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培大育强,在经济体量上提质增效。培育增量,结合五经普和新落户企业,加强走访,建立规企培育库,实施一对一跟踪服务,明确升规时间进度,为工业经济增长注入新鲜活力。培大育强,预计2025年底亿元企业产值占比将达到80%以上,高新区将围绕主导产业、重点企业,每月定期分析亿元企业订单、生产及销售情况,协商解决问题,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
谋划到位、应报尽报,在项目申报上提质增效。在企业创新上应报尽报,结合财务、产值、研发报表等数据梳理专精特新、数字化车间等培育名单,邀请专业力量入企把脉,力争2025年申报专精特新5家以上,数字化车间2家以上。在企业项目上应报尽报,围绕“两重”“两新”支持设备更新领域,摸排企业技改项目,精准对接超长期特别国债等政策。在园区项目上应报尽报,围绕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省级工业互联网样板等,把握时间节点,提前准备材料,对上申报;紧抓中央预算内资金、专项债等一揽子增量政策,围绕园区基础设施等谋深谋细谋实停车场、保障性租赁住房等项目,积极争取专项资金。
主动靠前、优化环境,在为企业服务上提质增效。提升业务能力,组织部门定期研讨学习省、市政策,同时加强与邻近园区和先发开发区的横向交流,增强为企业服务意识。提升服务效率,精简备案程序,探索“容缺审批”,主动靠前服务,进一步提高项目审批效率。提升服务质量,定期邀请发改、工信、商务、统计等部门召开外资、政策兑现、进出口补贴、海铁联运等培训会,真正做到让企业将政策抓在手中。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