要转院到宣城,我想见见芳芳,麻烦你把她送过来。”叫起桂徐芳我们匆匆赶到医院,只见她爸爸痛苦地躺在病床上,她妈妈在一旁默默地流泪。见我们来了,这个坚强的汉子还是笑着跟我打招呼,并伸出他那还沾有血迹的粗躁的大手摸了摸他的孩子。孩子看到爸爸的状况也吓哭了。他的伤势较重,医生初步诊断为锁骨断裂,加皮外伤,需进一步去宣城诊治。这一家在一起交流了一阵后,这位爸爸在家人的搀扶下上了宣城的车。开往宣城的车渐渐远去,我紧紧牵着芳芳的手,鼻子酸酸的。回到中心的路显得格外漫长,这一路上,我们的脚步是那么得沉重。
从中心成立到现在,和留守孩子相处的这些日子里,总有一些场景让我感动着,总有一些事情让我快乐着,也总有一些时刻让我无奈着。我真心地希望每个留守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一位留守孩子的家长都能平安、顺利地工作。(周润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