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进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强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
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有效利用区域医疗卫生资源,增强区、乡、村三级医疗服务能力和保障水平,我区积极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方便群众家门口就医,实现“大病不出区、小病不出乡(镇)”。
“家里还养着鸡、鸭,到市里住院可顾不上了,听说狸桥医院里坐诊的医生就是从市里来的,所以我们就选在这儿治疗,既放心又方便!”宣州区第二人民医院(市人民医院医共体狸桥医院)的病房里,梅大姐和笔者唠起了家常。
梅来顺和丈夫唐剑明是狸桥镇蒋山村村民,不久前,唐剑明不慎跌伤,导致右侧多发肋骨骨折,在狸桥医院接受治疗后,恢复得很不错。
接诊唐剑明的医生正是市人民医院外科主治医师霍翔。今年4月,霍翔来到狸桥医院坐诊,目前已经待了半年时间。
“接诊后,我们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发现,完全可以在我们的指导下就地治疗,不需要转院,方便患者少跑路少花钱,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市一级的医疗资源和服务!”霍翔介绍道。
基层群众有“医”靠,基层医生有底气。狸桥医院年轻的外科医师李涛感触颇深:“我是2022年来这儿的,由于刚从学校毕业不久,对于临床专科诊治经验不够充分,心里是很担忧害怕的。但自从市人民医院的医生下来坐诊后,跟着他们学习了很多,不管是专业知识还是业务实操,都大幅提升了!”
“对于老年患者以及急腹症患者,要注重病史的采集,仔细询问现病史、既往史,规范地查体,做到视、触、叩、听,避免漏诊、误诊,耽误患者病情……”在住院部里,李涛正跟着市人民医院普外科主治医师刘智化学习,刘智化边说边实操,李涛则聚精会神,认真地学着。
据悉,自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开展以来,市人民医院不断派驻多名医疗专家到狸桥驻点,从起初每周驻点帮扶发展到如今专家长期驻点,并覆盖到狸桥医院全部科室。医疗专家的到来不仅缓解了狸桥医院人手紧张的状况,更发挥了传帮带的作用。
在狸桥医院已经上班2个多月的刘智化也有全新的感受:“我们每个月都会对相关医生开展业务学习,为疾病的规范化治疗提供好的学习方式。我每天也会带着年轻医生查房,帮助他们发散临床思维,确定正确的诊疗思路,希望他们能够在岗位上迅速成长起来,为当地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医生的业务水平提升了,门诊数量增多了,以往做不了的各类手术也能做了……在狸桥医院院长翟光斌看来,医院的变化有很多,最重要的是,辖区老百姓就医得到了真正的实惠,狸桥医院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狸桥医院是我区推动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了解,我区共组建了四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由宣城市人民医院、宣城市中心医院、宣城市仁杰医院和宣城中医院牵头,与全区19个乡镇卫生院、178个村卫生室、9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构成医共体框架,通过医疗技术人员驻点帮扶、成立社区“名医工作室”、“中心药房”建设、医共体“星期六医生”等方式,逐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满足群众医疗服务需求。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