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面对复杂严峻国内外环境,全区认真贯彻落实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不断恢复和扩大消费,持续开展“品质生活·乐享宣城”、“惠享宣州”系列促消费活动,消费需求稳定释放,市场销售加快恢复。
一、主要特征: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比第一。2023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72.8亿元,占全市比重为32%,分别高于广德市和宁国市10.1和14.6个百分点。
(二)限上零售额呈现稳步增长态势。2023年全区限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0%,较上半年提升2.4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全市4.6和2.5个百分点,稳居全市第四位。今年以来,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始终高于全市水平。
一是部分零售类值趋于活跃。从限上零售类值看,部分类值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中西药类、烟酒类、化妆品类、石油及制品类同比分别增长95.9%、43.0%、25.8%和22.5%。
二是重点辖区贡献突出。2023年,限上零售额总量占比居全区第一的鳌峰街道办事处,累计增长19.2%,拉动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长12.5个百分点,贡献率高达128.8%。
(三)批发业销售额节节攀升。2023年,宣州区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4.4%,较1-3月、1-6月、1-9月分别提升7.0、5.3和4.2个百分点,在全市的位次由一季度的第六位一跃成为全年的第三位。其中,12月,限上批发业销售额同比增长16.5%,继10月以后第二次浮出水面。
(四)限上小微企业和吃穿用单位零售额呈现波动态势。从2023年分月数据看,全区限上小微企业和吃穿用单位零售额整体呈现结构性上升和下滑并存态势。12月,全区限上小微企业零售额增速同比下降-0.7%,较今年9月和6月分别下降7.9和10.1个百分点;限上吃穿用单位12月零售额同比增长17.4%,较2月回落29.7个百分点。
二、存在的问题
(一)社零追赶超越仍需加压奋进。今年以来,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速始终低于全市水平,总体呈现趋缓态势。2023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较去年增长8.0%,比全市第一的宁国市相差3.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1.7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
一是餐饮消费回落明显。从消费形态看。2023年,全区餐饮收入同比增长10.5%,比今年上半年和1-9月分别低11.3和23.8个百分点。
二是城镇发展速度放缓。从销售单位看,2023年,全区城镇市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20.9亿元,同比增长7.7%,分别低于1-6月和1-9月1.8、0.7个百分点,比乡村市场慢1.3个百分点。
(二)部分行业增速居全市末位。2023年,全区零售业销售额同比增长8.8%,低于全市3.9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4.1个百分点;餐饮业营业额同比增长18.2%,低于全市6.6个百分点,较上半年回落6.1个百分点,较此两项指标均居全市末位。
(三)限下抽样单位零售额低位运行。2023年,全区39家限下零售额累计增长9.2%,居全市末位。其中,四季度当季和一季度限下抽样零售额同比分别下降0.7%和0.8%,为全市唯一负增长县区。
(四)限上申报有待提升。2023年全区共申报入库16家单位,其中法人10家,个体6家,较去年减少14家。今年,根据最新的申报入库要求,个体户申报需提供收款记录证明材料,这一要求导致很多拟入库单位因担心会泄露个人财务隐私放弃申报,尽管多次上门解释该资料仅作为申报入库用,仍难消除其顾虑。
三、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建议
(一)优化评估指标,缩小县区差距。从社零评估细则看,2023年,我区限上零售额占比居全市首位,但与经开区数据合并后评估并不占优势。应着眼于优化限上小微企业,特别是限上住宿餐饮行业增速,建议行业主管部门设置消费白名单,通过发放消费券,定点消费,拉动内需。其次,针对限下抽样单位,一是继续优化在库单位支撑材料,二是严把入库样本数据质量,无业务系统样本不予入库。
(二)夯实贸易统计基础工作,提升统计数据质量。一是继续开展常规化的走访调研服务,针对报表期数据波动异常的单位、以及行业龙头企业开展一对一上门业务指导,细化服务内容。二是继续推行支撑材料收集全覆盖,并加大原始资料的审核力度,针对财务不健全的单位联合行业主管部门上门指导,帮助其完善基础资料,确实不符合统计报表要求的单位则在年度清退出库。
(三)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培育入库工作。建议商务部门一是提升培育入库奖励标准,并对成功纳统的限上单位及时兑现奖励,激发贸易单位入统积极性,鼓励更多的优质单位纳统报数。二是建立统一的统计员补助标准,目前,我区限上统计员补助都为各乡镇办自行发放,标准不统一,无法形成统一管理。建议商务部门给予纳统限上统计人员建立统一发放标准,并配套资金,减少纳统企业负担。同时,统计要联合行业主管部门,通过走访调研宣传统计法规,打消培育对象顾虑。
(四)加大业务培训力度,提升统计业务水平。目前,乡级统计员承担的事务较多,且人员更替相对频繁,企业统计员更是如此,贸易统计员多为代账会计。因此,适量的业务培训很有必要。为提高培训质量,今年将结合年定报、春训,从培训对象、培训内容等方面有针对性的开展业务培训,增加培训频次,提高培训效果。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