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清(宣州区科技局副局长):
“三变”改革实质上是农村农民的二次“增收”问题,要在农村土地流转上下功夫,盘活农民手中资产,我有五点建议:一是要加大宣传,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要进村入户,加大“三变”改革政策宣传力度,深入细致地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把政策好处、存在的风险向群众讲清楚、说明白,让群众认识“三变”、了解“三变”、参与“三变”,提高农民参与“三变”改革的积极性;二是进一步明晰产权,做好农村“三变”改革基础工作;三是加强农村土地集约化和节约化,一些服务工作要提前谋划,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四是搭建相关服务平台;五是改革的相关保障工作要跟上。
(张婷整理)
陈守先:(宣城市第二中学校长):
农村“三变”改革,我认为要明晰产权,做好确权股改等基础性工作。结合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细致稳妥地做好清产核资、成员身份界定、股权设置和折股量化工作。对基础性工作还不扎实的村,开展“回头看”,集中梳理问题,深入分析原因,逐步予以解决。实施“把致富能人和带头人培养成村干部、把村干部培养成致富能人和带头人”的举措,针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等职业特点,进行差别化的职业技能培训,为各类农业经营主体的培育壮大提供人才支撑,多层次地组织开展“三变”改革业务培训,确保相关部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干部学习全覆盖。
(吴亮亮 整理)
徐志达:(宣州区卫计委副主任、农工党宣城总支副主委):
关于“三变”改革我有两条不成熟的建议:一是目前农村林地收益不高,农民积极性也不高,土地转让应有恰当的时限以及一份固定的收益;二是建议探索建立融资、担保、再担保的保障机制,这样也有利于促进银行贷款的积极性。
(张婷 整理)
董聪慧:(宣城中心医院中医科主任)
建议一是农村“三变”改革要因地制宜,过程要公开、公平、公正;二是要提高农村养老保险保障水平,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吴亮亮整理)
顾平:(宣州区畜牧兽医管理局副局长)
农村“三变”改革工作不能一刀切,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把好脉,开好处方,切忌准备不充分,杜绝一些风险和隐患。要加大“三变”改革的金融支持。进一步增加资本金,充实做大瑞丰农业担保公司,适应农业经营主体融资的差异化需求;引导优质的经营主体之间开展内部资金互助,缓解融资难题;鼓励保险部门进行产品创新,开发多种类、多层级的险种,适应新形势下农业经营主体对风险保障的多样化需求。
(吴亮亮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