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宣州区前三季度农业生产形势分析
前三季度,受6月下旬7月上旬的几次强降雨及8月中下旬的高温干旱影响,农业生产面临严峻考验。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灾后重建,以秋补夏,以丰补歉,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扼制了农业生产继续下滑态势。1-9月份,实现农林牧渔业(包括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39.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5%;实现增加值23.2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4%,比上年同期回落1.8个百分点。
一、种植业生产不容乐观
1、全区粮食生产形势严峻。一是夏收作物减产减收。全区夏粮种植面积20226公顷,同比增长4.9%。夏粮在成熟和收获期降雨偏多,空气湿度大,小麦赤霉病发生严重,品质和单产普遍不到往年,总产量95033吨,与去年基本持平,品质的下降,造成价格偏低,农民收入下降。油菜种植面积10646公顷,同比下降15%。受雨水较多原因,长势弱,抗逆性下降,油菜菌核病时有发生,对产量影响较大。全区油菜总产量23983吨,同比下降达到25.5%。二是早稻面积和产量继续呈下降态势。全区早稻种植面积10625公顷,同比下降6.3%。早稻拔节孕穗期天气低温多雨,扬花期又连续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圩区乡镇大部分早稻绝收,生产极为不利,总产量50044吨,同比下降31.2%。
2、主要经济作物生产压力不容小觑。烤烟生产受政策性影响持续下降,全年种植面积5043公顷,同比下降2.7%。采摘期连续遭遇三次暴雨汛情,区政府紧急启动烟叶救灾响应预案,指导烟农进行抢采抢收,把损失降到最低。棉花播种面积受价格、劳力及生产期和采摘期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急剧下降,全年种植面积3233公顷,同比下降45.7%,自2011年起连续6年均呈下降态势,年均降速达17.2%。蔬菜受洪涝及干旱影响,正值收获的瓜菜类、豆类及茄果类下降明显,导致全区蔬菜面积和产量双重下降。素称“香菇之乡”的溪口镇,近几年受技术和市场影响,品质和质量双下滑,逐渐萎缩。前三季度蔬菜种植面积8175公顷,产量148753吨,同比下降分别为0.8%和5.0%。相关部门及时指导抢种秋菜,预计四季度产量有所向好。
二、畜牧业生产形势平稳
全区畜牧业整体平稳发展,生产总量保持稳定。洪灾过后区委区政府及时加强企业、合作社与养殖户的对接帮扶,组织生产自救,宜养尽养,及时补栏,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前三季度,全区肉类总产量44367吨,同比增长2.5%。生猪出栏量12.27万头,同比下降3.1%。生猪价格今年呈“∧”字形走势,年初每公斤18.4元开始逐步上升,6月达到21元,9月份又跌到18.4元左右,虽然近期有所回落,但仍高位运行,养殖效益仍很可观。家禽生产总量平稳,禽肉和禽蛋价格相比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前三季度家禽出栏2413万只,禽肉产量33809吨,同比增长分别为5%和4.6%。9月底,全区生猪存栏9.56万头,同比增长3.4%,家禽存栏717万只,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5.1%。
三、渔业生产稳定增长,经济效益提升
我区渔业克服前期洪涝后期高温干旱的影响,依靠科学技术,抢抓季节,因地制宜,落实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开展渔业生产自救,尽快恢复渔业生产,保证了渔业的稳定增长。积极创建健康养殖示范场,推进稻渔综合种养和稻虾轮作模式。近日,安徽省鲜可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创建顺利通过考核验收。前三季度实现水产品总量48750吨,比去年增长3.5%。
四、当前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1、种植业生产整体趋于下滑。粮食作物受洪灾影响较大,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把握时间节点,抢栽抢种,预计秋粮能弥补一定损失。经济作物形势仍然不容乐观,油菜籽、棉花、烤烟等主要经济作物播种面积逐年下降。相关部门应加强粮食生产的服务指导,督促农民实施科学防控,提高防治效果,确保粮食稳产高产。鼓励引导农民转方式、调结构,进行多元化经济作物种植,开辟农民增收新途径。
2、农户抗风险能力有待加强。农户在应对洪涝及干旱自然灾害,市场销售及价格等一系列风险时,只能依靠政府,自身缺乏有效地抵御能力。建议需要充分发挥政府职能作用,积极培育壮大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高规模化、科技化种田水平;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解决分散的生产组织形式,加大资金、技术、人才的投入,走规模化、产业化的道路,积极规避各种风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