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畅、水清、岸绿、景美”是寒亭镇两年来持续改善水生态环境的努力所得,是“河长制”在地方生根发芽的真实见证,是新时代改革发展中的一幕生动影像。
2017年,“河长制”以“铁腕”之势御风而来,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和力量。作为安徽省生态乡镇,寒亭镇境内有3条河流,1座水库,水资源相对丰富,同时水环境整治任务也不轻巧。
以“一河一策”、“一村一策”为实施原则,寒亭镇狠抓河道治理,湿地水质净化、饮水安全三项措施,打开了“河长制”落户的良好开端。明确镇、村两级河长为主要责任人;各项任务、计划、治理机制按程序精心整理,快速“打包”;建立了全方位的巡查制度,实行分级预案管理和联合整治,严禁河道养鸭、采砂和污水入河,以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为整治标准;全镇设立河长制公示牌12处,开展多种形式的“河长制”知识宣传活动100多次,形成了浓厚的水生态环保氛围。
在具体落实中施行前端防控、后端治理的措施,养治兼顾的治理方式高效推动了该镇的“河长制”河道示范点建设稳步前进。强化社会监督力量,选聘了2名镇级社会监督员、8名村级社会监督员和6名巡河员,对所辖区范围内进行不定期巡河;各相关责任单位应职尽职,合力落实,河长制”成效逐步显现。目前,该镇已完成周寒河河道治理6.5公里,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调整青弋江河流,水质达到优质标准,流入周寒河的支流二湾河正在建设湿地水质净化项目。
在思想上突破创新、锐意进取,结合本地农业项目建设,打造具有寒亭特色的河长制河道治理示范点。2017年,该镇通过小型农田水利项目工程建设,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1处,受益面积700亩;清淤扩容义兴、管南村委会塘坝9处,新建、清淤各类沟渠约16公里,改善农田面积1300余亩。另外,结合宣城市宣州区(寒亭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2017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平整土地3200余亩,改善农田10000余亩,疏通了2条灌区主渠道,合理布置了项目区内的沟渠水系,大大提升了灌溉能力。两年间,该镇相继投入2577万元进行了堤防加固、岸坡防护,完成了堤顶6600m防汛道路、320m防浪墙,3875m模袋砼护岸及3815m预制砼联锁式护坡的新建,并拆除重建穿堤箱涵1座,新建排涝管涵9座等等,诸如此类的20多项水利工程均已陆续完工。“修水利”已是河长们的一项重任。
从治理河道污染的初衷到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寒亭镇的“河长制”在此完成了自己“本土化”的华丽转身,并将在新时代的改革大潮中继续前行。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