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寒亭镇天门村抓党建促发展工作侧记
最近以来,凡是到过宣州区寒亭镇天门村的人都有一种今非昔比、天壤之别的感慨:原先低矮、破旧的老村部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功能齐全、设施完备的新村部大楼,让村民足不出村就到享受到“一站式”便捷服务;原先集体经济除上级转移支付外几乎为零的“空壳村”,如今通过大力发展烟草经济,让村集体和村民都得到了实惠;原先无人问津的村级公益事业,现通过共建单位结对帮扶和民生工程项目支持,使得桥架通了、路好走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路子更宽广了,党群、干群的关系也更加融洽了……“围绕党建抓经济、抓好经济促党建”在这里得到了新的诠释和演绎。日前,市委主要领导到该村调研时给予其充分肯定。
“四个一”目标让村容村貌大变样
2011年,天门村新一届村“两委”班子走马上任后,面对全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重托,他们恒下一条心,说什么也要让新班子有新起色。为此,他们在征集社情民意的基础上,制定了一村、一路、一桥、一坝的“四个一”工作目标,“一村”即新建一座村部(含卫生室)、“一路”即实施河西路畅通工程、“一桥”即对天门大桥进行加固改造、“一坝”即对长安坝渠系进行清淤整治。
一年多来,村“两委”班子积极争取国投公司、皖南烟叶公司支持及民生工程项目和上级扶贫资金,先后建成建筑面积625平方米的新村部大楼和建筑面积300平方米的新卫生室,并于去年5月18日正式搬迁;完成4.7公里的河西路畅通工程建设任务,“泥巴路”摇身变成“水泥路”;完成天门大桥维修加固改造任务,让本村沿河两岸2800多村民从此踏新桥、走坦路;对长达5公里的长安坝渠系进行了清淤整治,让欢快的清泉流进每一块稻田和庄稼地。
大力发展烟草产业让村民得实惠
天门村农民素有种植双季稻的传统,但一家一户零星种植水稻带来的效益不高,一定程度上又制约着村民增收致富的步伐。自2012年在老梅组、丁村组整村推进烟草种植以来,该村通过算“经济账、明白账”,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变“双季稻”为“一烟一稻”,从而提高土地产出效益和村民收入水平。
魏村组的魏居喜是一名党小组长,也是一位种田能手。2012年以前他承包100亩土地种植双季稻,亩均效益不过千元,2012年他尝试“一烟一稻”种植模式,结果亩均效益达到2000多元,“以前一年收入不过十多万,现在可是接近20万,种烟效果真的不错!”在魏居喜等人的“现身说教”下,全村烟草种植面积由最初的50亩发展现在的1100亩,一批“种烟状元”、“致富能手”相继涌现。
党建“实打实” 经济结硕果
在天门村荷花组,笔者遇到了当地农民经纪人杨晓青,谈起这几年村里的变化,这位以贩运农副产品为主业的新型农民感触颇深:“以前村上到处都是泥巴路,拖运水稻、山芋的农用车经常撼在泥里,让人叫苦不迭。现在可好了,大小车辆直接开到田头地边,而且农副产品价格也是一涨再涨,村里为咱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啊!”
“可不是嘛,现在村干部作风好,一门心思想着为老百姓办事,作为一名天门村的老百姓,我们脸上感到很光彩,朝这样发展下去,天门村会大有作为的”,过去曾在村里任职、现年75岁的老党员陈民正的一番说出了村民的心声。“我们村抓党建主要立足于自身实际,不讲大道理,不说过头话,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实事、好事抓起,一步一个台阶地向前努力,把上级党的精神在农村开花结果”,天门村党总支书记陶小河如是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