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过去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老战士不断凋零,健在者也都已到耄耋之年,用口述历史的方式记录他们的人生历程与英勇事迹,为民族保留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就成为刻不容缓的抢救性工程。
5月28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抗美援朝口述资料采录与整理重大研究专项工作的安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五位学子赴宣州区,对章荣裕、童立明、鲍启太、彭少文、李德银5位抗美援朝老兵口述资料进行采录、收集。5人中,年龄最小的92岁,最大的100岁。
在彭少文老人家中采录
“您能描述下当年前线的情形吗?”28日上午,在西林街道观塘小区,采录工作人员架好摄像机,打开笔记本,与100岁高龄的抗美援朝老战士彭少文面对面交流,一点一滴挖掘这位鲐背之年老人关于抗美援朝的珍贵记忆。
彭少文老人虽然行动不便、听力下降,但对于抗美援朝那段历史仍记忆犹新。“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上甘岭战役,炮火集中轰炸过的战场,很难看到一具完整的遗体,大都是残肢断臂,敌我难辨。”提及这段往事,老人潸然泪下。采录中,彭少文老人还为工作团队提供了当时的老照片、军功章等实物见证。
在李德银老人家中采录
“老兵们是亲历者,他们的口述史料是国家革命记忆的一块块拼图,如今在世的抗美援朝老兵均已届耄耋、鲐背之年,采集、收录工作必须‘与时间赛跑’。”区退役军人事务局优抚褒扬科负责人说,志愿军敢拼、敢打、敢牺牲的精神却成为后人前进的不竭动力,一定会尽最大的力量配合该项工作在宣州区圆满完成。(张妍)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