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区委、区政府立足资源优势,紧扣发展形势,抢抓发展机遇,促使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走上了产业开发加快、经济转型加速、基础建设投入加大、社会事业全面加强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该区先后摘取了“全国粮食先进区”、“全国农业机械化示范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全国烟叶生产标准化示范区”、“全国农田水利建设先进区”、“全国法治创建先进区”、“中国品牌(特色)县”、“苏商投资中国首选城市”、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区)”、“全省农业产业化先进集体”等桂冠。近日,我区还获得了全市2010年度县市区目标管理考核发展速度一等奖,成为连续两年获评全市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的县市区之一。
坚持抓纲带目,我区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以项目突破推动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协调发展。按照“加快推进一批项目、积极跟进一批项目,精心策划一批项目”,该区全力做好项目申报、争取、实施、管理等工作,形成全员抓项目、全社会办项目的格局。我区强化项目工作责任制,把一些重点项目和重大项目靠实到各级领导,对项目责任单位进行考核奖惩,进一步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我区编制谋划“十二五”及承接产业转移规划重点项目406个,总投资为1214.99亿元。今年,我区抢抓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机遇,完善全区储备项目库建设,精心谋划重点项目107个。今年,全区已有23个项目被列入省“861”行动计划,总投资156.2亿元。
立足优势资源,我区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坚持走工业强区、招商富民之路。区委、区政府把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的核心,出台工业强区“一号文件”、投入“2000万”加快经济开发区、乡镇分区及特色园区建设,开展招商引资质量年、工业园区建设年、发展环境优化年、银企对接月等活动,成立区投资服务中心,强化企业与项目对接,搭建政银企互利共赢平台,积极打造集群经济,不断推动工业求突破、迈大步。全区上下坚持高起点定位、高标准建设、高水平推进,协同打造“两区十园多带”品牌。如今,在宣州落地生根的大项目、好项目越来越多,招商引资喜事连连。狸桥水晶科技产业园、宣城百汇商贸园、欣亿来纺织产业园、南漪湖昆山生态旅游度假村、宣城纳尼亚生态风情园、博瑞特节能装备产业园等一批超5亿元的项目,相继签约落户宣州。1-7月份,全区实际到位资金111.33亿元,占市下达总任务的73.4%。
遵循“立足区情育特色、依托特色兴产业、壮大产业活全局”的思路,我区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大做强特色主导产业和区域优势产业。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安排“强龙工程”专项资金,扶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快形成畜禽水产养殖、林特产品加工、粮油加工转化三大产业集群。目前,全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0家,“一村一品”专业村72个,种养专业合作社162家。与此同时,我区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各类新农村示范项目达662个,呈现出“连点成线、以线带面、扩面提标、整体推进”的喜人态势。上半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2%。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4280元,同比增长20.0%,城镇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统筹社会发展,我区实施民生改善战略,出台一系列促进社会事业发展的重大举措。我区积极推进文化发展、教育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支持扩权强镇试点镇加快发展,全面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不断完善新农村建设推进机制,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我区积极探索建管用长效机制,将农家书屋工程融入新农村建设方案,扎实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今年,我区建设的88家农家书屋已全部交付使用,率先实现全区177个村农家书屋全覆盖,提前1年实现农家书屋村村有的目标。按照“工程化建设、项目化推进、责任化落实”的要求,我区大力推进各类民生工程项目。目前,区级配套资金已全部拨付到位。我区承担的33项民生工程,已有5项提前完成,15项超额完成时序进度任务,还有10项正在赶时间、抢进度。区政府年初人代会上承诺的10件为民实事,目前正在逐项落实之中。(曹光鑫)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