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沈村镇多措并举、多管齐下,以宣传教育创氛围,以巡查处罚树高压线,以资金奖补促调整,以秸秆收储解出路,逐步探索完善了一整套的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的新路径。
强宣传重教育 营造禁烧浓厚氛围
党委扩大会研究禁烧方案,镇村干部会落实网格包保,党员村民代表会宣传禁烧政策,村民组小组会盯人盯田块。沈村镇利用各级各类会议分析禁烧形势、强调禁烧政策、部署禁烧举措。每年的午季秋季收割期,镇村干部全部下到村组包到户头田头,发放禁烧一份信、签订禁烧承诺书、张贴禁烧通告,宣传焚烧危害,普及禁烧政策,落实综合利用举措,让禁烧“三句话”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同时党员带头、种粮大户带头、乡村“五老”带头,并通过“小手拉大手”助力蓝天保卫战。
密巡查严处罚 建立禁烧高压态势
午季秋季收割时段的禁烧紧要期,全镇每天出动宣传巡查车13辆以上,巡查车架设高音喇叭、配备灭火器具,全方位高密度地巡查,包保人员分片蹲守,确保宣传到位、处置迅速。对个别点火冒烟的农户处罚绝不手软,以罚促改、加深印象。2019年已处罚16人,罚款10500元。大面积焚烧的行政拘留,党员违规追加党纪处分,种粮大户焚烧的列入涉农补贴黑名单,以处罚手段立高压,以反面典型树震慑,以罚促改、以案示警。
定奖补促调整 转变传统种植习惯
该镇结合外地经验,利用财政资金引领,探索创新,多种途径改变传统种植习惯,落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破解秸秆一烧了之顽症。
一是对新增集中连片10亩以上、环形沟开挖面积不超过农田面积10%,实施稻渔综合种养的经营者,镇财政给予100元/亩奖补。2019年沈村镇新增稻渔综合种养面积3000余亩,既解决了焚烧隐患,又稳定了粮食生产、提高了稻米品质。
二是针对太阳、双塘、胜利等村,利用距离双桥农批市场近优势,发展壮大葡萄、无花果种植、草莓采摘、大棚蔬菜和大棚西瓜等,提升农业效益。截止目前,全镇特色经济作物面积已达2000余亩。
三是针对圩区田块集中连片,积极引导大户将“一稻一麦”模式改为双季稻种植。减少草量巨大的单晚稻面积,增加可以直接粉碎还田的双季稻种植面积,实行机械化秸秆全量还田。推广完善先撒麦种后收割、秸秆粉碎再开沟的小麦种植方法。稳定烟草种植面积,建立烟稻1:1轮作和烟田长期流转。实行有计划的休耕免耕,让农田休养生息。
多打捆包收储 解决秸秆终极矛盾
该镇在实践中摸索,总结中提高,通过鼓励购置机械、引进收储合作社、资金奖补稳定经纪人队伍,探索解决秸秆综合利用难这个终极矛盾。
在秸秆打捆机械购置中,发挥财政资金引领作用。近年来,全镇各种植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机手等为主体,已累计购置小型打捆机12台、大型牵引式打捆机12台、大型自走式打捆机5台,秸秆打捆机械保有量全区领先。并从外地调入大型打捆机13台,极大地缓解了打捆收储机器荒。对不同主体购买打捆机械的,承诺按照不低于50%标准给予补贴,并及时兑现,维护购机人利益,使每年都有新的经纪人加入到秸秆打捆队伍中来。机械逐年增加,队伍也在不断壮大。
从2017年打捆试点开始,该镇始终做到坚决保住打捆经纪人成本、积极提升经纪人收益、全力保护经纪人热情。打捆伊始,新机手新机械,故障率高,一台机子一天捆不了几亩;南方田块小、不规则;机耕路窄,难通过难掉头;天气多变制约大,下点小雨歇三天,一场大雨全歇火。种种制约因素不一而足。从2017年的打捆收储探索起步,全镇打捆收储5000亩到2019年稳定发展,打捆收储13000余亩。
在秸秆收储外运销售中,从自捆自运自卖,发展到政府服务保障、专业合作社组织、群众参与的新模式。2019年,沈村镇秸秆打捆1.3万余亩,每台打捆机打捆近千亩,政府给予60元/亩奖补,除去成本每台打捆机都有数万元纯收益,打捆机经纪人焕发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加班加点打捆。全镇设立了三处秸秆堆放点,伟创合作社按照均价1.5元/捆敞开收购,送草款日清日结,送草车队蜿蜒排列上百米,一个多月时间伟创合作社共收草近5000吨,发放收草款44万,送草农户少则三五千、多则上万。由于今年天晴少雨,全国各地秸秆收储量大,导致草价低难销,伟创合作社又新购秸秆粉碎机,重新粉碎二次压包,增加秸秆附加值,不断拓展秸秆销售渠道,目前饲料化的秸秆主要销往江浙皖,最远已调运至内蒙。
模式成熟后仍需不断总结完善,作为秸秆禁烧重点乡镇,沈村镇将切实担起重任,为秸秆综合利用探索新路,为秸秆禁烧补齐短板,守护共同的蓝天白云。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政务
微信
政务
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