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宣城特大洪灾中,他和妻子的老家被无情的洪水淹没,他没有赶赴老家,而是在第一时间投入到洪灾后方安置点工作的战斗中。他用人民教师的那份奉献般的敬业诠释了一位共产党员忘我的崇高情怀。
“这是市十二中校长吴永远,接到通知连夜组织,工作出色……”当区委书记余宏汉在安置现场向市委主要领导汇报时,姚玉舟书记满意的点头。
吴永远,宣城市第十二中学校长,他既是市十二中两校区3000多名学生的校长,也是这次特大洪灾中十二中转移群众安置点后勤保障的“大总管”,他既是特大洪灾受害者,也是抗洪救灾群体的优秀代表。
洪灾来袭,周密组织、工作有序“我是吴永远,打扰了,马上到学校开紧急会议”,7月2日晚11时,吴永远主持召开紧急会议。传达刚刚接到上级紧急通知,“连日来暴雨袭击了宣州区,灾情严重,明天早晨7:30将有来自沈村镇、双桥街道约1200名避险群众转移到校,十二中承担安置任务”“ 现在距离转移群众到校还有七个小时,分工如下……”。吴永远说,“要严明纪律、听从指挥,特别是党员干部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会后,各个工作组紧急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与此同时,休假的老师也第一时间返回学校,将安置区域清扫干净、不锈钢饮水桶里的开水装起来了、相关路标、指示牌竖起来了,志愿者服务队伍组建起来了,食堂师傅被召集回来了,切断的燃气通起来了、肉蔬米面采买回来了……一切进行的紧张而又有条理。早晨6点多,市委副书记王章来、区委书记余宏汉、区委副书记何刚到校视察,叮嘱吴永远一定要打好、打赢这场应急保障的硬战。
守二线,心系群众、当好勤务兵
灾害来袭,吴永远来不及回去看看年迈的父母、受灾的兄弟姐妹,顾不上被洪水淹没的岳父母家,他说,关键时刻舍小家顾大家,家人都理解......
由于正值暑假,学校食堂已经停止供应饭菜,吴永远要求学校后勤部门立即重新启用食堂。7月3日五点半,学校利用校讯通、微信、QQ平台,招募教师志愿者,“要把工作想的更细更实”。早晨7点30分,学校50多名教师主动申请来校,“男同志留在教学楼天井帮忙,女教师到食堂帮忙,洗菜、切菜、烹调、打包、分发,以确保每一个来这里的避险群众都能吃上热饭热菜”,吴永远安排着。“关键时刻,十二中人就应该‘心往一处想,拧成一股绳’,为避险群众作出我们应有贡献”“我们虽在守二线,但这也是战场”“我们拥有一支召之即来,来之必战,战则能胜的精锐后勤保障队伍”吴永远表示。转移的群众中有人竖起大拇指称赞:“洪灾面前,十二中安置点把我们安排的很好,感谢你们”。
主动请命,勇当责任、传递爱心在临时安置点,总能看见满脸疲惫却还在忙碌中的吴永远,他胳膊上挽着一个袋子,装的并不是其他物品,而是降血压的药。由于妻子在医院工作,女儿一人在家没人照顾,但他没有退缩、没有逃避,细心地叮嘱女儿在家要注意安全,好好学习,自己则义无反顾地冲在救灾的前线。由于连续昼夜奋战,当得知他这几天没吃血压药致使血压升高时,区教体局党委书记、局长章立本叮嘱道,“以后把药装在身上,任务还很重,大家都需要你”。
转移的群众数量庞大,但安置点空间有限,后勤工作任务艰巨而繁重,稍有不慎,就可能引发转移群众恐慌,吴永远白天忙于安置点的后勤保障工作,晚上还要想办法解决当前困境。源源不断的救灾物资送到市十二中,“黄政祥,把物资接收下来,分类登记好、分发好,到时候统一移交民政部门,支援其他灾区”,吴永远招呼道。
平凡的工作岗位,绽放美丽的光彩。吴永远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恪尽职守。始终把转移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心系群众,主动担当,体现了一名基层干部的优秀品质。数十年如一日,吴永远出色地完成了上级分派的各项工作。默默无闻,勤勉敬业,忠诚奉献的本色,将自己的青春绽放在这个多姿的舞台。(占先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