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宣州区:沈村镇“科技范”+“老把式” 早稻播种田间忙

发布时间:2025-04-15 08:49 来源:宣州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春回大地,翻耕的泥土散发出阵阵清香,蕴藏着新一年的丰收希望。走进沈村镇沈村社区,早稻播种的繁忙景象正在田间徐徐铺展,科技与传统播种方式奏响了一曲别样的春耕交响乐。

在沈村镇种粮大户邓传红的农田里,一架无人机如灵动的飞鸟,在操作员的精准操控下腾空而起,螺旋桨高速旋转带起的气流发出阵阵嗡鸣。无人机在农田上空灵活穿梭,所到之处,红色的早稻种子如细雨般洒落,精准地落入湿润的泥土中。操作员全神贯注地盯着手中的控制面板,屏幕上实时显示着无人机的飞行轨迹、播种进度以及种子余量等信息。再过一段时间,这些田块便会长出生机勃勃的稻秧。

“我在沈村镇流转了300多亩的土地,都用来种早稻,现在已经播种了200多亩,趁着这几天天气好,我们抢抓农时,预计还有2天能全部完成。无人机播种又快又准,省时又省力!”邓传红说道。

而在种粮大户史述军的田地里,人工播种的场景同样热火朝天。工人们一手拿着装满种子的簸箕,一手熟练地抓起种子,均匀地撒在田垄间,他们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踏实,每一次撒种都饱含着对丰收的期盼。当被问到对无人机播种和人工播种的看法时,史述军笑着说道:“我家的田块比较分散,地形也有点复杂,还是更适合人工播种,也能照顾到细节。只要能把田种好,科技和人工都是好帮手!”

科技与传统相互交融、携手并进,如同为农业生产这台精密机器装上了“双引擎”:一边是无人机在云端翱翔,以厘米级精度播撒希望的种子;另一边是农人弯腰弓背,用布满老茧的双手将丰收的密码写入泥土。“科技骨架”与“传统血肉”的完美结合,让丰收的曙光闪耀在农田间、土地里。

“沈村镇今年早稻种植面积大约在8000亩,截至今天已经播种4000多亩了,预计4月13日左右能完成全部的播种任务。在农户种植早稻期间,我们也会走进田间地头,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技术指导,尤其是清沟沥水、农药播撒等方面,希望能够助力农户的单产提升,实现高产丰收。”沈村镇农业农村发展中心工作人员孙明表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