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宣州区:统筹利用衔接资金 提升粮食生产能力

发布时间:2024-12-12 08:25 来源:宣州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近年来,我区牢牢守住粮食安全“三农”工作的底线任务,统筹利用乡村振兴衔接资金,全力推进粮食产业规模化、产业化、科技化发展,围绕做大做强全产业链的目标,精准安排粮食生产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项目,不断提升全区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和产能提升能力,既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的底线,同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2022年,全区利用衔接资金安排粮食产业项目7个、投入1130万元;2023年,安排项目8个、投入1776万元;2024年,安排项目18个、投入4586万元。三年来累计安排粮食产业项目33个,投入财政衔接资金7492万元。

水稻水产家禽“三业并育”。今年实施育秧工厂、粮食烘干、精米加工等农事服务项目4个,累计投入财政衔接资金1018万元,不断培育壮大粮食产业基地规模。今年杨柳镇高桥村再生稻头茬最高单产达725公斤,创全省最高。2023年以来,针对北部圩区水产养殖的传统产业优势,先后在狸桥、水阳、朱桥、养贤等4个乡镇、9个村实施稻渔综合种养项目9个,投资1100多万元,其中乡村振兴衔接资金980万元,配套整合各类资金亩均投资6500元,高标准改造青虾、罗氏沼虾、螃蟹养殖水面1700多亩,形成“虾-稻-虾”“稻-蟹”的种养模式,新增优质水稻种植面积1500亩,实现当年改造、当年种粮的目标。全年可增收稻谷900多吨,为村集体增收约60万元,为农户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00万元左右。狸桥镇宝塔村将村民抛荒和弃管耕地350亩流转到村,通过项目实施改造成9块大田后,以每亩1000元的收益发包给专业大户,既保证农户每亩租金600元,又为村集体创收13.2万元,实现粮食增产和养殖效益双丰收、可持续的发展目标。同时因地制宜在杨柳镇、洪林镇实施了家禽养殖、茶叶加工和烟草烘干等特色种养项目8个,全力打造名副其实的高质量、高效益农业产业强镇。

生产加工销售“三端并进”。从2022年开始,先后对黄渡、杨柳、孙埠、向阳等重点产粮乡镇安排粮食产业配套项目7个,实施工厂化育秧、病虫害统防统治、机械化收割、水稻烘干、秸秆回收、精米加工全程农事服务。各类项目全部建成运营后,可为区内10万多亩水稻种植基地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全程农事服务。为了切实延长粮食生产产业链条,2024年投入衔接资金400万元,引进宣城市水阳江种业基地建设项目落户沈村镇沈村社区,项目带动企业和其他投资300多万元,实施优质杂交稻育种工作。同时投资2000多万元新建了杨柳、水东、寒亭、向阳等乡镇街道的稻谷烘干和储藏、精米加工项目,着力解决粮食流通销售问题。水东镇的富硒米、洪林镇的稻虾米自进入市场销售以来颇受消费者欢迎。

招商引智创新“三策并举”。向阳街道招引深圳宝明科技股份公司在衔接资金项目投资的基础上配套投资400多万元,建设稻谷烘干、精米加工和传统木榨油项目。黄渡乡、孙埠镇引进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单位、黟县有农生态农业公司合作经营全程农事服务中心项目,配套投资1500余万元,利用该公司的服务能力加快推进我区农业社会化服务质效。该公司正在与新田镇洽谈2025年投资合作建设意向,努力打造皖南地区粮食产业社会化服务高标准样板工程。朱桥、寒亭等乡镇正在积极与合肥、上海等地各类经营主体洽谈合作事宜。三年来,全区共投入各级财政衔接资金用于粮食产业7492万元,撬动各类经营主体、村集体及社会投资3500多万元,累计投资达1.1亿元,为全区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