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掘保护。开展非遗传承挖掘保护行动,通过走访调查、比对核实等方式,集中摸排非遗资源种类、数量、分布,建立管理台账,对宣笔制作技艺、皖南石艺等非遗项目分批组织申报。截至目前,获批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 2 个、省级 11个、市级 22 个。
建强基地。发挥非遗资源禀赋优势,采取“政府扶持+资本运作”多元模式,因地制宜推进各级非遗传习基地、传承人工作室建设,目前全区建成皖南花鼓戏、皖南蒲包干等非遗传习基地 7个,获批省级基地 3 个。
传承发展。开展非遗“三进”活动,组织草编艺术、皖南剪纸等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进中小学授课、进景区表演、进社区授徒传艺,培养传承人才。今年以来,开展“三进”活动 183 次,组织培训授课 157 场,新培育传承人 6 名。
文旅融合。推动“非遗+旅游”融合发展,依托水东老街景区建设特色非遗文化广场,投资 3500 万元,建成皖南皮影、皖南木雕、蜜枣制作等特色非遗展示馆、博物馆 6 个,定期开展非遗民俗体验表演,参观游客达 10 万余人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