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宣州区卫生健康委员会获授国家级殊荣——“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集体”。这份荣誉背后,一组组硬核数据勾勒出宣州区基层医疗改革的创新图谱,为全国县域卫健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宣州样本”。
夯基固本,筑牢基层医疗“压舱石”。一是持续改善基层医疗机构基础建设。近年来,统筹资金900余万元实施黄渡乡、溪口镇、水阳镇、洪林镇、沈村镇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提升改造项目,形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医疗圈”。二是完善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投入资金600余万元,实现全区22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诊疗数据与基本公卫数据互联共享,实现了全域内医疗机构200余项检查检验结果互认,简化了就医流程,提升了就医感受。三是提供优质高效医疗服务资源。建强龙头医院,总投资1.4亿元完成宣城市中心医院内科病房综合楼建设项目,进一步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服务能力;投入约100万元建成宣城市心理健康中心,定期邀请省内外知名心理专家前来坐诊,重点为青少年提供心理帮扶和健康关爱。四是加强人才培育夯实基层根基。近年来,共招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卫生人才228人,引进高层次人才4人,招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77人,定向委托培养大学生村医98名,通过卫生系列高级职称评审262名,其中正高28人、副高234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
内外驱动,提振公立医院“加速度”。一是健全紧密型县域医共(联)体工作机制。宣州区共组建3个紧密型县域医共(联)体,2024年医共(联)体牵头医院开展Ⅲ级及以上手术22254台,下沉帮扶人员128人,帮扶特色专科建设25个,帮扶新技术开展33项,接受基层进修人员67人,上转患者807名,下转患者1577名;建立4个县域医共体中心药房,全部实现用药范围、网上采购、集中配送、药款支付、药学服务“五统一”;建设13个“社区名医工作室”,接收医联体成员单位轮岗培训人员14名,村医培训42人次,开展带教查房200余次。二是加快“长三角一体化”医疗协同。巩固7个、新申报3个“长三角名医工作室”;新建重点专科联盟6个、跨区域城市医联体3个;进一步加强与上海市、南京市、湖州市临床业务学术交流工作,累计门诊人次687次,带教23次,开展Ⅲ级及以上手术17台次,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项,让宣州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长三角优质医疗资源和服务。
公卫提升,织密居民健康“防护网”。一是重点人群精细化管理提质增效。建立城乡居民健康档案73.7万份,规范化电子健康档案覆盖人数66.1万人;老年人规范管理率61.55%,高血压规范管理率73.63%,2型糖尿病规范管理率75.26%,家庭医生签约覆盖率49.23%,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86.4%,基本公卫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加真实、规范;探索形成较完善的老年人多样化健康服务模式,在全区选取21个试点单位开展“公卫+”,重点面向6类群体,开展用药指导、分类管理、治后服务等三种健康服务达5867人次。二是区域医疗次中心差异化发展。建立以医疗主导型的狸桥镇中心卫生院和以公卫为主导型的水阳镇中心卫生院两个区域医疗次中心;2024年狸桥镇中心卫生院门(急)诊量为49281人次,手术217台次,住院1647人次;水阳镇中心卫生院投入资金65.3万对门急诊进行改造升级,添置多套先进设备,门(急)诊量为38730人次,手术45台次,住院1408人次。三是基层诊疗服务水平跨越式提升。开展“优质服务基层行”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全区2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推荐标准和基本标准,占比88.5%;2024年度宣州区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住院人次和门诊人次分别占全市的81.33%、51.74%,基本实现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基层医疗机构药占比19.1%,耗占比10.9%,控费水平居全省前列;县域内就诊率达84.32%,群众“不出区看好病”的心愿逐步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