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宣城市县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建设工作座谈会召开。会议明确,宣州区按照医疗主导型模式建设区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同年9月,宣州区卫健委紧跟部署,制定印发《宣州区区域医疗次中心医疗圈体系建设实施方案》,成立“医疗次中心”建设工作专班,确定建设狸桥镇中心卫生院和水阳镇中心卫生院两个医疗主导型区域医疗次中心。
水阳、狸桥两个区域医疗次中心建设主要是通过优化资源布局,加强资源配置,强化服务体系建设,将优质资源下沉,推动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机构协同发展,满足基层居民的健康服务需求。如今,两处医疗次中心已“雏形初现”。
2024年,狸桥镇中心卫生院通过医共体帮扶新开设了皮肤科、甲乳外科等科室,设立医共体儿科专家门诊,共收治儿科病人200余人次,区域医疗次中心开展影像远程会诊2349余次。同年,水阳、狸桥两家中心卫生院顺利通过省级“优质服务基层行”推荐标准复审,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标准。亮眼成绩的背后,是宣州区问民需、解民忧的惠民之举。近年来,区卫健委以人口规模、辐射能力、服务水平、交通条件等为选取标准,在配置医疗设备、增强当地医疗水平的同时,推进水阳、狸桥两地医疗次中心差异化发展,做到区域内医疗资源优势互补。
目标既定,笃定推进。在距离市区40公里的狸桥镇,当地卫生院迎来了“新升级”。2023年,在宣城市人民医院的帮扶下,该院陆续挂牌成立了皮肤科、麻醉科等多个科室;2024年,该院不仅引进了心脏超声、血管超声等多项新技术,还建设了农村急诊急救点。这是卫生院“服务升级”的直观体现,也是狸桥镇推进医疗次中心建设的缩影。
自2023年起,狸桥镇中心卫生院开始大力推进医疗次中心建设,将重点放在“五个中心”建设上:既医疗服务中心、能力提升培训中心、急诊急救中心、信息共享中心、公共卫生服务示范中心。基于这一目标,狸桥镇中心卫生院重点推进科室建设、专业知识交流、人才技能培训,不断夯实基础医疗水平。还不断扩大资源辐射范围,与朱桥乡卫生院共同打造了医疗资源“共营共生”、公共卫生信息“融合管理”、医疗信息系统“互联互通”的发展空间。随着该院“五大中心”的持续建设,急诊急救工作的作用也日益凸显——过去,狸桥当地急救力量微薄,自农村急救站点建成后,保障了越来越多周边老百姓的“一线希望”,2024年截止到现在,共转诊急救病人约200余人。
在宣州区的另一边,水阳镇中心卫生院也正不断刷新医疗次中心建设的进度条。据水阳镇中心卫生院副院长谭华峰介绍,水阳镇中心卫生院医疗次中心建设重点是以水阳卫生院为核心,整合杨泗、裘公卫生院公卫团队资源,实现资源融合,一体发展。水阳镇中心卫生院以一体化“横向”发展为主,首先打通了裘公分院,杨泗分院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一体发展的渠道,实现辖区内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同质化、一体化。在此基础上,还建立医疗资源共享机制,将急诊急救服务向杨泗、裘公两地延伸。近年来,该卫生院还加强一体化“纵向”发展,建立了“医共体牵头医院-次中心医疗圈-村卫生室”整合型慢病管理模式,实现了区域内老百姓“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镇”的愿望。此外,水阳镇中心卫生院还以医疗次中心建设为抓手,共投入资金65.3万对门急诊进行改造升级,并添置门多套先进设备,整体诊疗系统更加完备。为了更好地为当地群众开展检查服务,水阳镇中心卫生院投入200多万,新购入了一台联影CT。
技术升级,服务深耕。当下,老百姓的 “医” 靠越来越实,“家门口就医”的机会也越来越多。据统计,去年狸桥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门(急)诊量为65959人次,手术217台次,住院人数2101,水阳镇中心卫生院区域医疗次中心门(急)诊量为14375人次,手术253台次,住院人数4563,百姓“足不出户看好病”的心愿渐渐实现。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