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水东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水东镇人民政府> 机构职能> 行政村(社区)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952J/202401-00008 组配分类: 行政村(社区)
发布机构: 水东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水东镇前进村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5 发布日期: 2024-01-15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952J/202401-00008
组配分类: 行政村(社区)
发布机构: 水东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水东镇前进村
文号:
生成日期: 2024-01-15
发布日期: 2024-01-15
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水东镇前进村
发布时间:2024-01-15 11:49 来源:水东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村落简介古道原乡银杏故里

前进村坐落在水东镇东南,地处4县(市、区)交界,南靠宁国市,东邻广德县,北接郎溪县。总面积26.8平方公里,辖大张村、中张村、小张村、鸽子庙、胡村、梅村、汪村湾、宗村、小汪村、西山村、良山新村、上何村12个自然村。地处亚热带季风区,属季风气候显著的亚热带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降水充足,日照长,温差大,无霜期长。

2022年7月,全村共有8个民族,汉族为主要民族,少数民族7个共21人,其中蒙古族5人,土家族5人,苗族4人,满族3人,布依族1人,畲族1人,壮族1人。

全村共有62个姓氏,其中100人以上的姓氏10个,依次为张姓229人,主要分布于大张村、小张村;李姓200人,主要分布于良山、中张村;何姓192人,主要分布于上何村;刘姓151人,主要分布于上何村;徐姓142人,主要分布于大张村、良山村、鲁姓139人,主要分布于上何村;陈姓130人,主要分布于西山村、大张村、小张村;王姓129人,主要分布于胡村、西山村、良山村;杨姓108人,主要分布于鸽子庙村;周姓103人,主要分布于宗村;50人以上的姓氏7个,依次为黄姓88人,主要分布于大张村、良山村;阮姓85人,主要分布于小汪村;孙姓77人,主要分布于小汪村、良山村;宗姓71人,主要分布于宗村;胡姓55人,主要分布于宗村,余姓52人,主要分布于良山村;吴姓50人,主要分布于大张村。

全村户籍人口3335人,总户数1010户,户均3.3人。

前进村经济主要以竹产品加工和蜜枣加工为主。有规模较大竹制品厂1个,毛竹深加工厂5个,大型的蜜枣加工企业2个,食品加工企业1个,纯净水厂1家。目前,前进村已经形成全域发展的旅游模式。在区政府的推动下,在镇党委政府的帮助和指导下,在水东大景区建设的前提背景下,前进村的乡村旅游业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涌现出了一批以“柳林人家”“宗村人民公社”“万福楼”“山里人”等农家乐为代表的具有自己特色的农家乐和民俗。

“琥珀蜜枣厂”和“徽味佳蜜枣厂”生产的“金丝琥珀”枣和“徽味佳”枣特色旅游产品的带动下,前进村的香菇种植业已成规模,成立了“宣城市水东镇前进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带动70多户农民种植香菇,面积300多亩,年销售额1200万元,产品销售到20多个城市。发展了樱桃采摘园100亩、枣园300亩、黄桃100亩、脆李100亩以及生态茶叶等一系列土特产品。具有代表性的栀果园家庭农场,在栀果园内套养散鸡,不仅肉质鲜美,鸡蛋更富有营养,引来游客争相购买。

以农家乐、民俗为基础,以特色产品及旅游产品加工为主导,以及各类种养殖、采摘园为依托,带动全村800多人口就业,农民人均年收入达2.4万余元,年接待游客达5万多人次。

村落历史前进村历史悠久、文化厚重。早在三国时期张氏族人便定居到此,形成了大张、中张、小张三个村落,鼎盛时期人口达4000多人。据《宗氏家谱》记载,在隋唐时期就形成村落,800多年前,宋代名将宗泽后裔又迁居到此。

在民国24年(1935)属水东乡嘉禾保和醒狮保。解放后改保为村,1952年嘉禾村改为嘉禾乡,醒狮村改为醒狮乡,1956年均并入白马乡。1956年又并入光明高级农业合作社,1958年并入水东人民公社,1961年划小公社,恢复嘉禾大队,隶属新建的武山公社。1964年“四清”运动期间,嘉禾大队划分为汪村和鸽子庙两个大队,鸽子庙大队于1970年改为前进生产大队。2004年12月调整扩大村级规模时将宗村村和新禾村并入前进村。

1969年武山公社设宗村林业生产大队,1970年设前进生产大队,1991年从蔡村村划出的部分自然村组建新禾村。2004年12月,原前进、宗村、新禾3个村合并为现在的前进村,下辖宗村、梅村、胡村、汪村湾、鸽子庙、小张村、中张村、大张村、上何村、小汪村、西山村、良山新村(2010年由良山村和岗上两个自然村因海螺项目拆迁并入)12个自然村。

重要历史人物张祖裕(1929-1951),革命烈士。水东镇鸽子庙(今前进村鸽子庙)人,1950年入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67军200师600团3营战士,1951年在朝鲜牺牲。

肖国安(1929-1953),,革命烈士。水东大张村(今前进村大张村)人,1951年7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1953年1月在朝鲜牺牲。

重要历史事件鸦山古道历史上占据地理要道,曾经发生过一些重要的军事战争。清咸丰十年(1860),太平天国忠王李秀成率兵数万出宁国,经鸦山古道进攻广德。民国27年(1938)3月。日本侵略军为了堵截国民党军队进退徽州后方,欲攻占鸦山古道,两军在螃蟹岭交战,日军被击退。

民国31年(1942)10月,国民党军队52师鸽子庙龙尾坝山与侵华日军交战,阻击进犯宁国之战。

掌故轶事徐庶隐居与丫山的传说。据传,丫山之名是三国时期徐庶所取。当年,徐庶一心孝敬被曹植置于险境的老母,奔至许昌却遭软禁。后来徐庶设法逃脱曹营,经襄荆普净高僧指点迷津,颠沛流离来到位于江东之地的水东,崇山峻岭之中,在双峰山北顶峰下相中一块既能登高望远、又宜修仙行道的平缓坡地。徐庶自伐竹木,自建房舍,不几天功夫便盖起茅庐数间。过上远离官场喧嚣、朝政尔虞我诈的隐居生活,徐庶心情大好。一日,适逢清明、谷雨临近,徐庶乘兴攀登双峰山尖,恰逢东吴长史张昭带着侍从也朝两山尖登攀。此情此景令徐庶兴奋难抑,面对苍天大声赞咏:二凤一丫山,茶草各异峰。阳坡奇横纹,荫屏瑞草寇。瑶池仙提神,灵山气觉清。人间列贡品,佛门供圣人。由此,双峰山又被人们称为丫山。

自然环境多山和丘陵,地形复杂,高低落差大。地质以沉积岩为主,有少量火山岩、变质岩,各层地系较齐全。有两条顺地势走向、水流由东往西大致呈平行状态分布的河流,均属季节性河流。朝阳河源头在前进村梅胡组、宗村组、上河组,由前进村的鸽子庙汇集进入朝阳河主河道,后汇入水阳江;武山河源头在前进村上何组,后汇入水阳江。村域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常见种类主要有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穿山甲、鸿雁、猫头鹰、虎纹蛙等,安徽省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燕子、黄雀、喜鹊等,安徽省二级保护野生动物黄鼬、画眉、绿头鸭、绿翅鸭、花脸鸭、刺猬、尖吻蝮、乌梢蛇、水蛇、竹叶青,以及野猪、大山雀、白鹭、翠鸟等。珍稀林木现存种类有银杏、香榧、青檀、枫树等。

文物古迹鸦山、九曲岭古道,位于前进村大鸦山,建于明清,当年徽州商人途径宁国至郎溪,走水东,越鸦山是一条最为便捷的陆路。宣城、徽州、郎溪商人因此合资建成古道。有清至民国年间,见于史料记载的修筑就有多次;康熙末,修鸦山岭路两百三十丈有奇。乾隆五十六年(1791),修水榨志岭脚路三里一百一十丈有奇,路面瓷以石。嘉庆十一年(1806),修袍笏岭东路三百甘丈有奇,修刘家冲水埠,凿山麓方池以蓄水。光绪年间,里人集资修缮鸦山古道螃蟹岭(即袍笏岭)路和岭脚至古寺山道。民国年间再度重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山下居民因这一条道路在他们日常生活中具有实际作用,对古道进行常年维护。本世纪初,当地居民出资出力,修复部分道路的护岸,平整部分路面。但鸦山古道的路面、路径、宽度都保持着原始状态。2010年11月,鸦山古道被宣州区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11月,鸦山、九曲岭古道被宣城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二批)。

村落选址前进村坐落在水东镇东南,地处4县(市、区)交界,东靠广德九曲岭,南接宁国麻姑山,北近郎溪唐家冲。地理位置优越,四通八达。总面积26.8平方公里,林地3.1万亩,耕地3450亩,辖12个自然村,人口3468人。

村落格局前进村下辖大张村、中张村、小张村等12个自然村,村落形态以团状聚集型和沿路条状型为主。九曲岭古道(骡马古道)、法云禅寺(大山头)在宗村境内。上何村狮子山奇石林立,形状各异,被称为万佛石林。胡村、梅村坐落于大鸦山下,明嘉靖年间所建“鸦山古道”由胡村村头通往郎溪县姚村乡,是徽杭古道的一条重要商业古道分支。鸦山古道、鸽子庙老街、九曲岭古道曾是郎溪、广德、宁国等地来水东贸易的必经之道。

村落风貌前进村地处水东镇东部山区,生态优美、景色秀丽,抬头见山,低头遇水,移步换景。村内有3棵参天的千年古银杏和一片茂盛的大柳林,银杏广场和板栗园;枣树园和李子林花期烂漫、香气扑鼻,挂果期果实累累、瓜果飘香;随处可见香榧、青檀、枫树和上万亩的竹林。“水东三宝”—横纹茶、黄裱纸、水东蜜枣均产于此。珍珠李、樱桃、板栗、青枣、香榧、猕猴桃都以品质上乘而美誉远扬。村内有保存较好的古建筑,以宗氏祠堂为代表,还有双溪桥等古桥。

建村智慧前进村历史悠久,相传三国时期张氏族人便定居到此,后代繁衍,形成大张、中张、小张3个村落,鼎盛时期人口达4000人。宋代抗金名将宗泽的后裔迁居到此,因香榧树随处可见,取村名“榧里宗村”,后改称宗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