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卫东学校避险群众安置点正式启动第七天。
七天以来,卫东学校共安置避险群众二十余人,平均年龄80岁以上,最高年龄98岁。学校从制度、物资、人员、后勤等方方面面认真考量,准备充分,以期群众得以妥善安置。
早上六点,家住水阳的学校德育主任吴小龙准时到达学校大门口,为前来避险的群众进行登记,直到晚上六点,他才能下班回家;
六点一刻左右,学校后勤保障人员李小牛、李文辉等已经将早点准备好,分发至各个寝室。你两根油条,他四个包子……这些都是校长王青宝第一天细心登记的。谁爱吃什么,吃多少,明天要不要更换?校长和后勤人员还每日细心询问老人早餐需求,以求服务更贴心,群众更满意。
八点起,宿舍值班教师孙爱福、冯菊萍、杨作林、谢树清等来到寝室,给老人们端茶递水,陪老人们聊天解闷,了解老人的需求,随时为老人服务。
学校每日为安置的老人提供两个一次性杯子,要求老人每日更换。孙爱福老师细心的发现有些老人领取了新杯子后保存起来不用,而继续使用原来的杯子。于是她想到一个办法,请老人拿自己使用过的杯子来换。她说只有这样,那些八九十岁的老人才会“乖乖听话”。
中午十一点半,学校食堂已经准备好午餐,团区委和狸桥镇政府工作人员、学校值班教师、志愿者等将四菜一汤、米饭、碗筷送到寝室,帮老人们盛饭盛菜。但老人们连连摆手,要求自己盛饭菜,自己掌握饭菜的分量种类。等吃过午餐,工作人员才收拾好碗筷,匆匆赶去扒口饭,然后又赶回自己的岗位。
下午三点,副校长张香文等将当日的饼干、饮料、矿泉水、餐巾纸等分发给老人们;卫生院值班人员第二次来为老人检查身体状况。
下午五点,学校再一次将晚餐送到寝室;六点,忙碌了一天的老师们才陆续下班。与此同时,另一批政府值班人员、值班教师、志愿者已经到达岗位。政府、学校值班人员等将坚守岗位至零点,并有值班人员在寝室陪护,以防老人夜间有什么需求。
细微之处见真情,卫东学校避险群众安置点全体工作人员已经坚守岗位7天7夜。在这七天里,值班人员起早贪黑,轮流值班,很多人员吃住都在安置点,几乎不能着家。但是安置点的老人们却受到最热心的服务,最妥善的照看。值班人员表示,只要老人们在这里吃得好、睡得好,住的安心,他们付出一点、劳累一点都是值得的。(陈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