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持续开展水阳江污染管控工作,多管齐下,推动水阳江水质持续向好。
制定方案。印发《宣州区国控断面污染强度处置应对管理办法》,切实防范雨期国控断面水质下降,提升断面精细化管控工作,确保国控断面水质稳定,并建立“事前预防—预警提醒—原因排查—结果反馈—整改巩固”的闭环管理机制。
强化管控。建立“5+1”工作模式,并每周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调度。一是组织区直相关单位与沿江属地政府共同开展水阳江沿线排查,共排查出污染源67处,其中农业污染源7处、沿江排涝站40处、入河排污口6处、其他污染源14处,根据排查情况,印发《水阳江国控断面汇水流域管控任务清单》,定期调度,推进落实;二是持续开展常规监测+应急监测;三是加强监管力度,加密沿江监督巡查频次;四是加强监管能力,在管家渡国控断面汇水流域安装视频监控11处、水碧桥国控断面汇水流域视频监控5处,加强实时监管能力;五是持续关注国控断面实时数据,断面周边乡镇各安排2人紧盯水碧桥和管家渡自动监测站数据,区生态环境分局安排3人24小时紧盯数据,发现数据异常立即响应,开展排查、监测,及时消除隐患;六是根据排查出的水阳江污染源,结合水阳江水系分布情况,绘制水阳江污染源示意图。
加密监测。区生态环境分局加密常规监测,根据排查污染源分布情况,结合国控断面分布,设置15个常规监测点位,每月上下半月各开展一次常规监测,掌握水阳江整体水质状况,同时规划应急监测,根据水阳江主要支流及污染源分布,在各国控断面之间规划应急监测点位,共布设应急点位40处,结合常规监测结果及实时在线数据,发现数据异常时立刻根据布设点位进行应急监测取样,提升溯源效率。
下一步,我区将围绕水阳江污染管控工作,以“5+1”工作模式落实长效管理机制,突出问题导向,加强污染源排查、监管、整治,形成合力,多部门齐抓共管,推动水阳江水质持续向好,保障国控断面水质稳定达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