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宣城市宣州区古泉镇以党建为引领,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统筹五老队伍力量,助力矛盾纠纷的调解,有效预防和减少了社会矛盾,维护了社会的和谐稳定,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振兴和平安古泉镇建设。
古泉镇现有五老人员120多人,他们都是本地人,具有“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而且绝大部分五老人员懂法律、有经验、有时间、有情怀。为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古泉镇因地制宜择优将那些声望高、群众基础好的五老人员吸纳充实到基层调解队伍中来,在辖区内设立五老调解室,并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将五老调解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让五老调解室成为政府的“减压阀”,群众欢迎的“和事佬”,社会和谐的“稳压器”。
用好调解“金钥匙”,践行矛盾不上交。古泉镇五老调解室自成立以来立足“法为上、和为贵、调为先、让为贤”理念,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的工作思路,用铁脚板量“怨结”;用热心肠化“气结”;用婆婆嘴解“心结”,通过利用当地“土话”“软话”“硬话”等老百姓的语言从情理法的角度,把乡情、亲情、友情贯穿到纠纷调解全过程,耐心开展调解工作。2024年在定分止争的过程中,采用“拉家常+说法理”“面对面+背对背”“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融法、理、情,巧妙化解处理邻里纠纷、宅基地纠纷、婚姻纠纷等各种矛盾纠纷102件。
当好法治的“播种机”,践行平安不出事。在当今利益多元化,矛盾多样化的社会环境下,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更加凸显。为让法治的阳光温暖人们的心灵,古泉镇五老调解室平时工作中通过在田间地头、法治广场、新风堂、板凳会等群众“聚集地”,以拉家常方式开展普法宣传和法律服务活动,让群众在润物细无声中增强法治观念,营造群众学法、知法、懂法的良好氛围;在矛盾调解过程中积极弘扬“以和为贵”的传统法治文化,用情解“心结”,用心化“事结”,用理明“法结”,让群众在耳濡目染中提升法治意识,引导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学会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与此同时古泉镇五老调解室还充分运用法治力量为困难群众以及其他特殊群体“撑腰”,积极为他们提供司法救济和法律服务,其间他们就为当地一特殊人员争取司法救助5000元。
搭好便民“服务桥”,践行服务不缺位。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古泉镇五老调解室成员按照“五老下沉一线、矛盾化解一线、纾困解难在一线”的要求,通过开展常态化大走访,进万家门、知万家情,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和诉求,第一时间回应群众呼声,纾解群众“痛点”,打通群众“堵点”,填补群众“断点”,真正把惠民生的实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古泉镇五老调解室人员在进村入户访民情中,按照“边走访、边梳理、边服务”的思路,为群众提供服务 200多人次,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五老调解走一走,什么烦恼都没有,五老人员转一转,鸡毛蒜皮都消散。如今古泉镇的“五老调解室”正不遗余力地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