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建设“美丽乡村”,水东镇开展农村垃圾分类试点运营工作,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村生活品质,助力乡村振兴。
因地制宜,探索治理方式
水东镇因地制宜,以小手牵大手、试点带动整体,探索绿色发展新模式。坚持试点先行,在水东镇祁梅村的4个自然村组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率先开展生活垃圾分类。截至目前,水东镇政府采购分类投放垃圾桶800多个,一户2个,分批次投放在此次工作的试点村:张吴村、小梅村、祁村、茅棚村。集中投放垃圾桶200多个,配备垃圾转运车1辆。
大力宣传,乡村更加美丽
通过发放垃圾分类宣传单,赠送宣传小礼品等形式向村民普及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具体步骤,加深群众对垃圾分类重要性的认识。由村干部、村民组长、村民代表、党员等作为垃圾分类投放的“指导员”,义务指导村民如何将垃圾分类,从而提高群众的环保意识。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开展垃圾分类文明实践宣传活动,村干部与志愿者在活动现场引导村民认识到垃圾分类的意义,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激发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美化环境的动力。
三级联动,做到日产日清
每个试点村组由该村组组长包抓,由该村组保洁人员进行垃圾收集、清运。逐步建立健全农村垃圾分类运行管护长效机制,做到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有设备。现基本实现设施设备齐全、治理技术成熟、保洁队伍稳定、监管制度完善的目标,有效带动了村民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工作。从宣传发动、形成共识,到购置设备、建立标准,水东镇坚持“户分类、村收集、镇清运”的三级联动垃圾分类处理模式,实现了垃圾日产日清。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