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季度,全区累计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188.1亿元,同比增长7.7%,比去年同期上升3.1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42.2亿元,同比增长11.2%,比上半年加快0.5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上升1.8百分点,继续居全市首位。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2.3亿元,同比增长8.6%,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3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二位。
一、工业运行的基本情况
从转型升级方面来看,1-3季度,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11.8亿元,同比增长31.1%,拉动规上工业增速6.5个百分点,增幅居全市首位;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36.2亿元,同比增长42.3%,占总产值比重23.5%,高出去年同期6.1个百分点,分别比宁国、郎溪、广德高出4.8、6.6、6.0个百分点。
从增加值行业分布看,1-3季度,在31个行业大类中,有17个行业实现增长,14个行业出现负增长。作为全区重点行业的农副食品加工,酒、饮料制造,化工,有色金属压延,总计实现增加值2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全区平均水平高12.6个百分点。其中农副食品加工(增长10.2%)、酒、饮料制造(增长7.4%)、化工(增长47%)、有色金属压延(增长11.6%)。
从销售情况看,1-3季度,规上工业销售产值为182.1亿元,同比增长7.67%,增速比生产低0.1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和全年分别高3.6和2.5个百分点。产销率为96.85%,比去年同期低0.1个百分点,排名全市第五位。在外需方面,规上工业累计完成出口交货值6.4亿元,同比增长25.7%。
从企业用电情况看,1-3季度全区工业用电6.6亿度,同比上升19.2%。其中,规上工业用电4.41亿度,同比上升17.9%。
从新增规上企业数看,1-3季度全区新增规上企业数28户,新建企业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93.8%,贡献率为19.34%,拉动规上增加值增速2.8个百分点。
二、工业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问题
1、减停产企业增加,工业增长基础不牢。全区240家规上企业中有10家企业停产,比去年增加3家,负增长企业107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数的44.6%。其中:-20%—-30%企业42家,占规上企业的17.5%;-30%以上企业22家,比上半年持平,占规上企业的9.2%。在产值前20名的企业中有10户企业出现负增长,影响全区产值增速2.2个百分点。
2、两项资金占用高,企业流动资金周转困难加大。1-3季度,240户规上企业两项资金占用额32.48亿元,同比增长11.2%,其中应收账款24.22亿元,同比增长20.4%。企业产成品库存8.25亿元,同比下降9.1%,但仍处于较高积压水平。两项资金占用较大,一方面是由于市场销售不畅使库存量相应增加,另一方面受宏观经济环境影响,企业实际偿债能力下降,造成过多资金占用。如果应收账款和产成品库存居高不下,就会给企业正常生产运营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可能导致企业破产。
三、几点建议:
1、进一步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当前劳动力成本上升、订单不足、资金紧张的后续压力仍很大,政府和企业要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切实落实各项帮扶政策。加大对市场前景好、节能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出口型企业的全方位支持。各行业主管部门和乡镇办针对各自辖区内的企业加强政策引导,做好沟通宣传,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加快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增强企业信心,改善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激发温州创业活力,提升民营经济。
2、紧抓培育工作,增强后续动力。去年新增的23家新增和小升规企业对全区三季度规上工业产值增速贡献较大,累计实现增加值1.56亿元,同比增长93.8%,对全区贡献率达到19.34%。但部分新增企业存活周期只有1-2年,投资者和社会财富受到较大损失。如今年拟退出的企业中有7户是两年内新投产的企业。因此我们要通过深入开展实施对“小升规”及新投产企业的培育工作,增强工业发展的后续动力。区属各部门和镇街要全力配合,力争完成年度任务数。同时,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完善相关培育机制,兑现政府优惠承诺,加强保障措施,增强企业主动转型观念。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