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开发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报告
一、宣城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
全面推进宣城高新区“管委会+公司”改革试点。
(一)工作进展
宣城高新区积极申报探索实施“管委会+公司”“小管委会+大公司”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园区。目前,已获市委编办推荐至省委编办,市发改委推荐至省发改委。7月25日,主要领导带队到东部新城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考察学习。
(二)主要工作举措
宣城高新区将赴相关园区进行考察学习,积极借鉴其它园区体制机制改革试点成功实践经验,加快推进“管委会+公司”“小管委会+大公司”体制机制改革。
二、宣州经开区体制机制改革进展情况
(一)工作进展
2018年7月经省政府批复,安徽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筹)更名为安徽宣城宣州经济开发区,去筹转正,正式升级为省级开发区。
宣区编〔2011〕1号文件明确,“安徽宣州狸桥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正科级别,为区政府行政派出机构,由区政府委托狸桥镇政府管理,设5个内设机构(综合办公室、经济发展局、规划建设局、社会事务局、财政局),核定行政编制13名。2020年区委编委会研究,核定行政编制25名、事业编制22名,现在岗行政编12人、事业编16人。
与宣州区国资集团合作成立宣州经开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发挥公司效益,实现投融资功能,增强园区和集镇建设与发展造血能力,促进良性发展循环。
园区规划控制面积6.95平方公里,目前已建成区面积3.2平方公里,正在编制的发展规划拟扩至20平方公里。今年5月经省政府批复,开发区主导产业变更为无机新材料、装备制造、家居。
(二)主要工作举措
一是在深度对接上发力。积极与涉审区直部门加强工作对接,积极推进“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缩短投资项目审批时间,加快投资项目落地速度,通过“模拟审批”开工项目3个,恒宁正在办理。二是在服务力度上发力。同时做好招商签约项目落地“一站式”服务,帮助企业完成项目备案、环评、能评、规划和土地报批等工作,协调企业在建设、生产中的各类问题。三是在精简流程上发力。积极争取发改部门授权,落户园区项目由经开区实行项目并联审批,缩短了项目落户时间,上半年共召开并联审会议3次,共通过项目15个。
(三)成效经验
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成立宣州经开投公司为抓手,推进管委会的行政改革与公司的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打造“小管委、大公司”的模式,推动政企分开、政企合作,充分发挥管委会的战略引领、资源配置作用及公司的市场化运作价值。创新开发区管理体制机制,推行薪酬制改革,实行竞聘上岗,激活干部干事创业的主观能动性。让平台公司成为支撑产业园区建设的主力军和产业发展的倍增器,破除融资、用人等发展禁锢,多维度增强园区自身发展动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