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农村耕地保护利用的相关政策,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工作安排,宣州区统计局协同宣城市调查队于2023年5月底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孙埠镇、杨柳镇、周王镇等近10个乡镇开展了农村耕地保护利用调研。本次调研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当地耕地保护利用和农户种粮积极性的现状和问题,为政府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一、问卷实地相结合,有效回收利用高
本次调研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相结合的方法,共发放问卷80份,回收有效问卷78份,回收率为97.5%。问卷对象主要是各村的村委会书记、主任、分管农业的负责人、技术人员或相关了解情况的工作人员。问卷内容主要涉及土地概况、种粮情况和耕地保护情况三个方面。同时,我们还对部分种粮大户和普通农户进行了深入访谈,听取他们对耕地保护利用和种粮收入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二、耕地面积有减少,种粮积极性不高
(一)土地概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近两年,受访者所在的村耕地面积基本保持不变或有所减少,没有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其中,69.2%的受访者表示耕地面积保持不变,23.1%的受访者表示耕地面积减少了10.0%以内,5.1%的受访者表示耕地面积明显减少了10.0%以上。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造成耕地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部分耕地被征用或占用用于建设项目或经济林果等。
图1 在孙埠镇正兴村开展农村耕地保护利用调研
近年来,受访者所在村耕地地力基本没变化或有所下降,没有出现明显提升的情况。其中,59.0%的受访者表示耕地地力基本没变化,17.9%的受访者表示耕地地力下降了,3.8%的受访者表示耕地地力明显下降了。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影响耕地地力提升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因素、种植技术问题、化肥等使用影响、作物种植结构问题、耕地相关的灌溉等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等。
受访者所在村主要采取的耕地保护和提升措施是减少农药化肥使用、实施轮作、增施畜禽粪便等有机肥和秸秆还田等,占比分别为28.2%、23.1%、20.5%和15.4%,这些措施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另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采取了深耕深松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措施,占比分别为10.3%和12.8%,这些措施有利于改善耕地的物理性质和水利条件。只有2.6%的受访者表示未采取任何措施。
受访者所在村主要的农田水利设施是渠道和机井,占比分别为53.8%和33.3%,这些设施是农田灌溉的主要方式。另外,还有一部分受访者表示有排灌站、水闸、塘坝和蓄水池(窖)等设施,占比分别为20.5%、17.9%、15.4%和10.3%,这些设施是农田排水和蓄水的重要手段。只有2.6%的受访者选择了其他设施,如水车、水泵等。
受访者所在村当前农田水利设施状况一般或较差,没有出现好或非常好的情况。其中,41.0%的受访者表示农田水利设施状况一般,35.9%的受访者表示较差或差。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影响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维护的主要因素有建设规划不完善、资金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地貌条件影响等。
(二)种粮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所在村种植户种粮积极性一般或较低,没有出现非常高或非常低的情况。其中,57.7%的受访者表示种粮积极性一般,30.8%的受访者表示较低或非常低。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影响种粮积极性的主要因素有种粮收入不高、部分种粮户进城务工、未达到规模化种植效果、职业观念影响、种粮补贴问题、粮食价格问题等。
近三年,受访者所在村种粮收入基本持平或有所减少,没有出现明显增加的情况。其中,52.6%的受访者表示种粮收入持平,32.1%的受访者表示有所减少或显著减少。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影响种粮收入的主要因素有化肥、农药、种子等农资成本问题、粮食价格影响、产量问题、土地租金、人工成本等。近年来,受访者所在村种植户在耕作中化肥农药施用情况基本定量施用或逐渐减少,没有出现逐渐增多或不施用的情况。其中,46.2%的受访者表示定量施用化肥农药,35.9%的受访者表示逐渐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受访者所在村已经开展了提升耕地地力、提高粮食产量的相关技术推广培训,增强了种植户的科学施肥和减少农药使用的意识和能力。
受访者所在村种植户对现行的种粮补贴等政策满意度一般或不满意,没有出现非常满意或非常不满意的情况。其中,50.0%的受访者表示对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一般,29.5%的受访者表示不满意或非常不满意。通过实地走访了解到,对种粮补贴政策满意度不高的主要原因是政策知悉度不高、补贴标准有待提升、补贴程序繁琐、补贴时效有待提升等。
(三)耕地保护情况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所在村已经开展了耕地保护宣传和执法检查工作,但是效果还有提升空间,没有出现非常好或非常差的情况。其中,64.1%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开展了耕地保护宣传工作,53.8%的受访者表示政府相关部门已经在他们所在村开展过耕地保护执法检查工作。但是,只有5.1%的受访者表示耕地保护执法非常严格,只有6.4%的受访者表示本村村民保护耕地、珍惜利用耕地意识非常好。
有23.1%的受访者表示有征用耕地建设情况,主要是为了修建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近两年因建设占用耕地比例约是5%-10%。而有15.4%的受访者表示有耕地撂荒现象,主要是因为部分老年农户无力耕作或外出务工等原因,撂荒情况比较少或非常少。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显示,受访者认为制约耕地保护的主要问题有: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土地利用规划不完善、相关部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使用者管护不到位、经济建设占用问题、高标准农田等建设质量不高、种粮户收益影响种粮积极性、农业规模化发展不到位、地形、地貌等自然条件限制等。其中,最多的受访者选择了耕地保护意识有待提升(46.2%)、土地利用规划不完善(35.9%)和相关部门监管有待进一步加强(30.8%)这三个问题。
三、耕地保护待提升,政策技术需加强
通过本次调研,我们对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的农村耕地保护利用和农户种粮积极性有了较为全面和深入的了解,当地耕地保护利用和种粮情况也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支持和技术指导,提高农户的收益和满意度,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据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耕地保护宣传和执法力度,提高农户的保护意识和能力。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和渠道,广泛宣传耕地保护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农户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严格执行土地利用规划,加强耕地保护执法检查,及时纠正和制止违法违规行为,维护耕地资源的安全和稳定。
(二)加强耕地地力提升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和产量。要推广科学合理的耕作方式,如实施休耕、轮作、减少化肥农药使用、增施有机肥、秸秆还田等,改善土壤肥力和结构。要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田水利设施,如渠道、机井、排灌站、水闸、塘坝、蓄水池等,改善农田的灌溉和排水条件。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如田块平整、田间道路、农电设施、农田防护工程等,提高农田的物理性质和机械化程度。
(三)加大种粮补贴和技术培训力度,提高农户的种粮收入和积极性。要完善种粮补贴政策,提高补贴标准,简化补贴程序,提高补贴时效,增加农户的收益预期。要加强种粮技术培训,推广优良品种、适宜播期、合理密度等技术措施,提高粮食产量和品质。要加强金融、保险对粮食生产的支持,降低农户的风险成本。要加强产销市场对接,稳定粮食价格,保障农户的销售渠道。
(四)规范和完善土地流转市场,促进农业规模化发展。要完善土地流转政策法规,明确流转主体、流转方式、流转价格等方面的规范要求,保障流转双方的合法权益。要鼓励有条件的村集体或专业合作社等组织开展土地流转经营,形成规模效应。要引导有意愿的种粮户参与土地流转市场,增加其种粮收入。要加强土地流转监管服务,及时解决流转中出现的问题和纠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