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乡镇动态

亦真亦幻话狸桥

发布时间:2014-10-20 09:39 来源: 浏览:
【字体大小:

 这是一个文化之镇,自古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千年以前,便是宣城北乡的文风兴盛之地。

 这是一个荣誉之镇,拥有“安徽省扩权强镇试点镇”、“安徽省中心建制镇”、“安徽省优秀旅游乡镇”、“安徽省产业集群专业镇”、“国家级生态镇”、“全国重点镇”等多项桂冠。

 这是一个活力之镇,“一脚踏三县,鸡鸣闻两省”,足见其交通之便利,经济之活跃,使之很早就成为边界贸易集散地……

 出宣城的东大门过东溪桥向北,穿过土地肥沃、沟渠交错、阡陌纵横的五星圩和朱桥圩,便来到了山峦起伏、群峰逶迤的昆山脚下。在这里,有一个美丽的集镇被两面明镜所拥抱,一个是南漪湖,一个是固城湖(又称小南湖)——这便是江南古邑宣城之宣州的东北门户——狸桥镇。

 狸桥镇因桥而得名,该石桥位于镇北,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2-600年)。关于这个名字民间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很久以前,整个狸桥被一条溪流分割成山场和农田。一个心地善良、美丽端庄的女农庄主雇用了一个忠厚、诚实的老长工为她家打理农活。每年开春前,老长工都要淌过齐腰深的溪流,去对岸山边的铁匠铺杠回犁头。春雨说来就来,有一天,当老长工杠着犁头返回时,山洪暴发,他急待回庄,在溪流中被洪水卷走。女庄主等到深夜也不见人回,第二天在河中发现了老长工的遗体,他的手中还紧紧攥着犁头。女庄主很是感动,念及老长工平时的任劳任怨,为了纪念他,决定在河上修一座桥,取名“犁头桥”。久而久之,人们口口相传,便有了今天的“狸桥”。

 千百年来,古老的吴楚文化浸润着这片丰腴而又神奇的土地,泽被着辛勤劳作的子民。自春秋战国,这里便是商品集散地、是皖南到苏南地区重要的通商口;自宋代起,名人荟萃、巍科甲第,成为皖北名门望族之地,因此也留下了诸多古代建筑及遗址,如云山寺、大王庙、刘廷藻墓、史弥远墓等。古老的“龙溪塔”、悠久的“神仙洞”更是狸桥风雨变迁的见证。同时作为革命老区,至今还存有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和司令员张鼎丞、副司令员粟裕的旧居。1939年4月初,陈毅同志从新四军军部返回苏南经宣城乘小舟泛水阳江而下,经狸桥到高淳,途中挥毫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壮丽诗篇:“敬亭山下橹声柔,雨洒江天似梦游。李谢诗魂今在否?湖光照破万年愁。”缘于有山有水,交通便捷,加之独特的地形地貌,使得这里过往商贾云集,变成了周边商品的集散地和货物流通的中转站。小镇因为人气浓、商业气息旺,历史文化悠久,自然风光旖旎,曾牵动了多少文人雅士来此寄情山水、赋诗唱吟……

 狸桥镇地处皖东南,与江苏南京接壤,处于苏、皖两省交界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2002年1月,经区划调整由原昝村、南湖、卫东、狸桥三乡一镇合并为新的狸桥镇。现镇域面积228平方公里,辖12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6.5万人。距宣城市区40公里,距南京110公里,距南京禄口机场80公里。宣宁公路穿境而过,水陆交通并行。作为宣城市辖区面积最大的乡镇和其特殊的地理位置,狸桥镇当仁不让的成为宣城市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和承接产业转移的前沿阵地、排头兵。

 狸桥镇属低山丘陵区,境内山峦起伏,昆山雄峙,云山秀美,横贯南北,林木葱茏。南北两翼是秀丽宜人的南漪湖和固城湖,其中南漪湖盛产银鱼、青虾、中华蟹。昆山湖风景区绿荫覆盖,山水相映,风景宜人;南漪湖山水相映。南湖落雁、昆山、云山、云山洞许多名人为此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人造景观——国家4A级白马山庄,集休闲、旅游、度假、餐饮、住宿为一体,是难得的度假胜地。

 狸桥镇的自然资源也十分丰富。狸桥镇拥有多个品种且优质的矿产资源。现已探明,蕴藏有锰、铁、铜、锌、白云石、石灰石、大理石等多种矿体,大理石储量亦很丰富,条绿玉大理石更为珍贵,其中石灰石储量1.5亿立方米。地方特产南湖银鱼、麻油干子等享誉省内外。

 穿过繁华而又热闹的镇区,沿着柏油公路向北2公里,便是安徽省省级经济开发区——狸桥经济开发区,这个建成只有两年多的开发区到处是一派紧张、繁忙的建设景象:十几家才落户的招商引资企业正在盖厂房、安装机械;几十台大吊机都忙着调运建材;数百个工人在工地上穿梭……

 开发区负责人介绍说,自2008年开发区筹建以来,镇党委、政府就秉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率承接”的宗旨,确定了开发区的发展思路和目标。开发区工作思路是:抢抓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机遇,坚持自身优势、发挥产业特色、实现高效承接,着力拓展园区框架,着力培育特色集群,着力优化产业布局,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将开发区建设成为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建设成为宣城市承接产业转移的先行区和模范区。总体发展目标是:增加承接产业转移的容量,形成集群式产业转移,促进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与联动,全面实现“零污染承接、零距离融入、零障碍推进”,逐步将狸桥经济开发区建设成为以碳酸钙产业链、汽车零部件和机械制造、箱包轻纺、水晶科技产业园等产业为主的产业集群,同时也是高土地利用率、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经济开发示范区。一串串数字虽然枯燥,但很能说明问题:仅2011年1至10月就签约项目15个,所引进的30个项目投资额均在千万元以上,其中超亿元项目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8个,协议总投资额51.62亿元。2011年新引进项目18个,协议总投资额47.2亿元,尤其是年初引入的水晶科技产业园项目,一期占地2100亩,计划投资35亿元,更是创造了狸桥镇历年来招商引资之最,该项目建成以后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水晶工艺品生产基地和贸易集散地,一期可提供就业岗位2万个,其社会历史意义深远。

 狸桥,这个有着传奇故事的地方,在确立打造“工业强镇、边贸重镇、旅游名镇、生态大镇、文化古镇”的前行方向后,积极迎合“东进”序曲和皖江开发大势,大踏步迈上了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全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3.3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2亿元、财政收入1.078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796元,其中完成工业总产值11.4亿元,工业经济总量占宣州区总量的十分之一,综合实力排在宣州区乡镇前列。2012年,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8亿元,增长58.17%;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5.23亿元,增长115.5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26亿元,增长11.52%;财政收入1.45亿元,增长34.25%;农民人均纯收入11915元,增长20%,全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实现工业总产值23亿元,增长27.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7.96亿元,增长22.3%;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18亿元,增长28.59%;财政收入1.8382亿元,增长26.97%;农民人均纯收入13080元,增长15%,全镇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在全区综合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连夺五连冠!

 千年以前的传奇故事令人遐思、遐想,千年以后的惊人变化令人感慨万千。是啊,正是狸桥镇6.5万人民团结拼搏、勇于进取,才有狸桥今天的大发展!他们怀揣振兴宣州边贸重镇的梦想,借着产业转移的东风,继续敢为人先、抢抓机遇、抢先起跳!狸桥——这个千年古镇正以蓬勃的生机和独特的魅力悄然崛起于皖东南大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