闹铃响了一遍又一遍,我努力支撑着爬起来,浑身疼痛,特别是颈椎和腰椎难受的很。最近都不敢照镜子了:黑眼圈逐渐加重,色斑悄悄潜入、驻扎在了脸上了…
楼下邻居打招呼说,今天不上班吧?!今天上班哦。随即匆匆往单位赶。这是自6月20日来连续四周不休的工作日了。
各个临时安置点陆续撤并,卫生医疗点等待受灾群众全部回家,接上级通知后再撤。即将完成卫生保障防病防疫等任务。受灾乡镇即将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昨日的一幕幕就在眼前:6月19日父亲节,宣城环宛陵湖马拉松赛如期举行。宣城充满阳光、快乐健康。
6月20日起,暴雨袭击、洪水肆虐,“来宣城看海”调侃尽然变成现实。洪水猛兽摧毁了宣城美好家园;也摧毁了我们孩子美好的暑假;七月风暴变成马拉松式的工作日。气象部门说今年是自1961年以来第二位高的降雨量。
宣城演绎了一场场洪水无情,人有情的生动画面。
洪林镇率先严重受灾。城区低洼地带内涝严重。
6月27日锦城社区发生滑坡,领导去现场指挥
6月29日沈村杨星圩连夜加紧抢救。
7月2日20:40《关于组织双桥联圩全力抢险和人员紧急转移的命令》
7月3日东门大桥拉闸护城。
7月4日防汛抗旱指挥部《关于组织朱桥和养贤联圩全力抢险和人员紧急转移的命令》
7月5日13时30分港口湾水库泄洪预通知。
受灾乡镇越来越多,灾情越来越严重。水库,各圩堤超警戒水位,……. 父母家,房屋屋基被洪水无情的冲垮崩塌;年轻人多出门拼事业,留在家乡的多是老人和孩子。
焦虑不放过每条关于受灾一线的消息。
深夜,担心睡不着…..
宣城,美丽富饶的土地,养育了一代代宣城人民。是父辈们的物质和精神家园。是儿时美好记忆,远方游子的乡愁。家乡是那么美好,容不得洪水肆虐!
有这样一群人,他们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为了受灾群众,他们奔赴最危险、最困难的地点抢险救灾。
为了保护家园,干部群众齐上阵和洪魔作斗争。
“我是农民的儿子,我深爱着农村。”
江同学在圩堤上,防治地质灾害。先在沈村杨星圩,后又到双桥联圩抢险和转移受灾群众,暴雨再大,他们仍奋战一线。全身湿透,仍毫不退缩,只为换群众的平安。平时一整天也睡不到2小时,随时待命,夜以继日。为了安全转移大批受灾群众到安置点,彻夜未眠。但是全力以赴,并肩作战,终究敌不过老天的威力。杨星圩和双桥圩相继漫破。从来眼泪不轻弹的七尺男儿,落泪了!是为受灾群众而流,是为失去的家园感到惋惜。他说,不忍心看到百姓辛苦劳作的成果被洪水无情掠走。
在圩上吃方便面充饥时间长了,嘴角破溃,不要在和老天拼了,都已经竭尽全力了。他说:“我是农民的儿子!宣城你一定坚持住。”
99年破圩了,今年洪水更加凶猛,我们已经做好破圩的准备了,但是我们的圩保住了。钱没了可以挣,只要人在。感谢你们!老乡对皮肤黑黄的他说的很温情。
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白衣战士的身影。大灾面前,考验我们卫计系统集体的力量和智慧
卫计委领导开了碰头会,做出了组建救灾防病框架,制定预案。在救灾机制,组织结构,人员分配、物资准备等等拟定了各项方案,明确人员分工。和爱卫办等部门联动,在环境卫生整治,饮用水卫生保障,健康教育知识宣传医疗救治防病防疫,应急机制上下了足够功夫。
刁立军主任说:我们合管中心有一支年轻有为,朝气蓬勃的队伍。通过医疗点的窗展示为受灾群众服务的本色。让受灾群众感受温暖。
区合管中心的同事:吴菲、金花、张明华、崔建平、董维蓉、贡莉、王洁等,被分配到阳光中学和信息工程学院安置点接受医疗保障任务。她们24小时值班,每天5点钟开始:测血压,血糖,打胰岛素针,发药等。休息时间零碎,贡莉等有在医院工作过经历,巡视受灾群众时亲切称为“到病房查房去了”。董老师给受灾群众破损皮肤涂药,防止继发感染的发生。一位80多岁老人慢性病急性发作,加急开通绿色通道转诊到医院,被诊断为脑梗塞,四个儿子在责任担当上也互相谦让。董老师们苦口婆心,终于让老人得到子女应有的关爱。这个“家”互相帮助,很温暖。
一言一行总关情
给他们送饭,递水到床前,整理东西,做心理咨询辅导,化解不良情绪,重建健康生活信心。鼓励战胜暂时困难,鼓励是另类维生素。让受灾群众得到健康生活养分。经过近30天的精心帮助,用爱心换来好感,一老太太说我只要她陪(我的同事金花)不要他儿女来管。
受灾群众特别希望得到关怀。我们以最大的热情接待。减轻暂时失去家园的焦虑和痛苦。同事们每天都很早起来,很晚才回。甚至不回家。说我们一道在做最有意义的事情,弄好了,心里才踏实。很温情。
“你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我们接你们来的,当然要对你们好”
十二中安置点的一位老人在电话里这样说:“儿子,他们免费供吃供喝,供住。晚上能看上电影,年轻点的能跳广场舞,小孩有人辅导功课。不舒服,有人嘘寒问暖。这个家很温馨。你们在外面安心工作,有宣城政府在,不用你们管。”
“我们爱卫办,创卫办,随时待命,接受任务,多送卫生防病健康知识”
某日中午,林文拿起筷子,匆匆划了几口饭后,就加急赶制宣传材料和宣传展板。在先前发放宣传材料的基础上加印更加符合受灾群众心理特点的知识,图文并茂让普通受灾群众一眼就能看得懂。
6月22日,关于认真做好汛期洪涝灾害爱国卫生突击活动的紧急通知。发放人人参与,灾后卫生防病一封信。
7月6日制定洪涝灾害卫生防病知识展板到集中安置点。
接着天天通过创卫群发布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病防疫知识。
个人自愿送紧缺物资到安置点,伸出援手,竭力帮助。
7月11日通过10086群发卫生防病健康教育知识要点。
7月12日关于做好洪涝灾害后卫生防病知识宣传的通知
7月16组织开展“救灾防病人人有责,清洁家园人人有为”爱国卫生突击月活动
徐志达等区卫计委领导奔赴在每个安置点和受灾乡镇、村做卫生治病防病防疫保障指导、培训工作,开展消毒、消杀等工作
“你们安心在一线,单位的担子我来挑”
为了给奋战一线的同志吃定心丸,我们在“家”工作的同志也挑起了比平时多几倍的担子。吴德军到办公室比平时来的更早,走的更晚。腰椎间盘病发作了,疼得厉害。仍坚持上班,他说“有我在,你们安心在安置点为受灾群众服务。”
刘传美:“24小时不算什么,夹板气,我能忍!”
夏季是老年人慢性病容易急性发作的季节。一男性老年病人突然犯病,急需转到医院治疗。当时临时医疗点刚成立,家属不愿出钱,又嫌麻烦等极不配合。还冲她发火,为了解决问题,经过多次多方协调学校和救治单位。成功及时的救治了病人。咸涩的汗珠滴下,欣慰的笑了。说“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只要他们健康快乐就好。让他们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
“只要受灾群众健康,我生病了 ,无所谓”
杨晓琴半夜巡视遇到一位呼吸困难,心里不舒服的老人,老人汗珠直下落。病情急,重,询问有心脏病,以前做过支架手术。随时都有生命危险。急需转走,遇到很多麻烦,为了解决问题。杨楼上楼下跑无数趟,头痛,头晕、目眩,她忍着身体的不适。坚持把问题解决好。切实为受灾群众着想,加之内心焦急,激动了点,到安置点安静下来测血压170mmhg,“如果迟些来,血管压力过大会爆破的。”医生如是说。
“我们全家总动员”
王霞发动家人用自家车帮忙搬药、送药到安置点,医疗点,亲自交到受灾群众手中。用真诚、善良、实在,让受灾群众产生信赖。她说,我生病了不用你们管,受灾群众生病我们得管好。老乡热泪盈眶的说,还是你们对我们最好。总有一种力量,让人泪流满面。
“多想让老爸陪在自己身边,世界很大,想出门看看。”
朋友圈不时收到他们家人在海边度假和到各地游玩的照片,各种美食美景尽收眼底。和我们的抗洪救灾防病治病似乎一点也不合拍。
何建洋对魏奇岚说:你做的健康教育知识讲座,受灾群众自发鼓掌、喝彩了。
“老爸一个月没回家,都不知道,他长啥样了?”儿子说我很想他,“看看老爸的照片吧。他在努力为受灾群众看病治病,传授防病治病健康教育知识。指导环境消杀消毒。很快他会回来的。你将来做为人民服务的好男儿!”。
“我行!”
“我想为受灾百姓做点什么!”妈妈很忙!好好在家待着,就是给我们做事了。“我去报名做志愿者,妈妈我长大了。我行!”
7月7日儿子如愿以偿,开始在阳光中学做志愿者。荣幸遇见一位2008年5月曾经去过汶川大地震的志愿者。倾听她的感人故事…
儿子陆续带领他的同学、小弟弟去做志愿者…
身边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好同志!不胜枚举。他们为了受灾群众的保障需要,随时可以冲向一线,支援“战友”!
在洪水猛兽目前,我们很渺小,但我们团结一心、聚集强大的力量,让洪水退却,让台风不敢来捣乱,绕道逃跑了。
为了受灾群众,我们用汗水,用坚毅、永恒,甚至用生命,书写感天动地的故事。诠释了当代干部精神。实践证明,我们经受住了考验。
接下来,受灾群众恋恋不舍的回家建设家园。我们的倡议,募捐仍在进行中,为建设家园出钱出力出智慧。汇聚坚强力量,防止因灾返贫。
蓦然回首,仍有许多的不舍。在这战斗了近30日夜,24小时连轴转。从焦急惋惜到坚毅不惑。感化和坚毅了每颗柔软心。愿每一个晨起日暮的时光有欢笑,健康相伴。宣城,仍然是山水诗乡,身边处处是美食美景。因为有我们的智慧、汗水的行动铸就。唯有好好工作,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建设美丽宣州。用马拉松式的持之以恒的精神动力,建设好美好乡村。
同志们说,近月身体透支太多,现在的愿望是想睡个好觉。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