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务要闻

“宣木瓜”期待打破产业瓶颈

发布时间:2011-09-01 06:43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因市场化程度不高,龙头企业带动力弱,致使久负盛名的宣城木瓜产业出现撂荒甚至毁林现象——

木瓜加工

 

 

“木瓜处处有之,而宣城者为佳。”原产于宣州区的宣木瓜距今已有1500余年的栽培历史,早在南朝时期就成为贡品,并因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的一句“权威认定”,使得宣木瓜声名更显。

宣木瓜与“甘枸杞”、“川杜仲”、“藏红花”一道,成为我国四大名贵中药材;又与“贡菊”、“亳芍”、“丹皮”一起,共称为“安徽四大地道药材”。但最近两年来,宣木瓜产业举步维艰,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日前,记者深入宣州区的木瓜种植户、企业和相关部门,探寻这一名特产的现状和前景。

丰产不丰收

“这几年,我的几亩宣木瓜撂荒了,原来还准备扩大规模,但实在卖不上价,觉得太不划算。”8月22日下午,周王镇农民小李告诉记者,前几年他顺应宣木瓜种植热潮当了瓜农,没想到收成不佳。“一斤六七毛钱,还不够人工钱。”他告诉记者,2003年前后,由于“非典”影响,宣木瓜价格扶摇直上,加上区里扶优扶强,一些龙头企业脱颖而出,纷纷开发出果脯、果酒等新产品,宣木瓜形成规模化种植。

记者日前在“宣木瓜之乡”新田镇成熟村采访时,种植大户刘国发也告诉记者,全村高峰时种植宣木瓜500亩,但是现在“保守看来,也有70亩左右撂荒,没人管,没人要”。因为和当地的一家宣木瓜加工企业有种植合同,他的100多亩宣木瓜目前还没有亏本。“卖了近60吨,七角钱一斤,也就几万块钱。刨去成本2万多元,所剩不多。”

其实,宣木瓜产量较高,即使在不管不问的情况下,亩产也能达到千斤,但由于卖不上价,许多百姓都有“丰产不丰收”的感觉。

鲜果卖不上价,“晒干当药材卖也一样好不到哪儿去”。当地群众给记者算了一笔账:6斤鲜果晒1斤药材,最后也就七八元钱一斤,刨去人工等成本,和卖鲜果相差不大。

面对这一局面,许多种植户感到“前景渺茫”。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当地政府推动下,宣州区种植的木瓜由原来的不足百亩迅速扩大,鲜果产量约4000吨。但由于宣州区唯一的宣木瓜龙头企业奇瓜王宣木瓜有限公司市场开拓和新品开发力度不够,工业发展的步伐远远跟不上宣木瓜鲜果产量的增加速度,自建的千亩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出产的宣木瓜已近饱和,很多鲜果只能以较低的价格贱卖。

产品开发滞后

宣木瓜名列国家首批“药食同源”名单,富含19种氨基酸、18种矿物微量元素以及大量维生素C等,药用价值极高,还可加工成各种食品和饮料等,具有平肝和胃、祛风去湿、活血通络、滋脾益肺等功效,被誉为“植物黄金”。

但作为“药食同源”植物,它不像其他地方出产的木瓜可以直接食用。宣木瓜具有涩味,不可直接食用,加工成药材和食品均需一定的工艺。加之产品开发力度和市场认可度不够,可能是导致这一传统作物难以推广的重要原因之一。

自2002年以来,区政府多次出台优惠政策,在积极倡导宣木瓜规模化、规范化种植的同时,大力扶持龙头企业上项目、上产品,并上马年加工5000吨宣木瓜干红和600吨果脯生产线,建立了1000亩宣木瓜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和200亩宣木瓜种苗基地,且配套成立了宣木瓜科研所。

但是,受各种因素影响,宣木瓜系列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当地的大多数加工企业普遍规模小、产品原始。其中最大一家公司年销售额达到1500余万元,今年有望突破1800万元。这和宣木瓜的名声和影响力仍然极不相称。

“宣木瓜产业发展不景气,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业市场和产品开发力度不够,带动力不强的原因,也有政府产业扶持滞后,以及整个市场认同度和发展理念滞后等等因素。”采访中,相关专家普遍认为,要做大做强宣木瓜产业,还需要上下同心,政企合力,全力开拓。

呼唤产业化

8月13日,记者在一家企业果脯生产线看到,一批女工正忙着切瓜、去瓤,一边的包装车间果脯堆成了小山,记者拿起一块尝了尝,有轻微的甜涩味,但很有嚼头。这么好产品咋就打不开市场呢?

相比之下,毗邻的宁国市在发展山核桃产业过程中的经验值得借鉴。近年来,宁国“以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商业的思维经营农业”,通过基地建设、市场开拓和品牌树立,打造了一个富有竞争力的农特产业。截至目前,当地山核桃种植面积已达33万亩,总产量突破9000吨,分别占全国山核桃面积和产量的40%,年产值达到8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山核桃种植基地。

记者了解到,去年底,宣州区顺利通过全国宣木瓜林业标准化示范区考核验收。今年年初,国家农业部通过了宣木瓜原产地保护申请,宣木瓜正式成为宣城市地理标志产品,使宣木瓜这一历史品牌真正打上了“宣城”的烙印,这些都给宣木瓜产业快速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当地也出现了一些宣木瓜深加工的新的“探路人”,为宣木瓜产业的做大做强尽心竭力。

宣州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企业的扶持力度和品牌宣传力度,通过政策引导,推动企业走产学研结合之路,增加宣木瓜产品的附加值,拉长宣木瓜的产业链。同时,给予农民种植宣木瓜一定的政策扶持,推动标准化种植,让广大瓜农丰产又丰收。当地一家宣木瓜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将加大宣木瓜新产品及深加工方面的研发工作,在原有的宣木瓜果脯、干红的基础上,进一步向保健食品、饮料、医药、护肤化妆品、花卉等深层次领域开拓。

宣木瓜产业能否在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振衰起颓,快速发展,我们拭目以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