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网站信息报送

狸桥镇:“点石成金”推动碳酸钙产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4-05-03 15:27 来源:狸桥镇人民政府 浏览:
【字体大小:

八十年代初期,从几处家庭作坊式,仅能生产二百目以下低品质的普通重质碳酸钙,到现在开发生产的纳米碳酸钙、超细活性碳酸钙、轻质碳酸钙、重质碳酸钙等一个完整的产品系列,走过了漫长而艰辛的历程,其中狸桥镇原有42家碳酸钙粉体企业,2020年通过联合重组、改造提升、搬迁集聚、关停转产,最终整治为18家,产业结构得到了较为合理的布局,产业链逐步完备。截至2023年底,狸桥镇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链企业97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52家。构建起了狸桥碳酸钙产业集群基本模式,成为狸桥镇经济的支柱产业和富民产业。

二、碳酸钙行业发展现状

狸桥镇作为安徽省碳酸钙产业集群特色镇,现已探测的碳酸钙矿物资源储量4.1亿吨,其中轻钙石0.4亿吨,重钙石3.7亿吨。依托碳酸钙粉体材料行业,狸桥镇吸引了一大批以碳酸钙粉体为原材料的新型材料、管材、密封件、塑料母粒等中下游产业链项目相继落户聚集。2021年碳酸钙新材料产业链企业83家,其中矿山企业5家,粉体加工企业19家,下游企业59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44家,产值达亿元以上企业6家,税收千万元以上企业4家,高新技术企业9家、战新企业11家。

三、碳酸钙行业发展存在问题

一是企业总体规模小,目前企业规模总体偏小多为小微企业,缺乏龙头企业带动,行业竞争压力大,更新设备能力不强,很多企业处于维持现状,缺乏创新能力;二是碳酸钙原材料紧缺,矿山企业资源储量不足(三岔路采石场已关闭;苏兴矿业采矿权即将到期;茶山矿因重钙石分布不均,产出重钙石周期较长),难以满足碳酸钙粉体企业正常生产需求,相应产值、税收增长受限,同时由于本地产方解石白度不够,难以达到下游企业的原料要求,急需的高品质矿石还需要从其它地区供应;三是转型升级受限,大部分上游粉体企业分布在狸桥镇长山工业走廊,没有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及规划环评,下游项目无法落户,企业难以转型升级。

四、发挥协会职能,助推行业发展

一是搭建桥梁,发挥政企纽带作用。碳酸钙行业协会作为联系政府和企业的桥梁纽带,要为碳酸钙行业发展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例如以狸桥镇长山村村庄规划编制为契机,协助政府完善规划环评编制,预计新增建设用地约500亩,切实提升长山走廊项目落户承载力,完善碳酸钙产业链。及时跟进并认真研究国家稳经济系列政策措施,为企业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同时对上衔接职能部门,谋划资源储量,扩充产能,服务企业生产发展;深入会员企业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会员企业在建设经营遇到的堵点难点卡点,向政府部门反映第一手数据和信息,为政府部门实时调整和完善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提供决策咨询和智力支持;积极参与制定行业标准,协助政府部门出台和落实各类发展政策;加强与国家碳酸钙行业协会及其他各省市区优秀碳酸钙行业协会交流互通,以学促进。

二是完善平台建设,深耕行业发展。协会把分散的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资源和信息整合起来,促进信息交流、资源共享、产品互补、平台共用,从而强化中下游企业生产信心,实现产业链企业之间供需无缝衔接。在行业企业转型升级过程中,在产业逐步发展壮大的进程中,在企业处于危机与纠纷当中,在亲商、安商、护商等方面,随着政府部分职能的转移,行业协会已经走向前台,作用愈加凸显。要加强行业自律,根据行业发展要求,制定自律规约,规范会员企业生产和经营行为,引导经营者依法竞争,避免同质化竞争,自觉维护市场竞争秩序。加强行业企业间的沟通联系,多种方式搭建产业链对接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的平台,促进多链协同,实现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三是内培外育,大力招商引资。发挥协会作用,了解碳酸钙行业发展现状,提出培育、节约、增加、整合现有矿山开采企业优质碳酸钙矿源的建议,积极利用周边朱桥乡、泾县、池州等地的碳酸钙资源,加强合作,实现原材料稳定供应,确保碳酸钙产业可持续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无疑是宣州区发展的重大机遇,协会要发挥统筹引领作用,结合我区产业规划和布局,充分发挥信息灵通、人脉广泛等优势,拓展以商招商、商会招商、产业链招商的广度和深度,打好乡情牌、亲情牌、友情牌,紧紧围绕补链、延链、强链,密切关注国内外管材、板材、母料、塑胶、地板、墙体材料行业企业发展动态,依托南京市和苏南地区碳酸钙最大的应用市场,加快引进一批龙头企业及上中下游配套项目落户宣州区,打通产业发展的难点堵点,形成产业集聚集群发展态势。

四是深耕产业,推动转型升级。“工匠精神”是抵御经济寒冬最好的武器。最普适的商业逻辑就是做好产品,品牌要始终用产品说话,守住产品的根,才能不丢魂。引导行业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持续推进重钙企业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积极培育新材料企业创新发展能力和品牌影响力,加快培育一批成长性好、牵动性强的龙头企业。搭建与技术中心、研究院等研发机构对接平台,引导企业与技术力量雄厚的清华大学、中科院固体物理研究所、东华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战略合作,鼓励企业与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联合建立联合工程实验室、校企联盟等技术创新载体,探索合作开发、技术咨询、技术承包、应用指导等多种合作模式,推动行业企业实现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均享的产学研联合开发,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正文:
验证码: captcha

网友评论列表

    暂无网友评论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