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项目方案实施以来,根据国家关于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促进农业电子商务应用和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各项文件精神,落实区政府相关政策,扎实推进我区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壮大农村电商经营主体,抓紧培育本地电商品牌,推动电商发展与乡村产业加速融合。
一、基本情况
宣州区电商业在我市起步较早,历年来电商网销额均居全市各县区首位。2023年宣州区电商网络零售额26亿元,年增长39%,2023年宣州区农村电商网销额11.2亿元,年增长1%,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销售专业化电商企业,目前包括“敬亭绿雪”“香兴锅巴”“天龙湖”等我区11个“三品一标”农产品品牌开展网上销售,2023年新增电商经营主体997家,电商人才培训535人次、培训16期。
目前,我区年建成县级电商服务中心1个,建成县级农村物流配送中心1个,建设提升村级全覆盖电商网点165个,电子商务人才培训工作有序推进。多年来,一批优秀村级电商网点立足当地优秀农特产品资源,充分发挥电子商务优势迅猛发展,如狸桥镇金凤村李小利网点、杨柳镇新龙村天龙湖网点、溪口镇天竺村李竹红网点、洪林镇洪林村汪凡网点等,突破物流、信息流的瓶颈,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在做好互联网服务村民工作的同时,也有效带动了村民脱贫增收。截止到2023年底创建成功3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狸桥镇、洪林镇、孙埠镇)、10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孙埠镇西马村、狸桥镇狸桥社区、水阳镇水阳社区、溪口镇溪口社区、水东镇稽亭村、寒亭镇义兴村、洪林镇洪林社区、狸桥镇慈溪村、狸桥镇金凤村、沈村镇沈村社区),培育年网销额超1000万元的农村电商企业5个、年网销额超100万元电商品牌5个,培育了一批“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你种我销、你养我卖”模式典型。
近年来,围绕洪林镇宣州农产品(食品)加工园、新田宣木瓜种植基地、水阳幼蟹培育基地、狸桥大闸蟹养殖基地、水东蜜枣加工基地、孙埠禽蛋等产业优势,不断提高特色农产品基地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水平,培育了年网销额超10亿元禽蛋产业、超2亿元坚果炒货产业、超1亿元水阳三宝和大闸蟹产业。持续推广“电商企业+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为“忆江南”、“水阳三宝”、“中良枣业”、“孙述鸭蛋”等电商企业与农产品基地搭建桥梁,提升农产品供应能力,体现电商渠道带动效果。
电商企业培育、电商人才培育、电商直播活动等形式的电商工作全面开展,农村电商网销额稳居全市前列,约占全市网销额总量的一半。
二、目前面临的困难
一是电商直播发展观念滞后。电商发展日新月异,受区域位置、生活环境、创业氛围、产业规模、人才政策、教育条件等限制,宣州区从业人员对直播电商发展前景和作用缺乏长远认识,利用直播电商促进农产品生产、销售意识不强或利用效果不佳。宣州区原有传统平台电商企业开展直播电商活动较少,通过直播带货销售效果不佳。
二是直播行业的配套基础设施和服务不完善。直播带货需要产品供应链的支撑,特别是农产品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系统,包括生产、包装、保鲜、运输、售后等一系列过程,需要农业生产经营者、物流企业、电商平台的广泛参与。直播带货在增加农产品销量的同时,也在考验供货方的品控能力、经销方的运营能力、物流方的运输能力和电商平台的售后服务与危机处理能力。宣州区缺乏优势产品供应链,本地农特产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程度底,生产销售运营成本高,生产端与市场需求匹配程度底,物流成本高。
三是网络直播的农产品缺乏有效监管。农产品网络直播的门槛低,增加了农户在内的市场主体参与度,一些市场经营主体缺乏市场意识与法律规范,一些农产品在没有生产经营资质、没有通过检验检疫的情况下流入市场,质量安全得不到根本保障,存在较大的食品安全隐患。此外,未按产品标准分类和分级、以次充好、假冒伪劣等情况,易造成市场经营主体收到打假投诉及处罚。
四是缺乏专业的直播电商人才。宣州区位于长三角腹地,据中国电商经济发达地区较近,因为互联网的发达,也让本地年轻人通过网络知道并了解了外面更加精彩和广阔的世界,因此向往大城市的发展而并非留在农村,所以造成年轻人的流失,而且大部分专业人员不能忍受艰苦的农村生活不愿扎根农村,生活在农村的人们一般文化程度不高,文化水平素质比城市人口低,对互联网更是不了解,也没有受过专业的电商培训,因此信息技术不足,也严重阻碍了农村直播电商的发展。
三、意见建议
一是加快建立健全农村电商支撑服务体系。加快农业农村大数据中心和数字乡村建设;加强优质电商平台、物流平台与农业生产经营者的对接,提升农产品网络直播的全产业链专业化服务水平;持续推进现代仓储物流体系建设,增强农产品仓储、分拣、包装、运输等综合服务能力,提升农产品田间地头采购、包装、储存、运输一体化水平。
二是建立和完善网络直播长效监管机制。加大对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的监管力度,加大网络直播销售的法治化监管力度,提高网络直播带货的违法成本,对于出现假冒伪劣、侵犯知识产权、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销售行为,应依法从严查处;鼓励电商平台完善农产品网络直播的诚信评价机制,规范农产品网络直播销售行为,将粉丝评价、举报和监管部门的调查处罚信息等纳入评价系统,取消具有违法情节、污点信息较多的主播销售资格;加快出台引导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规范化发展的相关政策与措施,促进农产品网络直播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三是加大农产品电商人才培育力度。农产品网络直播经济发展的核心在于农产品质量和特色,但关键还是人才。在加强对农产品网络直播行业监管的同时,重视对新型直播人才的培养,组织专门力量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广大分散农户进行专业培训,加强对《电子商务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普及与宣传,扩大农村电商人才储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