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随着疫情防控措施进一步优化,各项稳经济政策措施和促消费活动的带动,消费品市场总体呈现平稳增长态势。消费品市场亮点颇多,彰显了发展韧性,但百货零售、餐饮等行业市场主体经营仍面临不小压力,稳增长充满挑战。
一、主要特征
(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波动增长。2022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较今年上半年提升0.6个百分点,增速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低于全市0.8个百分点,居全市第六位,消费品市场与全市总体保持同频振,整体呈现波动恢复态势。
(二)住宿业增速稳居全市第一。2022年,全区住宿业营业额比去年增长2.8%,较前三个季度分别提升1.1、5.9和1.6百分点,高于全市8个百分点,为全市唯一实现正增长,全年稳居全市首位。
(三)商品零售发展好于餐饮收入。从消费形态看,2022年,全区实现商品零售233.7亿元,同比增长1.9%,高于同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0.2个百分点;餐饮收入18.9亿元,同比下降0.5%,高于全市4.5个百分点,但低于全区商品零售2.4个百分点。
(四)网络零售持续发力。2022年,全区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的商品销售6.8亿元,同比增长26.1%,高于同期限上零售额增速25.6个百分点。
(五)限上培育卓有成效。2022年末,全区年度申报入库限上单位(法人、非同业产活和个体户)33家,占全市年度限上入库单位数总量的41.8%,分别高于广德市13家、宁国市21家和郎溪县25家。
二、需关注的问题
(一)限上零售额增长缓慢,下行压力较大。2022年,全区限上零售额整体呈现高开低走趋势,235家限上单位全年累计完成零售额110.1亿元,同比增长0.5%,较前三个季度分别回落7.3、2.2和0.4个百分点。其中,12月当月同比下降10.2%,较上月回落11.2个百分点,居全市末位。纵向看,全区限上零售额增速除一季度高于全市0.2个百分点,其余月份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且差距逐步拉大。
一是限上小微法人零售额持续回落。四季度当季,全区限上小微企业零售额同比下降1.6%,较前三个季度分别回落11.4、0.7和0.5个百分点。从企业看,12月当月,42家限上小微法人中有28家单位零售额当月负增长,占单位数的66.7%,累计下降35.7%,下拉限上小微法人零售额27个百分点。
二是零售类值普遍下行。1-12月,全区累计零售额总量排名前十位的零售类值中,有9个当月负增长。其中,排名前三位的石油及制品类当月下降9.2%,汽车类当月下降2.2%,粮油食品类当月下降5.1%。
(二)传统百货面临巨大挑战。2022年,受疫情的冲击,传统百货客流量大幅下滑;与此同时,网络电商、商业综合体分流了传统百货的市场份额,百货零售业发展面临困境。2022年,全区限额以上百货零售业实现零售额3.6亿元,比上年大幅下降13.8%,低于同期全部限上零售额增速14.3个百分点。
(三)退库单位带基数消极影响深远。2022年,全区年度申报退库限上单位15家,月度退库3家,其中有10家单位挂基数,累计背负销售额(营业额)3.2亿元,对我区限上消费品市场负面影响较大。
四、促进消费品市场发展的建议
(一)关注重点行业,激发市场活力。持续关注重点商业企业经营动态,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企业的“急难忧盼”问题。一是对于受疫情冲击较大的住宿、餐饮企业进行精准帮扶,加大减税降费范围和力度,提供金融帮扶政策,增强稳岗政策支持力度等。抓住全市开展的首届春节民俗文化活动,促进节日消费,带动住宿餐饮业快速回暖。二是全力推进企业转型升级。打好线上线下组合拳,鼓励企业改变传统经营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模式,加强与抖音、淘宝等直播电商平台的合作,助推宣州区电商直播,加快数字化转型。同时积极打造物流中转平台,拓宽我区商贸流通渠道,降低电商运营物流成本,促进电商繁荣。
(二)培育主体,挖掘市场潜力。确保应统尽统、颗粒归仓是做大行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契合市场发展走向的最重要、最直接工作。要继续充分利用市场监管、税务部门以及大数据平台资料,加大对新增贸易企业的排查力度,以年度贸易企业入库为契机,挖掘成长性较好的、符合限上标准的企业等申报入库。同时要重点核查现有“准四上”单位名录,关注企业发展的稳定性,确保样本单位能客观反应全区消费品市场发展状况,为行业数据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三)多措并举,提振消费。制定并落实好保就业促增收的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居民增收,巩固消费之基;继续加大公共服务投入,逐步降低医疗、教育、养老等生活成本。抓好疫情防治,减缓疫情对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影响,解决消费后顾之忧;继续鼓励如溪口、文昌镇等乡村民宿及颐养项目建设,加大对水东、溪口等大景区宣传,串联景点,极力打造宣州二日游或多日游项目,积聚来宣人气,挖掘消费之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