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州区充分发挥长三角地理几何中心区位优势、特色农产品质量优势及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平台优势,加快实施安徽省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58”行动计划,先后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农村综合性改革试点示范县等二十余项“国字号”荣誉。建成高标准农田65万亩,划定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76.6万亩,拥有国家级合作社6家、省级农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62家、绿色食品规上加工企业35家。今年1-9月,全区商品家禽年出栏6938万羽、禽蛋1.2万吨、水产品5.2万吨、名优茶650吨、蔬菜16.9万吨,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总产值达116.5亿元,面向长三角农产品销售额达到69.9亿元。
平台建设进一步优化。成功创建以家禽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4月以全国第16名的成绩顺利通过中期验收),大力推进宣州区绿色食品加工园和皖江现代禽业科技城建设;以水阳为中心建设蟹产品产业集群,争创省级现代农业(水产)产业园。宣州区绿色食品加工园现已入驻11家企业,产值达16亿,与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合作共建皖南特色农产品加工技术研究与应用中心、家禽种业与高效生产技术创新中心。
精深加工进一步提升。持续推进“158”行动计划和“五个一批”重点工程建设,将家禽产业作为“一县一业”全产业链重点打造。全区现有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7家,连续两年获批省“五个一批”强区。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高标准编制《宣州区绿色食品产业集群招商规划》,并选派3名招商专员驻点上海招商。
冷链物流进一步完善。围绕果蔬、水产品等农产品主产区,建设一批现代化生鲜农产品低温加工配送中心,推动冷链物流行业集聚发展。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已建成万吨以上冻库2座,库容2.5万吨,拟新建2万吨冻库1座,拥有冷链运输车15辆。
标准化生产进一步规范。持续加强农业生产综合专项整治,实行食用农产品合格证制度,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对46个农业品种常态化监测,检测合格率100%,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县”荣誉称号。建成19.8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总数达到87个。在第十三届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市领导现场推介“宣州鸡”区域公共品牌。
联农促农模式进一步完善。深化与省农担公司战略合作,建立“政银担村企民”六方利益联结机制,推进村集体经济与特色产业融合发展。华盛禽业和宣州区新田镇蒲田村共同成立宣振农养殖科技有限公司,建设年出栏150万羽养标准化立体笼项目。项目投产运营后,村民获得务工工资、股改分红收入,村集体获得6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分红和有效衔接项目资金固定收益共计113万元/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