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宣州区:夯实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基础

发布时间:2024-09-20 08:25 来源:宣州区政府(办公室) 浏览:
【字体大小:

今年以来,我区扎实开展生态样地质量监测,全面调查辖区内生态质量现状,了解生态系统变化、发展、演替情况,夯实生态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基础。

学习监测方法,提升工作本领。认真学习区域生态质量评价办法,掌握生态系统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和功能的时空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相关知识,学习生态质量监测技术方案、生态质量监督监测工作方案等相关文件,学习物种救护、划定生境保护区域、构建活动廊道或建设食源地等生境保护和修复措施,按照鸟类、两栖动物、鱼类、水生植物等分类掌握生态调查方法。

分类编号跟踪,调查生态现状。我区坚持生态环境监测科学化、规范化、精准化,近期,对城乡、湿地、农田、森林、水体等5类样地类型共计10个点位开展生态样地质量监测。认真核对样地编号和样地经纬度,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生物生活习性,选择清晨或者傍晚对野生动物进行观察,根据动物种类选择样线法、样点法、鸣叫法、红外相机法等生态调查方法,调查不同物种的数量和密度,及时填写生态质量样地监测工作记录简表,记录相关影像和数据资料。

深化分区管控,保护重要物种。扎实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严守生态红线,保护森林、湿地等自然生态系统,将各类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或生境纳入保护范围,提高生态系统完整性和物种栖息地或生境的连通性,增强生态廊道效应。以扬子鳄、白颈长尾雉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和银杏、红豆杉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等为重点,强化敬亭山国家森林公园、峄山省级森林公园、安徽扬子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等重要生态空间巡查核查。今年以来,整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遥感监测问题1个,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红线疑似破坏、“绿盾回头看”点位核查40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