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政策解读> 负责人解读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205-00062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负责人解读】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宣州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5-27 发布日期: 2022-05-27
索引号: 11341703777363919H/202205-00062
组配分类: 负责人解读
发布机构: 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主题分类: 农业、林业、水利
名称: 【负责人解读】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宣州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5-27
发布日期: 2022-05-27
【负责人解读】宣城市宣州区农业农村局关于《宣州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2-05-27 09:18 来源: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背景和依据

为全面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更好的推动我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区农业农村局牵头制定了《宣州区“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

本规划依据《宣城市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结合宣州区发展实情编制。

二、研判和起草过程

规划编制于2020年初启动,工作组结合部门座谈、专家访谈、实地踏勘、载体调研、案例考察,对宣州区农业农村发展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文稿形成后分别于20205月、10月、12月,2021年3月、6月、10月六次向各科室、乡镇、园区和区级相关部门征求意见并修改完善。

三、规划的总体考虑

一是形式上要遵循五年规划的格式规范。规划成果的框架结构和表达形式要符合五年规划的要求。

二是战略上要响应国家、区域政策的新要求。“十四五”期间是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长三角一体化、 “一地六县”建设等一系列战略的加速推进期,加快推进全省绿色农产品“158”行动计划和市“156”行动计划等相关政策也对宣州区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提出一系列要求,需要重视各战略政策的叠加影响。

三是思路上要延续发展基调并有所创新。“十四五”规划需要与“十三五”保持一定延续性,并与全市“十四五”农业农村规划、区“十四五”规划纲要等上位规划和乡村振兴规划、园区规划充分衔接,在传承的基础上谋求创新。

四是功能上要满足引导和指导的实际需要。五年规划要充分发挥引导和指导发展的作用,把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的趋势、国省市战略要求与宣州区的实际情况相结合,高站位明确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细落实明确“十四五”的主要任务,使规划切实可行,稳妥落地。

五是编制上要更好吸纳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除了做好上下对接和部门内对接工作外,充分吸收其他各部门以及社会群众的意见。

四、规划的框架与内容

规划包括“十三五”发展回顾、“十四五”发展环境、总体思路、三大任务以及保障措施等七章二十九节。

(一)“十三五”发展回顾

整体来看,“十三五”期间,宣州区农业经济稳中向好,有效供给能力增强;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特色产业提质增效;产业化转型加快推进,融合化发展初具规模;农业园建设取得突破,创新力提升成效显著;人居环境不断改善,美丽乡村建成示范;生产条件补齐短板,质量安全更加可靠;三农改革落实到位,增收扶贫目标完成。

也要看到,宣州区农业农村发展仍存在一定短板:农业生产方式仍较传统,现代化技术应用有待提高;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待提高,本地产业联动不足;科技创新能力不足,新业态开发不够,带动力有限;农村基础设施仍有短板,要素保障水平还待加强;集体经济持续增收乏力。

(二)“十四五”发展环境

“十四五”期间,宣州区的农业农村工作,需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保障有效供给促进持续增收;依托长三角一体化为农业农村现代化带来新动力,长江经济带协同发展为农业农村融合发展提供的良好机遇,以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加工供应基地建设为抓手,加快推进全省绿色农产品“158”行动计划和市“156”行动计划。利用5G农业开启智慧农业新篇章,数字经济带给农村农业发展的机会,顺应消费群体追逐的新需求增加品种多样的绿色有机食品供给。

机遇挑战方面,宣州区位、资源比较优势明显,借长三角一体化东风打造区域绿色协同发展新标杆大有可为。农业农村、园区发展领跑皖东南,示范建设将有机会整合资源形成更大发展平台。一二三产融合、新型城镇化发展进入加速期,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时机已到。但目前生产生活方式、组织经营模式转型进入瓶颈期,要实现突破还需多方合力。城市能级不高、吸引力不足,在城镇化、一体化发展中面临较大竞争压力。资源要素约束、体制机制问题尚未完全解决,发展不持续、不平衡的局面可能长期存在。

(三)“十四五”总体思路

“十四五”时期,全区农业农村工作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品牌化、资本化水平,夯实农业基础性、战略性、生态性功能,推动农业向集约式、经济型、现代化转变,以更强的决心、更高的目标、更大的力度,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加快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加快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加快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力争在全省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

围绕“后花园、主厨房、游憩地”三大定位和长三角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农业产业强镇和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力争到2025年,培育家禽、水产2个优势主导产业全产业链发展,建设茶叶、蔬菜、粮油、水产等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创建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示范基地10个,长三角绿色农产品宣州区生产加工供应示范基地15个。全区农业增加值达到56亿元、年均增长2.5%,绿色食品产业集群产值达200亿,面向沪苏浙地区的农副产品和农产品加工年销售额达到150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GDP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缩小,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四)加快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

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1.做大强农支柱产业。(1)推进家禽产业转型升级。(2)促进水产品绿色健康养殖。(3)加快推进农产品加工业升级发展。2.做实惠农优势产业。(1)全力保障粮油生产安全。(2)加快推进蔬菜、茶叶、烟叶等惠农产业发展。3.做好益农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宣木瓜等特色中药材、水东蜜枣等特色水果以及水阳三宝等特色食品,进一步推动“一村一品”工作。

提高现代农业生产能力。1.加快推进原粮基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保护区为重点,加快建设集中连片、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2.确保农业生产、质量安全。保障农机安全生产,提高农业投入品源头控制及质量安全监管能力。3.强化现代高效农业设施建设。构建适应现代农业建设需要的物质装备和技术支撑体系,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升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

促进融合协同发展。1.加快推进“六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以农贸、旅游业为支撑,实现“种植-加工-服务”的闭环。2.构建冷链物流仓储体系。加快推进加工物流集中区发展,形成配置合理,功能协调,综合批发与专业市场相结合的现代农业物流体系。3.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积极融入长三角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参与地区统一农业标准的制定,强化区域品牌化建设,着力落实“158”行动计划,建立农产品跨地域产销对接平台。

示范园区创优建设。1.加快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建设。重点打造洪林农产品(食品)加工园,加快推进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建设。2.重点强化省、市、区级农业园区创建。积极争创省级水产产业园,加快推进市、区级农业园区建设。3.强化政策支撑,发挥带动作用。加强对现代农业园建设的政策倾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强化农业生产示范和带动农民作用。

科技支撑质效提升。1.提升科技支撑能力。加强与上海海洋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等高校及科研机构合作,以共建联合实验室、合作科研项目、建立教学科研合作平台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合作范围。2.聚焦种植领域。强化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培育,改进机械化生产条件及相关技术,重点研发农作物耕作栽培技术。3.聚焦养殖领域。加快推进皖江禽产业研究院建设,全面提升禽业公益性基础性创新能力、种质资源保存与利用、绿色高效发展、禽产品精深加工与综合利用等产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能力。4.聚焦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安全领域。加快农产品加工流通技术的研究。

经营主体模式创新。1.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着力招引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支持企业探索创新经营模式。2.培育高素质农民。完善农民教育培育体系,强化农民教育工作创新。3.鼓励农村创新创业。加大对农民创业创新带头人的培养和宣传,优化创业创新服务。

(五)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行动

基础设施智慧升级。1.加快推进乡村建设提升行动。构建农村现代化水利体系,完善防洪除涝减灾体系,提升有效灌溉面积比例,改善农村供水条件。完善农村交通网络。促进乡村三级公路网络体系形成,继续实施农村公路畅通和扩面延伸工程,全面改善农村客运条件。2.推进数字乡村信息化建设。加快乡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互联网+”农业。

优化环境美丽宜居。1.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推进危房改造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农村土地整治,梯次推进生活污水治理,完善农村环境设施,深入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坚持不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2.加强乡村风貌打造。建立“点、线、面”三级乡村风貌分区管控机制,结合各村庄生态环境、村居建筑及历史文化条件促进村庄特色发展,全面提升村庄空间形象、打造地域特色美丽村居。

绿色生态两山试点。1.加强生态保护,强化污染防控。着力解决养殖业污染,严格畜禽规模养殖环境监管,加强水产养殖污染防治和水生生态保护。有效防控种植业污染,减少化肥施用量,提高化肥利用率,严格落实剧毒高毒农药的全程监管。2.坚持绿色生产,践行两山理论。推进清洁化、生态化生产模式,继续探索并推广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新方式,优化资源利用。

巩固成果持续增收。1.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全面脱贫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建立健全防止返贫机制,不断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乡村产业提升行动。2.保障农民持续增收,做好产销连接,提升农民经营性收入,完善农民技能培训体系,丰富就业渠道,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六)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全面开展

积极落实乡村治理提升行动。1.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组织体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党员队伍建设,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责任与保障。2.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完善村民自治制度,提升乡村法治水平,推进乡村德治建设。

加快实施农村改革提升行动。1.进一步落实“三权分置”工作。按照落实所有权、稳定承包权、放活经营权的要求,扎实推进“三权分置”;规范产权流转交易,完善区、乡、村三级产权交易市场建设。2.深入推进“三变改革”壮大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盘活农村集体资产,丰富和拓展改革典型模式,保护改革中各主体的相应权力。

重点推进乡风文明提升行动。1.挖掘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切实保护好优秀农耕文化遗产,推动优秀农耕文化遗产合理适度利用;加强农村公共文化供给,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2.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开展移风易俗行动。

(七)“十四五”保障措施

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各方责任。强化各级党委和政府主体责任,相关职能部门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制定相关工作方案,形成工作合力,按计划、有步骤推进规划实施。完善考核机制。加强基础数据的统计,突出考核的量化指标,建立规划实施督促检查机制,适时开展规划中期评估和总结评估。促进公众参与。搭建社会参与平台,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参与机制。

完善政策制度加快制定配套政策。加快制定和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在金融、信贷、税收等方面给予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大的政策支持。提升农产品监管水平。加强初级农产品生产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管,完善初级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明确市场准入约束。

加大资金投入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省、市等各级惠农政策及财政支持。探索“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多元投入机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农业产业化发展。落实金融支农政策,持续推进“4321”新型政银担业务,完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支持地方法人金融机构下沉服务网点,扩大普惠金融覆盖面,推进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保障土地供给促进用地合理供给,做好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用地安排。预留一定比例的规划建设用地指标,用于农业农村发展。盘活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大力推进农村土地利用综合整治,引导农田集中连片、建设用地集约紧凑,推动农业农村绿色发展。鼓励农业生产和村庄建设等用地复合利用,拓展土地使用功能。

强化人才支撑加大“三农”领域专业人才培育力度,建立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和农技人才培养体系建设。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创新人才柔性引进机制,促进城乡和区域间人才流动。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环境,推进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落实好基层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评聘、创业扶持、待遇保障等政策措施。

、解读咨询信息

解读机关:宣州区农业农村局

解读人:周业贤 局长

咨询电话:0563—3023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