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激发社区治理新活力,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和谐社区,宣州区鳌峰街道宝城社区始终坚持把“民情日记”作为社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一个纽带、一项制度,常态化联系服务群众,真正走进百姓家里,把民情记在心上,将服务做到实处,用心用情写好“为民文章”。
心系群众,多渠道察“民意”。始终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服务理念,建立民情台账。建好线下民情登记簿。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建立法定节假日社区开门、全年到岗值班和24小时手机热线制度,社区服务365天“不打烊”,确保接待服务不缺位,落实首问负责制,将每一位来访群众的意见建议记录在民情登记簿上。建好网格民情登记簿。充分运用“每日行走网格机制”,街道包保社区干部、社区工作者、驻社区辅警、在职党员、网格党员、网格员、网格信息员等走访入户,将居民们的大事、小事、烦心事,一一记录在网格民情登记簿上,力求实现“等群众上门”变“登群众家门”,推动服务群众距离向零。建好线上民情登记簿。借助“三社”联动宝城智慧社区(慧力生活)平台,为“开门询单、中心制单、群众点单、志愿接单、社会评单”提供一体化技术支撑服务。同时,居民可在1个社区大群、10个网格党组织群、31个小区楼栋群内直接提交问题、反映情况,由群管理员收集汇总,“派单”工作人员及时办理并反馈。
明晰职责,多层级商“民事”。始终坚持“民之所忧,我必念之”服务理念,建立会商协调解决机制。完善社区“大协商”。由社区“大党委”组织召开联点共建单位、街道职能部门、业委会、物业公司、非公企业、社会组织等主体参加的党建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协调推进党建工作、社会治理、环境整治、民生服务等城市治理重大事项和城市基层党建重点难点问题。探索网格“小协商”。整理分析网格民情登记簿居民意见建议,按照“即办件、待办件、上报件”分批分类处理,针对网格小微事项,由网格(小区)党组织牵头,召开业委会主任、物业代表、楼栋长、网格员、居民代表、“五老”人员等参加的网格协商会议100余次,推动居民成为网格治理的主导者。引导居民“微协商”。借助阳光议事厅、莲姐调解室、莲姐说事点、警民联调室等阵地,以社区“五老”人员、驻社区民辅警、社区调解员为主体的矛盾纠纷调解小组,组织引导居民就家庭琐事、邻里纠纷等进行自主协商自主处理,进而把矛盾化解在网格(小区)里,实现小事不出网格。
强化落实,多途径解“民忧”。始终坚持“民之所盼,我必行之”的服务理念,及时高效办好民生实事。凝聚多方合力纾民困。整合辖区单位相关部门基层力量,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对收集汇总民情台账中的事项进行“领办”,解决居民身边事。宝城社区义工协会组建了平安建设服务队,担当社区平安、法治的“宣传员”、搜集社情民意和问题隐患的“信息员”、参与群防群治的“守护员”、化解矛盾纠纷的“调解员”,他们是平安宝城当之无愧的“保护神”。红色网格帮办惠民生。鳌峰街道宝城社区在全市率先推进基层党建网格化管理,将各类网格整合为10个党建网格,组建以网格长、网格员、“三在”党员(在职、在册、在地)及居民代表为主的帮办队伍,为群众代办需要到区、街道两级部门受理的审批类以及其他服务类事项,开辟为群众办事跟踪服务的“绿色通道”。优化志愿服务暖民心。针对小区建设和居民群众服务要求,精心组建党员干部为主体的“红心”,以广大妇女为主体的“贴心”,以社区邻里为主体的“同心”,以老年同志为主体的“暖心”,以退役军人为主体的“安心”的“五心”志愿服务队,实行每周一活动、天天有行动、服务值日化,积极开展文明创建我有责、垃圾分类我先行、幸福来敲门、联防一家亲、关爱宝城情暖宝城等系列活动,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近1000余次,受益群体突破10万人次。
鳌峰街道宝城社区用真情写好民情日记,将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记在本子上、挂在心头间、落在行动上,畅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深得群众拥护与欢迎。社区先后荣获“全国‘4个100’最美志愿服务社区”“全国和谐社区”“全国优质服务窗口”“安徽省第一批省级社区党建工作示范点”等荣誉称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