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新田镇人民政府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新田镇人民政府> 社会救助> 减灾救灾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17J/202311-00009 组配分类: 减灾救灾
发布机构: 新田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国际减灾日:防灾救灾小知识要掌握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11-07 发布日期: 2023-11-07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17J/202311-00009
组配分类: 减灾救灾
发布机构: 新田镇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国际减灾日:防灾救灾小知识要掌握
文号:
生成日期: 2023-11-07
发布日期: 2023-11-07
国际减灾日:防灾救灾小知识要掌握
发布时间:2023-11-07 14:27 来源:新田镇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今年10月13日是第34个国际减灾日,主题是“共同打造有韧性的未来”,强调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方协同的灾害风险治理模式,保护好灾害脆弱群体,加强防灾减灾中的韧性建设,为建设构建全国新发展格局先行区提供安全保障。

一、地震

1.把握地震时的黄金逃生时间

地震的发生会带动房屋等建筑物的晃动,根据有关专家的数据显示,从开始到晃动结束时间大概在十几秒到几十秒,当地震发生时,我们应保持冷静,充分利用这十几秒的时间,找到安全的避难所。

2.选择合适的避难空间

室内较安全的避难空间有:承重墙墙根、墙角等处。屋内最不利避难的场所是:没有支撑物的床上、吊顶、吊灯下、周围无支撑的地板上等。如果发生地震时身处室内,寻找跨度小的地方十分重要,如衣柜墙脚旁、桌子下、厕所、厨房等。如果感觉晃动很轻,说明震源比较远,只需躲在坚实的家具旁边就可以。如果当时你在室外,则要跑向没有电线杆和大树的空旷地区,避开高大建筑物、高耸危险物、危险场所等。

3.做好自我保护

首先要镇静,选择好躲避处后应蹲下或坐下,脸向下,额头枕在两臂上,或抓住桌腿等身边牢固的物体,以免震时摔倒或因身体失控移位而受伤,保护头颈部,低头,用被褥、枕头、脸盆等物护住头部或后颈,保护眼睛,低头、闭眼,以防异物伤害,保护口、鼻使呼吸畅通,同时,尽量避开身体上方不结实的倒塌物和其它容易引起掉落的物体,扩大和稳定生存空间,用砖块、木棍等支撑残垣断壁,以防余震再次发生。
二、火灾

火灾往往是我们身边比较常见的,大到工厂、办公区,小到我们个人家庭中,短路的电线、煤气等等都会引起火灾,当火灾发生时,我们需要记住以下三个步骤:

1.捂住口鼻

当你意识到出现火灾时,拿出可用的毛巾、口罩、衣服等,喷上足够的水,将口鼻捂住。

2.熄灭身上火源

如果逃生者不幸身上着了火,应当立即脱掉着火的衣服,或者通过在地上打滚的方式将火熄灭。

3.寻找逃生出口

沿烟气不浓、大火尚未烧及的楼梯、应急疏散通道、楼外附设敞开式楼梯等往下跑,一旦在向下跑的过程中受到烟火或人为封堵,应从水平方向选择其他通道,或临时退守到房间及避难层内,争取时间,进而采用其他方法逃生。
三、洪涝灾害

1.在室内:

①若积水漫进屋内,应及时切断电源、燃气。

②居住在山洪易发区域或冲沟、峡谷、溪岸的居民,连续暴雨时,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如有异常应迅速逃离现场。

2.在户外:

①远离电线,若感到脚发麻,立即止步、后退。

②避免靠近老旧建筑物。

③不要站在树下和树旁,不要靠近广告牌。

④寻找稳固的高地,如地势较高的广场、固定的多层高层公共建筑2楼以上区域(高于水面)。

⑤避免在桥梁,尤其是河道上的桥梁避险,因为河道形成洪涝可能会冲垮桥梁。

⑥避免进入地铁、地下涵洞、过街隧道、地下人防工程、地下商街等地下建筑。

⑦驾驶车辆时,如车辆周围已经形成积水,立即离开车辆到地势较高的地方;如果积水尚未堵住车窗,可以抓紧安全带打开中控锁,打开车窗逃生;若车体整个被淹没,要利用身边的防盗锁、羊角锤等工具破窗逃生。

3.遇到洪水:

①洪水爆发时,要沿山路横向跑开。

②被洪水包围时,要设法尽快与当地政府防汛部门、公安、消防取得联系。利用船只、木排、门板、木床等做水上转移。

③来不及转移时,要立即爬上屋顶(泥坯房除外)、楼房高层、大树、高墙,做暂时避险,等待救援,不要单身游水转移。
四、灾后恢复

各类灾害事件过后,在恢复过程中仍可能有潜在危险存在,例如人口流动性增大、人类生活环境遭到污染,都有可能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为此,应该注意:

1. 不喝生水、不吃生食。

灾害事件有可能损坏供水系统,自来水管道内也可能存在未排出的污水。使用自来水前要适当放出足量自来水,并对所取水进行消毒、煮沸后再使用;食用瓜果蔬菜前应进行充分的清洗,各类食物充分烹饪、加热后再食用。

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

勤洗手、多通风,出入涉灾场所前后做好个人防护及清洁工作。

3.加强个人健康监测。

如出现腹痛、腹泻、发热等情况,应及时就医,如实告知相关情况,谨遵医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