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嘿呦!”7月3日下午,在宣州区五星乡五星圩万桥村段传来整齐的号子声。号子的发出者正是宣州区五星乡特别抢险队的队员们。
“圩堤发生了裂缝、管涌等险情,必须马上采取措施。”五星乡水利站站长李大富告诉记者,险情就是命令,为了尽快修复圩堤,乡里临时请来了这支特别抢险队。
特别抢险队,到底特别在哪?“速度快,专业强,能吃苦!”李大富介绍,该抢险队从2009年成立,共有电工、木工、机械手等专业抢险队员26名。
记者看到,圩堤加固区别于人海战术,这支抢险队带来了机械化、高效率的抢险场面。发生险情的圩段,地处整个圩堤的中心区域,保证这里的安全尤为重要。“人海战术不仅耗时间,而且效果不好。”有着多年抗洪抢险经验的抢险队队长郭玉祥告诉记者,为此他们动脑筋,准备请来挖掘机,进行机械打桩。
长时间浸泡的圩堤能不能拖得住沉重的挖掘机?这让在场的干部和村民心里都没底。
“关键时期,要灵活应对!”队员艾克武说,日常抗灾训练中有过这样的“演练”,挖掘机可以走水路运输,这样不仅抵达的时间快,而且打桩过程中不用担心支撑力等问题。
于是,选定路线后,挖掘机顺利从狸桥镇走水路运输来到了事故发生地。和普通机械打桩不同,记者发现这支特别抢险队机械打桩动作区别于普通打桩。
“我们运用的是震动式沉桩打拔桩原理。”队员介绍,普通挖掘机打桩是纯利用压力,将木桩推进土里。但他们的打桩则是利用高频振动,以高加速度振动桩身,将机械产生的垂直振动传给桩体,导致桩周围的土地结构因振动发生变化,减少桩侧与土地的摩擦阻力。这样的打桩效果相对普通打桩来说,更牢固,抗洪效果也更好。
除了技术过硬,这支抢险队还随时配备各种专业工具。“查危排险就怕不会就地取材,耽误最佳救援时间。”队员艾克军介绍,本次救援行动没有事先准备木桩。他们就直接拿出电动轮锯,电工在附近船上临时接电,直接对周围木材进行切割。并且这次堵裂缝、补坍塌、阻渗漏还灵活采取了石笼技术、抛石截流等因地制宜的方法叠加抢险。
记者了解到,这支特别抢险队自从成立以来,每个月坚持训练。关于抢险的每一道工序,队员们日日练习。“训练就是为了参与急难险重的抢险任务。”郭玉祥解释,他们提前了解到今年雨水多,更是增加了训练强度和随时迎战的心理准备,目的就是确保这支特别抢险队在任何时候,都能拉得出去,打得胜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