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下旬以来,一场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涝灾害袭击宣城市宣州区,全区受灾人口达46.1万人,淹没区达400平方公里。为了确保灾后重建工作有序推进,宣州区纪委将督查“探照灯”锁向洪灾区,紧盯抗洪抢险、灾后重建、灾民安置、生产自救、卫生防疫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项巡察、现场督查、纪实通报、堤上问责,确保纪律和规矩挺在抗洪救灾一线。
连轴查:泡在“八个洪灾区”
在水情、汛情、灾情相继告急关头,区纪委抽调54人次分批次组成专项督查组,奔赴8个万亩圩口、18个千亩圩口、44座中小型水库的千里长堤和100余个地质灾害点,开展驻堤巡查、驻点督查和巡回暗访,确保洪灾区督查全覆盖、无死角。
6月下旬开始,1个万亩大圩双桥联圩和13个千亩圩口相继漫破,8个乡镇街道百余个村庄成为淹没区, 10万人口应急转移,为了严肃救灾纪律,严查救灾责任,每轮成立3个督查组,分别由区纪委常委带队,通过乘坐渔船、夜巡长堤、身临险点、突击暗访等方式,紧盯严重受灾乡镇的抗洪救灾工作“盲点”、“隐患点”和“漏洞点”,开展连轴督查、昼夜督查、逐点督查。目前,已连续在洪灾区督查25天,开展7轮21组次专项明查暗访,确保严纪抗灾、廉洁救灾,推动各级各地救灾责任落到实处。
查落实:盯住“六个关键点”
根据抗洪救灾工作不同阶段、不同区域的特点,区纪委精心制定监督检查“路线图”、科学设计监督检查“对照表”,重点督查防汛救灾决策措施是否贯彻落实,职能部门是否履行职责,抗洪抢险救灾资金和物资是否按照要求调拨、分配、使用,生产自救工作是否落实等。
7月中旬,全区抢险救灾工作进入灾后恢复重建阶段,区纪委组织督查组马不停蹄地深入一线,紧盯6个关键点开展明查暗访,一是紧盯“漫淹区”,严查转移工作 “滞后”;二是紧盯“安置点”,严查保障作风“漂浮”;三是紧盯“圩险点”,严查抢险应急“迟缓”;四是紧盯“捐赠点”,严查爱心接力“落棒”;五是紧盯“重建点”,严查生产自救“等靠”;六是紧盯“防疫区”,严查卫生防疫和安全饮水“隐患”,确保洪水到哪里督查在哪里,灾民到哪里督查在哪里,救灾到哪里责任落在哪里。
严问责:发出“七份通报书”
为了严明防汛抗洪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区纪委相继发出《关于严明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纪律的通知》和《关于加强防汛抢险救灾督查的通知》,明确了对防汛抗洪工作失责必问的12类情形,确保做到严纪律、严督查、严责任、严追究。
严格实行“有汛必督查、有查必通报、有责必追究”制度,做到“通报不过夜、问责不下堤”,针对各地防汛值守、圩堤夜巡、灾民安置、漫圩区安全等督查中发现的问题,共向全区发出7份《督查情况通报》,对涉及18个问题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点名通报。严格执行防汛救灾“堤上问责”,对在防汛工作中因人员不到位、失职失责、工作不力或违反防汛纪律的,现场问责;对在紧急关头擅离职守、临危退缩的人员,依法依纪从严从重处理,先后对两名因防汛任务落实不力的党员,给予党纪处分,对1名社区党总支书记给予免职处理,以身边的典型给全区防汛责任落实工作敲响警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