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司法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司法局> 规划计划> 工作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30K/202201-00025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1-26 发布日期: 2022-01-2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530K/202201-00025
组配分类: 工作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司法局
主题分类: 公安、安全、司法
名称: 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1-26
发布日期: 2022-01-26
区委宣传部、区司法局关于在全区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
发布时间:2022-01-26 15:40 来源:宣州区司法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做好全区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根据《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安徽省委宣传部、省司法厅关于在全省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宣城市委宣传部、市司法局关于在全市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总体要求

(一)以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普法工作

全民普法是建设更高水平法治宣州的长期基础性工作。全区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紧紧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深化依法治理为重点,以增强普法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工作着力点,健全完善普法工作体制机制,推进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宣州,为加快宣州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目标

2025年,实现全区公民法治素养显著提升,公民对法律法规的知晓度、法治精神的认同度、法治实践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主动性进一步增强;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显著提升,多层次多领域依法治理深入推进,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进一步改善;全民普法工作体系更加健全,基本形成全民普法制度完备、实施精准、评价科学、责任落实的工作体系。

(三)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到全民普法全过程各方面,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普法理念和工作导向,做到普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服务人民,依法保障人民权益,促进人民高品质生活,夯实全面依法治区的社会基础。

——坚持服务大局。紧紧围绕全区中心工作,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普法活动,促进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在法治轨道上推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突出重点与整体推进相协调、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统一、法治和德治相结合,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全民普法与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一体推进。

——坚持讲求实效。遵循和把握普法工作规律,创新普法工作方式方法,健全完善普法工作机制,以干部群众法律需求为导向,把普法融入法治实践、融入日常生活,不断增强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普法重点内容

(一)突出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

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引导全社会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组织开展“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提升人民群众法治获得感满意度”主题实践活动,以国家工作人员和青少年为重点,把习近平法治思想作为党委(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重点内容,列入党校重点课程,融入学校教育。加强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学习宣传和解读,注重发挥各类普法阵地及融媒体平台作用,推动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突出宣传宪法

在全社会深入持久开展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宪法学习宣传教育活动。加强国旗法、国歌法、国徽法等宪法相关法的学习宣传,强化国家认同。落实拟任和新提任领导干部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全面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制度。加强宪法实施案例宣传。完善宪法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组织开展“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加强宪法宣传教育设施和阵地建设。

(三)突出宣传民法典

广泛开展以“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为主题的民法典宣传活动,每年5月开展“民法典集中宣传月”活动,利用全媒体、通过“以案释法”方式广泛宣传民法典,发挥民法典在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繁荣发展、促进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让民法典走到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推动党政机关带头学习宣传民法典,把民法典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和公务员教育培训体系。加强对青少年民法典教育。建设一批民法典宣传阵地。

(四)深入宣传与促进高质量发展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以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作为基础任务,大力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强化对新颁布新修改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加强地方性法规规章宣传普及。适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大力宣传有关平等保护、公平竞争、激发市场主体活力、防范风险的法律法规,推动建设市场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适应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需要,大力宣传知识产权保护、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法律法规,促进科技强国建设。适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需要,组织“法德携手”系列主题活动,大力宣传农业农村相关法律法规,努力为乡村振兴提供法治保障。围绕长江经济带建设、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发展战略和区域重大战略,组织开展专项法治宣传教育,加强区域性普法与依法治理合作。适应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需要,大力宣传涉外法律法规,促进依法保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   

(五)深入宣传与区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

适应统筹发展与安全的需要,大力宣传总体国家安全观和国家安全法、反分裂国家法、国防法、反恐怖主义法、生物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组织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等普法宣传活动,推动全社会增强国家安全意识和风险防控能力。适应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州需要,继续加强刑法、刑事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交通安全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宣传教育,促进依法惩治和预防违法犯罪。围绕生态文明建设、食品药品安全、消防安全、扫黑除恶、毒品预防、安全生产、社区管理服务、构建和谐劳动关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防治家庭暴力、个人信息保护等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经常性法治宣传教育,保障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宁。

(六)深入宣传党内法规

以党章为核心,准则、条例为重点,深入学习宣传党内法规,注重党内法规宣传同国家法律法规宣传的衔接和协调。把学习掌握党内法规作为合格党员的基本要求,列入党组织“三会一课”内容,作为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依据,促进党内法规学习宣传常态化、制度化。

三、对象和要求

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积极教育引导全民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一)坚持分类分众普法

实行公民终身法治教育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干部教育培训体系、社会教育体系,使公民熟悉掌握宪法、民法典等基本法律知识和与自身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知识,增强公民法治观念,全力提升公民法治素养。

1.提升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把法律知识列为国家工作人员录用考试考核和初任培训、任职培训等重要内容。落实每年“机关集中学法月”、国家工作人员法治培训等学法制度,坚持自学与集中学习相结合,增强国家工作人员基本法治观念和依法履职能力。大力开展“法治+廉政”文化建设活动,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等警示教育活动常态化制度化,每年通过现场或者网络旁听庭审至少1次。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重点抓好“关键少数”,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政府常务会议学法等制度,把法治教育纳入党校主体班重要课程,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应对风险的能力。建立并完善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分级分类明确领导干部履职应当学习掌握的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并能熟练运用。完善国家工作人员法治素养和依法履职能力考试考核制度,让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成为国家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和必备素质。

2.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全面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发挥法治课堂教育主渠道作用,教育引导青少年从小养成尊法守法习惯。组织编写法治教育辅助教材。配齐配强中小学法治教师、法治辅导员队伍,五年内完成全员轮训。完善法治副校长、法治辅导员配备、管理和考核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持续举办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宪法晨读”“开学法治第一课”和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等活动。建立健全校园“法治班委”制度。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中设置礼敬宪法环节。有针对性地开展防范校园欺凌、性侵害等方面的法治教育,增强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推广法治实践教学和案例教学。大力开展“法治+孝道”文化建设活动,广泛营造孝敬长辈、扶老助幼、感恩社会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完善政府、司法机关、学校、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新格局。

3.提升“法律明白人”法治素养。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以村(社区)干部、人民调解员、网格员、村民小组长、农村党员、退休教师、退役军人等为重点,做强“法律明白人”骨干队伍。紧扣与农民生产生活密切相关法律知识,采取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法律明白人”培训。运用好农村法律图书室、法治广播、法治宣传栏等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律明白人”日常培养。完善农村“法律明白人”使用和激励机制,鼓励和引导其参与农村基层依法治理。

4.分层分类开展法治素养教育。加强基层组织负责人学法用法工作,开展村(社区)“两委”干部法治培训,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意识和依法治理能力。持续开展“服务大局 普法先行”等主题活动,落实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探索公益律师进企业制度,常态化组织“法治体检”。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管理和从业人员有关合法合规、风险防范等方面法治教育,促进依法诚信经营管理。加强媒体从业人员法治教育,将法治素养作为从业资格考试考核的重要内容,提高其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读社会问题、引导社会舆论的意识和能力。充分发挥村(社区)法律顾问作用,根据妇女、残疾人、老年人、农民工等群体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其依法维护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二)推动法治实践养成

注重知行合一,把公民法治素养的基本要求融入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章、团体章程等社会规范,推进文明餐饮、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观赛观演等系列活动,融入文明创建、法治示范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弘扬善良风俗、家规家训等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法治内涵,把不违反法律、不违背公序良俗作为家风家教的重要内容,从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垃圾分类习惯、制止餐饮浪费等日常生活行为抓起,提升规则意识,让公民在点滴生活中养成尊法守法习惯。严格落实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制度,倡导和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等活动,在实践中感悟法治,提高法治实践能力。通过严格执法、公正司法,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正义可期待、权利有保障、义务须履行,引导全社会树立权利与义务、个人自由与社会责任相统一的观念,纠正法不责众、滥用权利、讲“蛮”不讲法、遇事找关系等错误思想和行为,使法治真正成为全民共识和行为习惯。

(三)完善正向激励引导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制度保障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宣传教育。大力开展“法治+诚信”文化建设,完善社会信用体系,把公民法治素养与诚信建设相衔接,推进信用修复机制建设,提升守信者社会获得感,维护市场主体合法权益,推动形成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社会风尚。大力宣传表彰崇法向善、坚守法治的模范人物,选树群众身边先进典型。开展法治人物选树和学习宣传活动。坚持正面宣传与反面警示教育相结合,适时在各类平台通报曝光违法典型案例,用好用活典型案例向社会开展警示教育,不断增强全社会敬畏法律意识。

四、工作措施

(一)健全普法协调推进机制

健全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各负其责、社会广泛参与、人民群众为主体的法治宣传教育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形成大普法工作格局。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要加强对规划实施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监督检查。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典型经验的总结、推广力度,组织推动、督促指导各项任务落实。区法治宣传教育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发挥各自职能优势,在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工作中发挥表率示范作用。

(二)全面落实普法责任制

1.强化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全面推行“谁执法谁普法”年度履职报告、评议制度,建立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重要工作提示单、重点任务督办单、履行普法责任评价书“三单一书”制度。落实普法责任单位联席会议、情况通报、协调配合和督查考核制度,压实各责任单位普法责任。把普法融入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全过程,进一步完善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推动在执法、司法和法律服务过程中,实现全员普法、全程普法、实时普法、精准普法,引导当事人和社会公众依法办事。充分运用公开开庭、巡回审判、庭审直播、生效法律文书统一上网和公开查询等方式释法析理。加强对新出台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突发事件应对、社会热点案(事)件和人民群众日常生活遇到的具体问题的法律解读,积极引领社会法治意识。

2.实行“谁管理谁普法”“谁服务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部门行业和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以及其他组织普法责任。加强对本系统本行业本单位工作人员的法治宣传教育,将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情况作为工作人员考核奖惩、评先评优等重要内容。强化对管理和服务对象普法教育,把普法教育贯彻到管理和服务全过程。

(三)完善社会普法工作机制

1.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员作用。加强普法宣讲团建设,充分发挥法律专业人员作用。培育壮大普法志愿者队伍,组织在职或退休法官、检察官、法律实务工作者、法治媒体工作者、法学专业师生、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等加入普法志愿服务队伍。探索建立普法志愿服务评价和激励制度,推动普法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

2.鼓励、支持群团组织和社会组织开展公益普法。加强对社会力量开展普法的管理服务、组织引导和政策、资金、项目扶持,完善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公益赞助等相结合的社会普法保障机制。

3.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引导广播电视、报纸期刊、互联网等大众传媒和新媒体自觉履行公益普法责任,积极利用国家宪法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在重要版面、重要频道、重要时段设置普法专栏专题,针对社会热点和典型案(事)件及时开展权威准确的法律解读。健全法治工作宣传报道常态化机制,及时发布法治新闻信息。把法治类公益广告纳入媒体公益广告内容,促进媒体公益普法常态化、制度化。

(四)培育法治文化特色品牌

1.推进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扩大法治文化阵地覆盖面,提高使用率。把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法治文化与优秀传统文化、红色文化、绿色文化、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展。梳理宣州法治人物、法治故事,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利用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和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场所,因地制宜建设法治文化阵地。加大部门法公园(广场)建设力度,持续提升法治文化主题公园(广场)和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质量,推动从有形覆盖向有效覆盖转变。法治文化阵地内容上要准确传播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功能上要便于群众学习理解法律、便于开展法治实践活动。加强区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命名、管理,发挥其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中的引领和示范作用。同时,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法治景区等为基础,适时推出法治文化体验线路。

2.繁荣法治文化产品创作。按照“政府购买、社会投入、市场运作、群众受益”工作思路,强化部门联动,共建法治文化创作基地。依托皖南花鼓戏、皮影戏、剪纸等富有地方特色的文艺形式,打造一批具有宣州本土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法治文化精品。建立健全法治文化作品创作扶持政策,引导各类文化机构、文化团体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文化产品创作,开展法治文化产品征集和传播活动,扩大法治文化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3.丰富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创新公益性法治文化活动平台,以组织开展“法治文化十进”、法治知识竞赛、法治文艺汇演、法治故事会、法治皮影戏及法治电影下乡等形式,讲好法治好故事,传播法治好声音。加大法治文化惠民力度,利用重大纪念日、传统节日等契机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组织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艺团体常态化开展“公益律师进社区”“法治文化基层行”等活动。

4.加强红色法治文化保护、宣传和传承。注重发掘、总结宣州区红色法治资源,组织开展红色法治文化研究阐发、展示利用、宣传普及等活动,传承好红色法治基因。加强对红色法治文化文物的保护,依托新四军二支队旧址、宣城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以红色法治文化为主题的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推动形成富有宣州特色的区域性红色法治文化集群。

(五)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开展精准普法

1.创新普法内容。适应人民群众对法治的需求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转变,提高普法质量,形成法治需求与普法供给之间更高水平的动态平衡。注重运用新技术分析各类人群不同的法治需求,提高普法产品供给的精准性和有效性,走好全媒体群众路线,鼓励公众创作高质量、个性化普法产品,加强对优秀自媒体制作普法作品的引导。加大音视频普法内容供给,注重短视频在普法中的运用。

2.拓展普法网络平台。以互联网思维和全媒体视角推进智慧普法。拓展普法网络平台,推动形成融“报、网、端、微、屏”于一体的全媒体法治传播体系,提升普法的覆盖面和便捷性。推进各部门各行业新媒体普法平台融合,形成多级互动传播。探索普法服务供给新模式,加强新媒体普法作品制作和供给。

3.优化普法方法手段。坚持效果导向,在充分利用传统有效的普法方式基础上,促进单向式传播向互动式、服务式、场景式传播转变,增强受众的参与感、体验感和获得感,使普法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六)推进普法与依法治理有机融合

1.加强基层依法治理。深化法治乡村(社区)建设,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治理体系,探索乡村(社区)治理积分制,因地制宜推广“百姓评理说事”“普法微积分”等做法,打造基层普法和依法治理有效阵地。健全“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发挥“法律明白人”“法治副书记”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以“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党建+三治’示范村”建设为载体,通过典型示范,引领带动法治乡村建设。深化依法治校,推动各级各类学校健全依法治理制度体系,加强学校法治文化建设,切实提升依法办学、依法执教的意识和能力,推进学校及周边环境依法治理。深化依法治企,加强企业法治文化建设,提高经营管理人员依法经营、依法管理能力,推动企业合规建设,防范法律风险,提升企业法治化经营管理水平。

2.深化行业依法治理。引导和支持各行业依法制定规约、章程,发挥行业自律和专业服务功能,实现行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依法维护成员合法权益。推进业务标准程序完善、合法合规审查到位、防范化解风险及时、法律监督有效的法治化行业治理。深化法律进网络,加强依法管网、依法上网,全面推进网络空间法治化。加强对网络企业管理和从业人员法治教育,推动网络企业自觉履行责任,做到依法依规经营。完善网络管理制度规范,培育符合互联网发展规律、体现公序良俗的网络伦理、网络规则。加强网络安全教育,提高网民法治意识,引导广大网民崇德守法、文明互动、理性表达。

3.开展专项依法治理。积极回应人民群众新要求新期待,针对社会治理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推动依法破解社会治理难题。加强社会应急状态下专项依法治理,开展公共卫生安全、传染病防治、防灾减灾救灾、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等方面法治宣传教育,促进全社会在应急状态下依法行动、依法办事,依法维护社会秩序。坚持依法治理与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有机结合,深入开展多层次多形式法治创建活动,加强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区域治理中法治状况研究评估工作,大力提高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培育“法治家庭”。注重发挥家庭家教家风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将法治宣传与家庭美德建设、良好家风宣传相结合,持续开展“美好生活  与法同行”等主题活动,挖掘善良风俗、家规家训中的优秀法治内容,传承优良家风,建设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的法治家庭,提升家庭成员法治意识。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各地各单位要坚持系统观念、法治思维,把推进全民普法和守法摆上重要工作日程,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本地区本系统法治建设总体部署,纳入综合绩效、平安建设、文明创建等考核评价内容,科学制定并认真组织实施本地区本系统普法工作规划。各地各部门要定期听取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汇报,研究解决普法工作中的难题。党政主要负责人要按照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要求,认真履行普法领导责任。建立健全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制度。全力配合区乡两级人大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监督和专项检查。

(二)夯实基层基础

加强普法办事机构建设,配齐配强普法工作专(兼)职队伍,将具有法律职业资格的人员充实到普法工作一线。开展各级普法工作人员的系统培训,5年内对乡镇街道和区直各单位负责普法工作人员普遍轮训一次。加大对基层司法所开展普法工作的指导、支持力度,提升司法所普法工作水平。强化经费保障,把普法工作经费统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并根据地方经济发展实行动态增长。把法治宣传教育列入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目录,加大财政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支持普法工作,加强规范和管理。加强普法基础理论研究,提高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应用性、对策性研究水平,更好指导工作实践。

(三)强化评估检查

健全普法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对普法工作开展情况、工作效果以及公民法治素养提升效果开展综合评估,提升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加强规划实施的日常指导和监督,开展中期评估和终期总结验收,运用好评估结果。表扬法治宣传教育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依法治理先进单位。鼓励聚焦问题开展差异化探索,及时发现、总结、推广经验,推动全民普法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对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履行普法责任制不到位的单位和部门,发出普法提示函或建议书,必要时进行约谈,提出整改要求;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进行通报批评、依法依规处理。加强规划执行监督,自觉接受人大、政协和社会监督。

第八个法治宣传教育规划从2021年开始实施,至2025年结束。各乡镇街道、区直各单位要根据本规划制定本地本单位五年规划,并结合实际制定目标任务分解方案、抓好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