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科技部、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等七部门《关于加强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为引导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广泛开展专家服务基层活动,加快培养一批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加大派驻研究生深入农村开展生产技术研究和推广、科普服务工作力度,引导广大研究生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区科技局会同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并宣州区水阳镇举行安徽“宣州河蟹科技小院”及“宣州鸡科技小院”授牌仪式。
一、以科技小院模式促进校企深化协同培养模式。区科技局会同安徽农业大学依托宣城市金新河蟹苗种专业合作社建立安徽宣州河蟹科技小院,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三位一体”的建设模式,开展河蟹品种选育、品质提升、养殖水质监测和疾病防控等工作。在科学研究和乡村振兴中开展了大量的工作,并在研究生培养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先后有80多人次专家、10多位研究生到小院开展技术服务和生产实践。小院现有120亩生产示范基地和完善的工作、生活设施,每年能够为20余名研究生提供入驻基地学习和实践机会。团队成员具有丰富的研究生指导经验、项目和基地管理经验,确保宣州河蟹科技小院的建立和正常运转。
二、推广现代农业技术。河蟹科技小院科研团队自主培育、指导繁殖的中华绒螯蟹苗种。通过对生长、抗逆等经济性状的遗传解析,以种质纯正的长江水系中华绒螯蟹群体为定向选育基础群体,集成分子遗传学的原理和技术进行良种选育,并采用营养调控和生态养殖等技术,形成优质河蟹苗种的养殖、培育技术体系。
三、服务乡村振兴。宣州鸡科技小院通过安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家禽遗传育种创新团队多位专家和研究生进驻鸡科技小院,针对皖南三黄鸡繁殖性能较低、腹脂过度沉积等产业问题,开展相关研究工作。繁殖性能方面,评估了皖南三黄鸡产蛋性能及作为品系配套系杂交组合的商品代蛋品质和肉品质。筛选出最佳杂交组合S1♂×(H1♂×S3♀),为商业化应用提供支持。腹脂沉积方面,皖南三黄鸡腹脂过度沉积降低了种蛋孵化率、产蛋量和屠宰性能。明确了B超仪活体测量可用于皖南三黄鸡腹脂选育,克服了传统方法难以度量腹脂性状的瓶颈。为降低鸡腹脂沉积的瓶颈问题提供新思路。
科技小院通过校企结合,将科研成果快速转化为生产力,为地方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为地方产业发展、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提供技术服务,提升养殖户科学素质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