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民政局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民生服务,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积极探索多元化养老服务新模式,全力推动机构养、医养结合、居家养老、社区养老的紧密衔接,让辖区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
不断提升农村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质量
2022年度针对全区乡镇街道21家特困供养机构(福利机构)设施陈旧现状,扎实开展特困供养机构服务设施改造提升行动,实行中央福彩公益金奖补与政府资金兜底相结合,改造提升完成率100%。针对每个农村特困供养机构的不同现状,21家特困供养机构累计投入455余万元,通过消除安全隐患、安装空调、院内房屋设施修缮改造、加装适老化改造等方式,整体提升农村特困供养机构基础设施质量、安全和服务管理水平,增强了老年人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加强医养融合,提升康养新模式。近年来,以妇女儿童医院率先为试点,陆续增加了古泉祥美老年托护中心、宣城首善心血管病医院、宣城祥美康养有限公司为主体的医养结合,保障在院老人健康养老新模式。另外,29家养老服务机构全部与医疗卫生机构签订了医养合作协议,保障日常医疗服务。同时,农村敬老院(特困供养机构)内设置医务室配备1名巡诊医生和1名护士,配齐基本医疗设施。区财政给予2万元的建设补助,每年给予3000元的医疗耗材、药品补助,乡镇卫生院每周安排1名全科医生和1名护士到养老院开展巡诊和送医服务。尤其是在三年的疫情期间,宣州区辖区内各医疗机构对各养老服务机构送诊人员一律开通全程绿色通道,先治疗后结算,不仅方便了养老服务机构这一特殊群体和保障了老年人的生命安全,更以实际行动证明了尊老爱老举措。
巩固部门协作能力,筑牢安全屏障。区民政局会同区消防救援大队、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住建局、区应急管理局等部门常态化开展联合检查指导和督查,帮助和指导企业落实安全职责,筑牢安全屏障。乡镇(街道)督促辖区老年食堂(助餐点)运营企业落实为老服务职责和组织文化娱乐活动。区民政局根据第三方绩效评价,适时向社会通报和公布各助餐点位年度绩效评价结果,及时兑现年度运营补贴,让养老服务站(助餐点)真运营并提供优质服务。
不断提升困难老年人居家生活服务质量
对困难老年人家庭的通道、居室、厨房、卫生间等生活场所,以及桌椅等配置、细节保护等做一定的调整或改造,设施或环境更适合老年人生活需要,缓解他们因生理机能变化导致的生活不便。
我区自2021年、2022年在狸桥镇、沈村镇、洪林镇率先围绕地面改造、厨房设施改造、卧室改造、如厕洗浴设备改造、辅助器具适配等,让老人生活更加温馨、舒适和方便。同时,2022年我区率先在济川街道、澄江街道100户家庭床位改造试点,总投资102万元,在适老化改造的项目上增设家庭床位设施设备改造、智能看护和小度远程应急呼叫功能(比如发生紧急安全、救护等)、生活照料、康复护理。2023年计划投资193.2万元为部分乡镇552户困难群体进行适老化改造。改造所用资金全部由中央福彩公益金扶持。
不断推进暖民心老年助餐服务供给
坚持方便可及建设。根据省市暖民心老年助餐行动部署,聚焦群众满意度,着力构建城乡统筹、需求供给、保障有力、社会参与的城乡养老服务和老年助餐服务体系。2023年,在巩固提升已建成的46个老年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含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助餐点)服务质量基础上,统筹人口老龄化和服务半径及助餐需求等因素,新增城乡养老服务中心(老年食堂含农村幸福院)、养老服务站(助餐点)19个。
采取多元举措解难题。按照“辖区单位支持建设一批、老旧小区改造一批、国有企业移交改造一批、财政补助改造提升一批、城乡新建小区(中心村庄)配套接收一批”,积极探索养老服务(含助餐)供给的新路。
常态化监管运营服务正常。引导已建立的“椿萱情”老年助餐服务信息系统点位,采取“刷脸支付”“刷卡就餐”等方式优化便民。引导和鼓励境内建行、农行等7家银行,上门或到助餐点为城乡居民特别是老年人代办第三代社保卡,实现全区境内所有助餐点实现一卡通结算。(宣州区民政局 肖业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