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阳镇:优化志愿服务项目,让党史学习教育入心走实见效
水阳镇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和着力点,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充分发挥志愿服务作用,让党史学习教育暖人心。
周三指导日,志愿服务“送下去”和“收上来”
水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借鉴“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就地化解”的“枫桥经验”,创新制定了“周三到村指导日”志愿服务项目,由分工村干部在每周三分别到各自联系村全天驻村指导各项工作。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启动后,水阳镇更是将这一志愿项目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有力抓手,下好“服务送下去”和“困难收上来”两盘棋,把问题和难题解决在基层。项目开始以来,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化解村民矛盾。事情解没解决,是否需要多部门协调,矛盾解决的进度都反映在分工村组长每周上报的工作日志中,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再对工作日志进行汇总,协调职能部门跟进解决。今年,针对工作日志中普遍反映的当地群众就业创业需求,已先后举办多期就业技能培训、返乡就业人员创业培训、水产养殖技术培训等各类技能培训班,惠及500人次。对部分村民反馈养殖塘口存在出苗率不高的问题,组织水产站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到现场调研指导,答疑释惑。
党史小课堂,做传承革命薪火的“红”孩儿
“同学们,上堂课我们说到了一百年前,一叶红船从嘉兴南湖驶出,引领我们中华民族书写救亡图存的壮丽史诗。一百年后,红船驶过的地方,红色土地换了人间……”一节精彩的党史小课堂,在水阳镇裘公学校火热进行中,该校少先队辅导员正在向学生讲述党史故事。连日来,裘公学校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打造精品思政课、创新党史学习方式、用好红色资源等方式,利用校园电子屏、校园广播、周一升国旗仪式等载体,讲述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水阳镇裘公学校深入开展青少年党史学习教育是水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党史学习小课堂走深走实的生动缩影。为了培养好青少年这支党和国家未来事业发展的生力军,水阳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面向辖区青少年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坚持每月定期举办党史学习小课堂,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青年志愿者们深入辖区各文明实践站,向孩子们讲述红色故事、分享红色书籍,共同观看红色电影。此外,特邀本地网红“花花老师”孙雨雯加入志愿者队伍,面向儿童举办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童心向党”红色小课堂,用浅显易懂的话语深情讲述雷锋助人为乐的故事,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吸收红色精神。目前,水阳镇党史小课堂活动已实现全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全覆盖。
走访进厂房,做解决企业发展难题的“服务员”
水阳镇将“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同“四送一服”工作有机结合,探索建立班子成员联系帮扶企业制度,班子成员每月到企业至少帮扶一次,实施“保姆式”服务,重点解决用工、用水、用电、征地、纠纷、部门协调等问题。同时选优配强7名党建指导员,对辖区70家企业进行分片包保,定期走访调研,对职工反映的“急难愁盼”问题逐一跟踪问效,逐项推进管理,深入生产一线,倾听企业诉求,帮助解决企业发展存在的难题。在“安全生产月”期间,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组织科普宣传志愿服务队,到该镇裘公社区开展安全生产培训现场会,对20多家企业进行点对点培训指导,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管理水平。针对园区企业集中反映的“用工难”等问题,由镇人社部门牵头举办多场就业技能培训班和专场招聘会,为企业输送高质量人才。同时积极对接高淳、当涂两地,在园区设立往返高淳区及当涂县的公交站台,方便员工上下班,助力企业在两地招工。对新近成立的安徽砼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党支部,由镇工作人员深入企业指导党支部阵地建设,对相关负责人员进行党建业务培训,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功能。“厂房以内的事是你的,厂房以外的事都交给我。”这是水阳镇党委、政府对帮助辖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所作出的郑重承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