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 政府公报 > 2022年第5期 > 区政府办文件
  •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205-00035
  • 组配分类

    区政府办文件
  •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 发文日期

    2022-05-20 11:26
  • 发布文号

    宣区政办秘〔2022〕11 号
  • 关键词

  • 有效性

    有效
  • 信息来源

    区政府
  • 主题导航

  • 信息名称

    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 内容概述

  • 浏览次数

    772

宣州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宣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字体大小: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经区政府研究同意,现将《宣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2022年5月20日

                     

              

宣州区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加快体育强区建设,根据安徽省《全民健身计划(2021-2025 年)》和宣城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 年)》,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在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展示国家文化软实力等方面的综合价值与多元功能,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州发挥积极作用。

(二)发展目标

2025年,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人民群众体育健身更加便利,赛事活动更加丰富,健身组织更有活力,健身指导更加科学,健身意识更加主动,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全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2%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1次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43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36万。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6 平方米以上,每万人拥有足球场地达到 1.1 块,每千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3人,群众身体素质稳步增强,城乡居民达到《国民体质测定标准》合格以上人数比例达到 92%。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的局面基本形成,体育消费总规模达到8.7亿元,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产业发展、拉动内需和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动力源。支撑国家发展目标、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相适应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日趋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

二、主要任务

(三)大力推进全民健身场地设施建设

加强健身设施建设顶层设计。制定实施《宣州区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各乡镇(办事处)人民政府制定公共体育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增加健身设施有效供给。建设“举步可就”的全民健身设施,补齐群众身边健身设施短板,实现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村组三级公共健身设施和社区15分钟健身圈实现全覆盖。新建、改扩建体育公园2个,打造全民健身新载体;新建健身步道44公里以上,逐步建立覆盖全域的步道体系;新建、改扩建全民健身中心4个;新建、改扩建公共体育场中有标准田径跑道和足球场地2个;进一步提高社会足球场覆盖率,新建社会足球场12个;完成乡镇(街道)全民健身场地器材补短板项目12个;新建或提质改扩建社区(行政村)全民健身设施65个以上;加强学校等企事业单位全民健身设施建设,实现体育设施连点成线、连线成片、连片成网。(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发改委、区财政局、区自然资源规划局、区住建局、区农业农村局、区林业事业发展中心)

开展公共体育场馆开放服务提升行动,促进学校体育场馆在非教育教学时段免费向社会开放,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体育场馆对外开放。加强监督检查和考核评估,突出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逐步扩大免费或低收费开放覆盖时段和覆盖面。运用市场逻辑和资本力量,持续深化体育场馆运营管理体制改革,鼓励通过委托管理和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健身设施建设及运营。建立全民健身定期检修和维护机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残联)

(四)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

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供给。积极参与国家和省级群众体育赛事活动。持续开展新年登高、纪念毛泽东同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全民健身日、世界健身气功日、九九重阳节、农民丰收节等主题活动。依托宣州区地域人文特色和体育资源禀赋,打造“群众体育多品”特色品牌,举办全民健身运动系列比赛、省市区三级联赛、迎春长跑、登山等赛事活动。加强全民健身赛事管理和服务,支持企业、社会组织举办全民健身赛事活动。举办和参加长三角体育赛事活动,推动赛事活动融入长三角体育一体化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发改委)

广泛开展群众性冰雪运动,推进冰雪项目进校园,办好区轮滑比赛,实现5万人次上冰雪。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徒步、游泳、球类、广场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篮球、排球、足球、游泳等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扶持推广武术、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办好青少年“三大球”联赛,推广普及校园足球。扶持推广武术、龙舟、围棋、太极拳、健身气功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发改委、区文旅局)

优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环境。激发市场活力,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体系。鼓励举办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促进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融合辖区各地、各行业结合地域文化、农耕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区域特色、行业特点、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的成果惠及更多群众,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重视发挥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全民健身活动健康发展(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发改委、区文旅局、区卫健委)

(五)提升科学健身指导服务水平

构建科学健身指导服务网络。全区建成科学健身指导中心1个,推动健身场所和晨晚练点科学健身指导全覆盖。建立科学健身体育社会指导员专家库和资料库,建立科学健身知识发布和全媒体传播机制,开设线上线下相结合科学健身大讲堂。将科学健身培训课程纳入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内容。深化社会体育指导员管理制度改革,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高社会体育指导员服务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数据资源局)

落实国民体质监测、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大众体育运动水平等级标准和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制度,建立居民体质档案,推进科学健身指导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校园、进家庭。(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卫健委)

(六)激发全民健身组织活力

积极发挥区体育总会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加强各乡镇(街道)体育分会作为枢纽型体育社会组织的建设,带动各级各类单项、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推进体育社会组织品牌化发展并在社区建设中发挥作用,形成架构清晰、类型多样、服务多元、竞争有序的现代体育社会组织发展新局面。鼓励发展社区体育组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民政局)

完善扶持引导政策,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引导体育社会组织参与承接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推动体育社会组织创新发展,加强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鼓励参与等级评估,打造一批3A级以上体育社会组织。建立健全体育社会组织考核激励机制,将运动项目推广普及作为单项体育协会的主要评价指标。(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发改委、区民政局)

(七)促进重点人群体育活动开展

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经常性开展职工体育活动,推行工间健身,加强职工健身服务。推动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适老化改造,组织开展健身气功、太极拳等适合老年人特点的赛事活动。优化公共健身设施无障碍环境,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少数民族传统群众体育赛事活动。举办农民体育赛事活动,开展符合女性特点的妇女体育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民政局、区农业农村局、区卫健委、区总工会、团区委、区妇联)

(八)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优化体育产业结构,加快形成以健身休闲和竞赛表演为龙头、高端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体育产业体系。扩大体育消费,拓展体育消费新领域、新场景,举办体育消费节等活动。结合国家“健康中国2030”等总体发展战略,以及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大项目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民生改善、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场馆服务、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支持各级政府和社会力量举办、承办国内省级高端赛事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发改委、区商务局、区文旅局)

 (九)促进全民健身融合发展

发挥“体教合一”优势。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开展针对青少年近视、肥胖等问题的体育干预。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的教学模式,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促进学生掌握2项运动技能,积极参加校内、校外丰富多彩的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建立“体卫融合”机制。建立体育和卫生健康等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运动促进健康新模式,推动健康关口前移,逐步在社区医疗卫生机构设立科学健身门诊,提供健康检测、评估、干预“三位一体”综合服务。鼓励社会力量开办健康管理、康复理疗等运动康复机构。加快“体旅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旅游,利用我区山水自然资源禀赋,实施体育旅游精品示范工程,支持和引导有条件的旅游景区拓展体育旅游项目,打造一批体育旅游精品线路和品牌项目。促进“体科融合”创新。推动全民健身与科技创新相融合,逐步建成区级智慧体育平台,打造集体育赛事报名、加强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建设和改造,提升全民健身设施智能化水平。推进智慧场馆、智慧赛道、公共体育场馆数字化升级改造建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卫健委、区文旅局、区数据资源局)

(十)营造全民健身社会氛围

普及全民健身文化,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讲好群众身边的健身故事。开展全民运动健身模范乡(镇)和模范村(街道、社区)创建。加强与长三角区域全民健身交流,推动体育项目融合发展。大力发展体育公益事业,常态化开展社会体育指导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鼓励优秀运动员指导基层体育公益活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委宣传部、区文旅局)

三、保障措施

(十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党对全民健身工作的全面领导,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作用,区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制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政府将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和协调跨部门联动;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按照职责分工制定工作规划、落实工作任务;社会组织可在日常体育健身活动的引导、培训、组织和体育赛事活动的承办等方面发挥作用,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健康为主题,整合基层宣传、卫健、文化、教育、民政、残联、旅游等部门相关工作,在街道、乡镇层面探索建设健康促进服务中心。各乡镇街道要将全民健身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推动共同富裕工作内容,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纳入文明城市测评体系,纳入乡村振兴计划。(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文明办、区农业农村局)

(十二)完善工作机制

各乡镇街道要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制定全民健身相关评价标准,建立政府、社会、专家等多方力量共同组成的工作平台,采用多层级、多主体、多方位的方式对全民健身发展水平进行立体评估,注重发挥各类媒体的监督作用。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全国文明城市和全国文明卫生城市创建内容,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相关内容纳入国家基本公共服务和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为衡量各地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积极探索创建体育生活化街道(乡镇)和体育生活化社区(村)活动。配合有关部门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结合卫健部门的营养与慢性病状况调查等,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推动与沪苏浙地区人才交流与合作。建立全民健身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区人社局、区卫健委)

(十三)落实安全保障措施

加强对各类健身设施的安全运行监管,定期组织开展安全大检查、大整治,制定实施体育场馆应急避难(险)功能转换预案。加大对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安全监管力度,制定安全指引,健全风险防范、应急保障机制。建立游泳、滑雪、攀岩等高危险体育项目安全分级管控体系。落实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维护智慧体育平台系统安全和个人信息安全。(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教体局、市公安局宣州分局、区卫健委、区应急局、区数据资源局、区市场监管局)

附件

宣州区创建2021-2025年安徽省科普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长:王宏峥  区委副书记、代理区长

副组长:    区委常委、区政府副区长

 员:    区政府办主任

周红兵  区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区人才办主任

            史惠群  区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区委网信办主任

            阮金平  区工商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区委统战部副部长

许开国  区发改委(粮储局)主任(局长)

章荣钰  区教体局局长

                区科技局(科协)局长(主席)

方雪军  区经信局局长

   区民政局局长

   区财政局局长

王华玲  区人社局局长

   区生态环境分局局长

陶雪冰  区住建局局长

周业贤  区农业农村局局长

魏取宝  区水利局局长

冯正华  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局长

陶宗保  区卫健委主任

   区文旅局局长

丁卫银  区应急管理局局长

檀志保  区市场监管局局长

   区总工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团区委书记

王小红  区妇联主席

史建军  区气象局局长

包雪春  区科技局(科协)党组成员

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科技局(科协),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由周飞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包雪春同志任副主任。领导小组成员如有变动,由成员单位自行调整,报领导小组备案,不再另行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