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社会公益事业及重点民生领域> 公共文化体育> 文化遗产保护
索引号: 11341703358579360M/202204-00041 组配分类: 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机构: 宣州区文旅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4-08 发布日期: 2022-04-08
索引号: 11341703358579360M/202204-00041
组配分类: 文化遗产保护
发布机构: 宣州区文旅局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文号:
生成日期: 2022-04-08
发布日期: 2022-04-08
宣州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发布时间:2022-04-08 16:59 来源:宣州区文旅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
序号 名称 级别 公布时间 类别 地址 资产属性 简介
1 陈山遗址 国家级 2001年6月 古遗址类 向阳办 国家所有 陈山遗址位于向阳街道办事处。1987年发现,面积140000平方米,由于窑厂多年取土烧砖,发现时尚存52000平方米。地层分为11层,除顶部扰土层和底部第11层砾石层外,第2至第10层均为文化层。其中第3层和第7层出土的石制品最多,其次是第2层、第8层和第10层。石器的类型有刮削器、砍砸器、尖状砍砸器和镐等。经测定,其地质年代为更新世晚期至更新世中期,文化时代是旧石器早期至旧石器中晚期,距今10万-80万年。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 梅文鼎墓 省级 1989年5月27日    皖政[1989]34号 古墓葬类 黄渡乡 国家所有 梅文鼎墓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黄渡乡柏枧行政村荷花塘村民组东南水田内。梅文鼎(1633-1721),字定九,号勿庵,明末崇祯六年生于宣城柏枧山麓的坐吉村。系清代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与英国的牛顿、日本的关孝和齐名,是 17-18世纪的三大数学家之一。梅文鼎墓冢为圆形,坐西朝东,直径12.2米,高2.4米。南、西、北方有石砌椭圆形罗围护堤,周长21.4米,高0.6米,整个墓地占地面积9.13亩.墓地四周形似荷花瓣状,墓前原有的石坊、翁仲、祭台等均毁于清咸丰年间。上世纪30年代,该墓被盗掘,墓碑已残损五分之一。1989年5月,梅文鼎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宣州区文化局对梅文鼎墓全面修复,重竖了墓碑,维修了墓冢,修建了墓道。此墓保存较好,且已建立“四有”档案。
3 景德寺塔 省级 1998年5月           皖政[1998]16号 古建筑类 澄江办 国家所有 景德寺塔始建于晋,现存塔体主要为北宋时期建筑故称景德寺塔。塔九层六面,高31.39米,底面每层宽5米,为砖木结构楼阁式,由地宫、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外每面有一券门,斗拱角檐。塔顶有三戟瓶护环及铁链。该塔各层各面的塔身壁面都砌成“弧身”式样,这种做法在其他塔上是少见的。1998年5月由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对景德寺塔进行了全面修复。
4 梅清墓 省级 1998年5月4日     皖政[1998]16号 古墓葬类 新田镇 国家所有 梅清(1623--1679),宣城新田人,字渊公,又字润公,号瞿山,清顺治十年举人,考授内阁中书。梅清是一位集诗、书、画于一生的大家,他的山水入妙品,松入神品,亦精于梅,和石涛、渐江等列为“黄山画派”的代表人物。其作品在故宫博物院、安徽省博物馆均有收藏。梅清死后葬于新田镇上街头(今陵园所在地),原土墓已坍塌,1986年元月,原宣州市文化局为其增土,筑成底面直径7米,高2米的墓冢,并以青砖堆砌。存碑一块,高0.46米,宽0.31米。梅清墓自从1986年元月原宣州市文化局修葺了墓冢并建造了梅清陵园后,现整体状况良好。1987年宣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梅清墓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5 施闰章墓 省级 2004年10月28日   皖政[2004]82号 古墓葬类 向阳办 国家所有 施闰章(1618-1683),清顺治丙戌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山东提学俭事,江西布政司参议,分守湖南道等职。善诗文古辞,创立“宣城体”诗歌,雄踞当时诗坛数十年之久,与莱阳宋琬齐名,时称“南施北宋”。施闰章墓位于宣州区向阳镇板桥村螺丝冲水库上游。墓冢周围山冲逶迤,谷地起伏,与墓主生前对葬地“山似梅花谷里藏”的要求非常相似。墓冢为土冢,坐东朝西,其罗围护堤纵长7.2米,宽10.5米,高2米。现因为山上植被丰富,仅存墓冢,长7米,宽4米。墓前原有墓碑、石柱对联、盖顶,均毁于“文革‘期间。2004年10月,施闰章墓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6 水东花戏楼 省级 2004年10月       皖政[2004]82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花戏楼位于水东镇东胜行政村内,是一座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始建于南宋,清光绪末年,因戏楼毁坏严重,村人合力重修,民国五年又修,2007年区文广局组织对其进行了抢救性维修。花戏楼又称万年台,呈凸字形,前部表演区为单檐歇山顶抬梁式,可以三面观看表演,后台为硬山顶,楼上重檐翘角,顶部覆盖小瓦,与传统的戏楼建筑特点相同。台身砖木结构,四周共有柱十六根,天花为木条大方格,檐柱斜撑刻以戏文故事及狮形,台基高1.85米,台宽12.7米,前台深4.4米,后台深5.1米。该戏台自清同治四年即有目连、散腔等戏剧演出,十年一大唱,五年一小唱,多为专业班社,且与玩灯、赛会结合。花戏楼保存完好,整个建筑古朴典雅,是研究皖南地方戏曲活动及戏曲传播、发展的一个活资料,对研究皖南地区的建筑及戏曲发展历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2004年10月,花戏楼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由宣州区文旅委组织对其进行全面维修
7 章氏宗祠 省级 2012年6月21日        皖政[2012]300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章氏宗祠分为主祠和副祠,为徽派建筑。主祠建于康熙6年,副祠建于光绪3年。主祠为三进三开间,分门厅、敦睦堂和享堂,有前、后天井。副祠略向内缩进,前进为门庑,中进分开,两边为厢房、回廊,后进为享堂,在中进天井与后进天井连接处间有“云祁阁”,分为两个小门,东边小门书“桃馨”二字,西边小门书“瓜衍”二字。整座建筑石雕、木雕、砖雕随处可见,其雕刻精细,绘画精美。章氏宗祠规模大、保存完整,具有徽派传统建筑的风格特征,又有本地域的技艺特点,是宣州地区祠堂建筑中的优秀代表,对研究明清建筑史、艺术史、结构特征具有重要价值。具有三道轴线,为我省宗祠类建筑的特例,且历史沿革清晰,具有较高的珍稀性,是研究祠堂变化发展的难得资料。2010年11月被宣州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六批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为更好地保护利用,受宣州区文广新局委托,对章氏宗祠进行了勘测,并收集相关文献和历史修缮资料,咨询相关人员,对章氏宗祠的保护维修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制定保护维修方案。
8 龙溪塔 省级 2012年6月21日        皖政[2012]300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龙溪塔位于狸桥镇宝塔村,相传东吴赤乌二年,大将丁奉镇守金宝圩时修建此塔,用于眺望。光绪《宣城县志》记载“龙溪古塔城北八十里水阳东岸吴赤乌二年建道光年间邑人重修”。龙溪塔高约22米,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砖木结构。底面每层宽3.4米。每面有砖券拱门。塔体用青砖白石灰砌筑,内外墙壁刷白石灰。木质飞檐翘角,檐下叠涩与菱牙交替出跳,翘角下挂铁质风铃。塔内底层地面为青石板地坪,其余每层均做木楼板,用木质楼梯上下。塔刹自五层直冲塔顶,长度约21.4米,由覆钵承露盘,五重相轮,宝珠、旺链组成。塔七层内壁上遗存三块砖刻,外壁南端券门两侧遗存两块重修碑记。底层地坪下有地宫,发现“塔志铭”一块,正记载“皇宋开庆元年岁次己未二月十二日吉辰建造宝塔一所都劝绿中奉大夫提举台州崇道观祥符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赐紫金鱼袋 赵希滏记 宁国县都作头胡仁”,背记载“重建水阳镇塔 书司张桂书”。可见,龙溪塔重建于南宋年间,在明万历和清道光都进行修缮,尤其是明万历年间的维修几乎改变了原貌。现所见塔体以明代风格为主,檐、角和塔七层清代风格显著。
9 大夫第 省级 2012年6月21日        皖政[2012]300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大夫第位于水东镇老街中心位置,始建于明代,现保留的为清代建筑,原为五开三进,现存三开三进,面积312平方米。前进为临街商铺门面,中进设回廊,后进为主体建筑。后进门顶正面设有“大夫第”石刻,背面设有“惟怀永图”石刻,中间有天井。整个建筑外墙青砖灰瓦,有马头墙,是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格,内部柱础、梁、柱均有雕刻,文革时大部分被毁。整个建筑由于年久失修及遭文革破坏,腐朽不堪,2006年岁东镇人民政府斥资20余万对其进行了修缮。2012年公布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宣州区文旅委按照文物保护维修原则,对大夫第进行了全面维修。
10 宣州古窑址群 省级 2012年6月 古遗址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宣州古窑址群位于宣州区东北部,地跨古泉、养贤、狸桥三镇。东北于江苏省高淳县接壤,西北于芜湖县毗邻。                             狸桥镇窑址分布十分密集。位于东云村山岗,东云村小河口,东云村陶瓷厂。分为两个烧制晚唐至五代的窑址群,即小河口窑址群和山岗窑址群。同时在该镇的东部还零散的分布着明代的一些窑址。共保存有40座窑址。窑内器型丰富。有执壶、罐、碗、钵、盘等器。釉色以青釉为主,有少量的酱黄釉,施半釉,施釉均不到底。                                                      
养贤乡 养贤乡共分布着8座窑址。位于幸福村小汪村。器型较丰富,以四系瓶、双系瓶、钵、罐、盘、碗为主。釉色以青釉为主,部分施酱黄釉。部分大罐内装饰有篦纹。
古泉镇 古泉镇共发现两处窑址堆积,5座窑址。位于邵村对门村150米处和风头村南250米处。大部分器物施青釉,施釉不到底。时代为宋代。 
11 孙家祠堂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朱桥乡 国家所有 孙家祠堂位于朱桥乡浑水行政村莫嘴村西,建于清代。祠堂坐北朝南,总面积为595平方米,房屋为五开三进,木质结构。房屋外观为青砖灰瓦,有马头墙,具有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格。内部有一主天井,后进为享堂,享堂比前两进高出1米余,石质阶梯可上,阶梯两旁各有一个小天井。祠堂内部梁架、斜撑、柱、斗拱等均保存完好,内部石、木构件上雕刻较多,刀法精细,刀功精美,保存较好。
12 龙首塔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鳌峰办 国家所有     龙首塔位于市区东南鳌峰公园内,为六面七层楼阁式砖塔,砖木结构,檐下叠涩与菱牙交替出跳,底层六面有券门,门宽0.65米。底面每层宽3.7米,墙体厚近1米,塔高约25米。始建于明隆庆年间,康熙五十一年修葺,民国时期重修。原宣城县人民政府于1986年5月又重修。1981年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龙首塔位于原来的鳌峰上,与鳌峰赤壁同为古宣城十景。在龙首塔旁边发现了《重修文昌台碑记》和清代宣城知府佟赋伟所撰《正学书院种树碑记》,说明其附近原有文昌台和正学书院。且宣州历史上名人众多,著名诗人施闰章,著名画家梅清,天文学家、数学家、历算家梅文鼎等都曾登临此塔,吟诗作画,因而此塔有文风塔的功能。同时,龙首塔东临宛溪河,该塔也是我市年代最早的一座可登临的风水塔 ,反应了当时风水学的发展。在最近的测绘中,我们发现,1986年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在组织维修时,由于缺乏史料的调查以及科学的指导,对其形制进行了部分人为的更改。
13 三道桥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三道桥位于水东镇东胜行政村小胡村内,又名百步三桥,三座桥均横跨在村南头的小溪上,都是单孔拱形,桥基为青条石砌筑,桥上方则由青条石竖铺,且桥两头均设立四到五阶石板台阶可达桥面,建桥所用石料为附近山上开采。三桥自上而下分别名为祖桥、上桥和佑桥。其中祖桥长为7米,宽为2.9米,始建于南宋,曾于明万历年间重修,有碑为记。上桥长为8米,宽为3.9米,建于清康熙年间。佑桥长为7.8米,宽为3.3米,建于清乾隆年间。三道桥的建筑风格相似,体量相当,建筑材料相同,这对研究当时地方建筑风格以及风土人情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三道桥的使用功能是一致的,都是村民从小溪北面的居住场所前往小溪南面的农田进行生产活动的通道,但是由于没有史料的详细记载,在短短的百余步距离内为何修建三道桥梁,至今还是一个谜,有待今后进一步进行研究。
14 蒋山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宿营地旧址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狸桥镇 个人所有 蒋山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位于狸桥镇蒋山村张村组,建于清晚期。房屋座东朝西,为六开三进两层木质结构,中进有天井。宿营地位于狸桥镇蒋山村张村组东北侧,建于清晚期,原为张氏宗祠所在地。房屋座南朝北,三开间木质结构,前有院落,大门为八字形,门两侧的墙壁上有石雕,图案精美,门前有一水塘。 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争取民族的解放,1938年春,原活动在闽西、闽赣边区和浙南地区的红军游击队改编成新四军第二支队,张鼎臣任司令员,粟裕任副司令员,1938年5月开始,新四军进驻宣城。8月,新四军二支队从军部转战至狸桥一带,司令员张鼎臣和副司令员粟裕在此屋居住,此屋也成为当时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所在地,直至1939年4月转移走。房屋原貌保存较好,2016年宣州区人民政府筹资进行全面修缮,现为张姓人家居住。宿营地旧址院内原有两排厢房,为女兵宿舍。
15 鸦山、九曲岭古道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遗址类 水东镇 集体所有 鸦山古道位于水东镇前进行政村大鸦山上。始建于明代,古道从大鸦山西南脚盘山而上,到山顶后沿东北方向而下到达郎溪县姚村,山顶两县分界处有石头堆砌的隘口遗迹。古道为青石麻石铺设,在我区境内长约1300米,最宽处有1.3米,最窄处有0.8米,基本沿沟壑而建,途经山峰则盘旋而上。根据古道的走向及其延伸情况,基本可以判定为古茶马古道。九曲岭古道位于水东镇前进行政村九曲岭上,以当地产红砂岩为主铺石,其抗压强度为15MPA以上。古道平均宽2.5m左右,为骡马道,两骡及背上货物架可交错而行。在宣州境内下山处建有一座5.5mX4.5m的四面翘角亭,供客商、游人休息。亭旁有泉水,上部为人饮用水,下部为牲畜饮用水。古道偏北方向有一处明代修建的桃花庵遗址。随着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古道已渐渐失去了以往的重要作用,但古道两侧的两县村民仍然将其作为交往的通道。鸦山、九曲岭两古道在山脚下交汇与水东的郭子庙,当年在郭子庙形成了骡马早市,商贾、游客在此汇集,互通货物、信息,热闹非凡,是重要的集散地。
16 刘廷藻墓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墓葬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刘廷藻(1189-1261),字可荐,号石沼,宋嘉定十年(1217年)选茂才,中晋守司第一,为江东计度转运使,后被荐至枣阳军事长官孟宗政麾下作为幕僚,献计设伏,大败金军于干城,宋绍圣二年(1229年),统领汉阳军驻屯德安,之后屡次大败金军。后晋为少尉,过一年,拜太尉,封二代,荫一子。景定二年卒后葬于东蒋山,墓在宣宁公路的西侧,狸桥经济开发区内,占地约113平方米,其时规模较大,现仍可见墓围。墓前石像生在文革期间大部被毁,现只残留五只,散放在墓前的田地里,且头部均在文革期间被砸毁。墓冢上方现被一现代墓葬覆盖。刘廷藻为南宋著名爱国将领,官至太尉,在抗金战争中屡建功勋。对其墓冢的保护,对弘扬民族气节,传承爱国情操有着重要意义。
17 李家桥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李家桥位于狸桥镇慈溪行政村慈溪村西边,建于明代。慈溪村是一个古村落,村内水系发达,全村共存有有古桥四座,李家桥是时代最早的一座。桥为三孔石拱桥,中间一孔略高于两边桥孔,桥下方南端两座桥孔之间建设有水牮。长20米,宽7.3米,桥基、拱圈均为青条石砌筑,桥基稳固,拱圈排列整齐,连接严密,弧线优美。桥面为青石横向铺设,桥两侧有0.3米高的石护栏。整个桥体及桥基保存完好,桥面及护栏有部分损毁,桥横跨在村西扬月小溪上,至今仍是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李家桥是我区保存不多的明代桥梁之一,尽管其跨度不大,但仍延续了宣城历史上明代桥梁多孔的特点,且中间一孔略高于两侧桥孔,使整个桥面也略呈拱形这对研究明代时当地桥梁的建筑风格有着重要意义。
18 狸头桥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狸头桥位于狸桥镇北面狸桥社区,狸桥镇也因此而得名。始建于隋开皇年间(582---600年),后来,徐氏迁居狸桥,其始祖修桥于南宋理宗年间(1225---1260年),后由徐氏后人善安公修于明代前期(1465年前),嘉靖庚戌(1550年),云冈公重建,万历庚戌(1610年)蒋山公率子正茂、侄正芳重修。现桥长22米,宽4.8米,横跨在下河上,是连接蒋山村到狸桥镇的古老通道。狸头桥是狸桥历史的见证。
19 五道井 省级 2019年3月28日        皖政秘[2019]56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五道井位于水东镇老街沿井河边,建于清代。自十八踏沿后街至汪同发坊下方共建有古井五道,依次排列,分布在古街的主要出入口处,每道井相距50余米。水井全部由青石砌成,成长方形。每道井都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中间有一道石板桥进行分隔,界定上井饮用,下井盥洗的不同功能区。井的初岁去两侧均为排列整齐的木桩进行护岸固定。井水为地下泉水,长年恒温,清澈见底,甘洌可口,含有大量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终年不涸,流水汇集于沿井河,注入水阳江。                                                                                     从每道井的建筑风格、体量、功能划分及保护措施,以及都是从正街沿石阶而下,紧挨沿井河有规律的分布来看,应是当时的官府督造。五道井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当地人民的生活用水,且老街多为木结构建筑,同时也提供了消防水源。
20 严氏宗祠 市级 2016年11月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集体所有 严氏宗祠是明末清初时期的古建筑,该宗祠占地面积53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324.2平方米,前进门前高悬“严氏宗祠”大匾,前堂悬挂横匾“富春堂”,后堂内设祭台,又设有东西两个厢房。该宗祠所处的严家村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据该村珍藏的《严氏宗谱》记载,严家村民系东汉著名隐士—严子陵后裔。
21 谭氏老宅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溪口镇 个人所有 谭氏老宅位于宣城市宣州区溪口镇金龙行政村中谭组中心,建于清早期,为三开两进两层木质结构。外墙建筑为青砖、灰瓦,有天井、回廊、及气窗,屋内的檐、柱、斜撑及木格门窗均有木雕,刀功精细,图案精美,保存完好,是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格。整个房屋占地面积约120平方米,后进有木质楼梯可上二楼。老宅背靠后头山,附近均为民宅,村东、南两侧为周寒河,河南侧为凤凰美女山。整个房屋总体结构及内部木构件保存完好,只是部分由于腐蚀及年久失修有损毁迹象。谭氏老宅对研究皖南古民居的建筑风格及地方人文、习俗有重要的意义。
22 阮公桥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向阳办 国家所有 阮公桥又名新安桥,位于向阳镇夏渡老街西端,桥呈东西走向,横跨在宛溪河上。明弘治已未(公元1499年)由新安方绅阮辉、阮杰兄弟合资建造,清顺治、乾隆、光绪年间先后重修。桥为五孔石拱,长50米,宽6.2米,有0.6米高的青石护栏。是原来夏渡人民渡过宛溪河的重要通道,现仍起到重要作用。
23 天缘桥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寒亭镇 国家所有 天缘桥位于寒亭镇老街下街头,建于清代。桥长约50米,宽7.8米,两端有引桥。桥体为三孔石拱桥,呈东西走向,横跨在周寒河上,桥基上游一端建有两个分水剑。整个桥体及护坡均保持原貌,桥面及护栏为现代重建。天缘桥原为318国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现由于318国道在北侧重建拓宽,天缘桥作用减弱。
24 水东老街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水东老街位于水东镇南部的岗地上,总面积约60000平方米。老街道全长470米,宽为4米,由上街头、正街、下街头、横街4条主街道组成。老街两侧的建筑多为明清年间,有房屋825间,建筑稠密,呈纵深居住。老街整体建筑材料为砖木组成,青砖灰瓦,飞檐重阁,前檐西侧筑有马头墙,呈现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建筑物内部架构简洁、工整对称,雕梁画栋,独具匠心,具有较高的建筑水准和历史文化研究价值。老街地面由清石板铺设,虽年代久远,但古代车辙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老街布局严谨,气势恢弘,街内阡陌纵横,错落有致,互为贯通。老街内的代表性建筑有:大夫第、三官殿、十八踏、五道井、圣母堂等。
25 孙埠老街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建筑类 孙埠镇 个人所有 孙埠老街位于孙埠镇,由健康街、解放街、湖北街、民凤街4条主街道组成。老街两侧的建筑多为清晚期至民国年间,老街整体建筑材料为砖木组成,青砖灰瓦,马头墙,呈现统一的徽派建筑风格。老街地面由青石板铺设,虽年代久远,但古代车辙留下的痕迹至今仍清晰可见。老街布局严谨,街内阡陌纵横,错落有致,互为贯通。
26 张果墓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墓葬类 济川办 国家所有 张果,南宋时任宣州知州。绍圣23年(公元1122年),宣州大水,城几没,张果报万民册入水而死,此事在志书上有记载。后人为纪念张果,修建此墓。现墓冢底部直径4.6米,高3米。张果墓1981年由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27 洪林土墩墓群 市级 2016年11月14日        宣政秘[2016]219号 古墓葬类 洪林镇 国家所有 毕村1-5号、双塘1-2号、新塘1-2号宣茶村古墓、崔村古墓、学校村统称洪林土墩墓,外形呈馒头状,平地起封,符合土墩墓的特点。墓群对研究西周至汉时期的葬制有重要意义
28 向阳革命烈士陵园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向阳办 国家所有 向阳墓原在洪林庙山岗牺牲地。始建于1951年,1979年迁往向阳中学校址上,1981年又迁于此,为堆土墓,周围砌石,直径3.3米,高2.2米,座北朝南。在其墓西侧还有汤孟林烈士墓,为方形墓冢,长2.3米,宽1.1米,高1.25米,座北朝南。 陵园大门两侧有挽联一幅:“浩气长存流芳百世,革命烈士永垂不朽。”                                   烈士汤孟林,江苏武进人,1939年入伍,在新四军军部工作,皖南事变后被冲散,在地方开展游击战争,任宣城南山区队长,1945年5月在板桥蛟龙山战斗中光荣牺牲。
烈士向阳,原名张和,江苏武进人,1945年开展地下工作英勇牺牲
29 水东天主教堂建筑群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教会所有 水东天主教堂建筑群位于水东镇老街中心,建筑群现存建筑包括圣母堂、神父楼、备修院和原礼仪堂。其中圣母堂始建于清同治十年(1871年),光绪二年(1876年)江南教案发生时被焚毁,光绪四年(1878年)重建,光绪六年(1880年)竣工。圣母堂五开九进,占地面积750平方米,鸟瞰教堂为十字形,砖木结构。外立面为哥特式建筑风格,梁架、屋面及很多细节部分兼具有中国古建之特点,古朴典雅,中西建筑风格的合理交融在这里得到完美体现。教堂建造之固,用功之精,虽经百余年的风雨侵蚀,仍耸立天际,完好无损,充分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建筑技法。               
30 江家场革命烈士陵园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孙埠镇 国家所有 江家场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孙埠镇三里行政村江家场村东南。陵园占地378平方米,座北朝南。陵园中心位置有纪念碑一块,碑为混凝土和花岗岩制作,高3.2米,宽3.2米,基座高1米,宽3米,长5米,正面碑文1260个字,碑联26个字。该陵园主要纪念从土地革命到抗日战争胜利过程中为革命事业壮烈捐躯的江家场党支部牺牲的革命先烈
31 昝村革命烈士陵园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狸桥镇 国家所有 1938年新四军二支队张鼎丞、粟裕部,攻占敌人据点———更楼巷。遭伏击,伤亡颇重。解放后昝村人民建陵园纪念。纪念塔高3.3米,宽1米,塔后修有圆形石墓,高1.5米,底部直径3米,另建有围墙,高1.5米,占地面积60平方米。是凭吊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
32 济川桥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古建筑类 济川办 国家所有 据嘉庆《宁国府志》记载,济川桥旧为浮桥,横跨宛溪河。隋开皇中,刺史王选建。旧名永安桥,宋时郡守刘埕重修,康熙八年,乾隆三年又修。最后一次维修是1979年,现桥基保持清代风貌。济川桥长63米,宽10米,是宣城人民出入宛溪河的重要通道之一。
33 史弥远墓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古墓葬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史弥远墓位于狸桥镇蒋山行政村史家村东头,墓底面边长为10x12米,高约3米。《辞海》载:“史弥远(1164-1233),南宋明州(宁波)人,字同叔,淳熙(1174-1189)进士。宁宗时(1195-1224)任太史右丞相,枢密使等职。开禧二年(1206)上书反对对金用兵,次年在杨皇后的支持下,函首金求和。以后权势是盛,嘉定十七年(1224)又拥立理宗,专擅朝政,他死后,理宗才亲主朝政。”
34 佟公坝遗址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古遗址类 孙埠镇 国家所有 佟公坝始建于唐大历二年,时称德政陂,明洪武年间大修,更名铜坑坝,清康熙年间,宣城知府佟赋伟主持重修,改名佟公坝。佟公坝为粘土实心坝,长330米,坝顶高程24.8米,坝高3.8米,大坝轴线弯曲,呈W形。佟公坝位于水阳江中游水网圩区与上游山地丘陵结合部,孙埠镇境内。距宣城市区22公里。灌区辖孙埠镇、沈村镇、双桥街道办事处、水稻良种场和安徽省南湖劳教所五个单位,受益人口8万多人,耕地10万余亩。2002年,水阳江水位居高不下,坝体因年久失修,并受水流冲刷,3月4日溃破。宣州区政府组织在其遗址上进行了修复。现表面呈现的坝体为2003年修复,原遗址被叠压保存在水下。                             佟公坝在中游对水阳江进行分流,一部分水沿江而下,建设了佟公坝发电站,另一部分则分至东干渠。对下游良田进行灌溉。
35 惠济桥遗址 市级 2017年6月23日    宣政秘[2017]45号 古遗址类 济川办 国家所有 惠济桥遗址位于宣城城东4公里处,横跨在水阳江上。据嘉庆《宁国府志》记载:“明弘治中,知县方溢设为浮桥,屡费修造,隆庆壬申,知府王嘉宾捐奉募建石桥。高四丈五尺,长四十丈,广二丈五尺。乾隆年间,知县贵中孚捐俸倡募重修。抗战期间,为阻隔日本人顺利过江进攻县城,国民军曾炸毁桥墩,日军随即征集民工用钢轨和铁链进行搭建,装甲部队由此跨江进城,后日军投降后又将桥梁炸毁,国民军再次维修成浮桥,一直使用至1969年,新中国县政府在其下游百余米处修建了新的东溪桥,惠济桥逐渐废弃,浮桥也渐渐毁掉。现残存四段,最长一段长62米,宽8米,残留三孔。整个桥面及护栏均为青石质地。惠济桥废弃使用后,架设的浮桥也渐渐毁掉,遗址是日军侵华的重要历史见证。
36 龙泉洞题刻 区级 1981年         (原始文件未保存,无文号) 石刻、碑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龙泉洞位于水东镇碧山。洞内回转曲折,乳石千姿百态,崖高似壁,壁上留有宋、明、清历代名人诗篇墨迹近30处,现只有少数几处依稀可辨。其中有宋代诗人徐士鸿所作:“层层怪石几经年,曲折通灵趣自然。应有神龙腾云变,一逢春到满人间。”明万历年间诗人徐侍聘作:“携友寻芳到碧山,披襟落帽洞中间。石梯高步银河汉,丹穴深游碧海岩。烛映赤崖红霞闪,烟笼翠壑雨云环。回头迷失来时路,始信仙家别有天。”以及清代著名诗人施闰章所作:“险窦寒云暗未开,层岩绝壁少苍苔。春深日日生雷雨,不许秦人入洞来。”这些诗句充分说明了龙泉洞千百年之前就遍步诗人足迹,是一处旅游胜地。1981年,龙泉洞题刻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37 邵村遗址 区级 1981年 古遗址类 古泉镇 集体所有 邵村遗址属于新石器时代,遗址占地面积约为1.6万平方米,紧邻皖赣铁路。先后出土石锛、石铲多件,还有印纹陶片、红烧土、灰烬等遗迹。遗址上方现大部分被建筑物所覆盖,在遗址东南角尚存一段剖面。1981年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全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8 古昭亭坊 区级 1981年 古建筑类 敬亭山 国家所有 古昭亭坊位于敬亭山上。牌坊长3.3米,宽2.15米,高4米,石料组成。始建于明崇祯九年(1636年),石匾横额上刻有当时宣城县令陈泰来所书“古昭亭”三个行书大字,世称古昭亭坊。咸丰二年(1882年)修,1983年由原宣州市人民政府重修。古昭亭坊是我区目前遗留保存比较完好的牌坊,对研究我区牌坊建筑有一定的意义。
39 孙埠遗址 区级 1981年 古遗址类 孙埠镇 国家所有 孙埠遗址位于孙埠中学内,现为中学体育场所在地。遗址东临芜屯公路,西靠水阳江,分布面积约为45000平方米。1975年,省文物部门来现场考察,1979年,省博物馆曾试掘,发现了大量的石锛、石簇、白陶片、陶纺轮及各种纹饰陶片。对研究水阳江流域古人类活动情况有着重要的意义。
40 梅饶臣双母墓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墓葬类 西林办 国家所有 梅饶臣,字圣俞。工为诗,以深远古淡为意,间出奇巧。欧阳修与为诗友,自以为不及。召试赐进士出身,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梅饶臣有两母,卒后均受敕封。嫡母束氏封仙游县太君,生母张氏封清河县太君。现墓地已成为一底面直径为25米,高3.5米的小山坡。
41 洪林双沟舒家边新石器遗址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遗址类 洪林镇 国家所有 舒家边遗址位于市区以东洪林镇舒家边村,为一四边形台地,最长约600米,宽约200米。1979年后陆续出现磨制石锛、石凿多件和印纹陶罐等。1985年文物普查时,在2米深处发现红烧土和石锛。该遗址的发现,为研究皖南地区新石器时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1986年原宣城县人民政府公布其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42 云山洞题刻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石刻、碑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云山洞(又名神仙洞)位于狸桥镇街道东南200米处的云山上。入洞数十米即可见题刻四处,分别为尹三聘(明代进士,山西大同人,万历年间任宣城县令)所题:“白云一片开寥廓,枯石千宗见画图。”上署“万历岁维甲辰(1604年),尹三聘题”。他又在洞府后壁题额“洞天”二字。字体双钩圆阳,形似魏碑。在同一石柱上又有一石刻联:“翠谷空中神变化,碧天深处吼风雷。”上署“万历癸卯(1603年)丁亥月,晋阳卢维平题。”卢维平,明代进士,万历年间任宣城县令,迁任礼部主事。他又在洞府北壁上题有“蓬莱岛”三字,上署时间和石联相同,字为行书,书艺绝妙,浑厚敦朴。四块题刻表现了古人对云山洞风景的赞美。
43 京山堂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建筑类 溪口镇 国家所有 京山堂遗址位于溪口镇金龙行政村梅龙坑山上,始建于宋,明万历重建,民国十二年重修。寺庙座北朝南,占地面积为432平方米,分为正殿和偏殿,均为三开三进,偏殿有楼,中间有天井。正殿因倒塌为现代重建,偏殿保持原貌。
44 妙贞姑墓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墓葬类 水阳镇 国家所有 妙贞姑墓位于水阳镇新联行政村星斗村北500米处,为堆土墓。底面直径为7.5米,坐西朝东,立碑两块。清时唐贞姑兄嫂不幸早亡,她立志抚养二遗孤不嫁。孤成后卒,谥“八妙贞姑”。与兄仲承,嫂孔氏合墓与此。碑文载其兄仲承曾任河南祥符县学教授,门下及第三元。
45 云生处石刻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石刻 黄渡乡 国家所有 宣州区黄渡乡飞桥村沟西,有一块1.8米高的崖壁,上刻“云生处”三字,字高0.43米,宽0.25米,落款“近汐”,为明代书法家宣城郡守罗汝芳题。因年久风化,“云”与“汐”两字均有蚀损。“云生处”下为山溪
46 三天洞题刻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石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据《宣城县志》记载:自唐至清,历代皆有名宦诗客在三天洞题咏。除洞内佛像在“文革”中被水泥覆盖外,目前尚可辨认的有明代书法家罗汝芳和清代大诗人施闰章、梅枝凤、葛玫等诗刻多篇,现为部队驻地,洞被占用。
47 贫儿教养院宣城农场旧址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 狸桥镇 国家所有 贫儿教养院宣城农场旧址位于狸桥镇东云行政村新岗村中部。民国初年,辛亥革命领导人之一的黄兴的夫人徐宗汉女士,为收容失去父母、乞食街头的孤儿,在南京白下路兴办“开国纪念第一贫儿教养院”。后为学员实习场所,于1931年选择宣城狸桥卯时冲创办此农场。农场所在地现属于高立洪林场,仅存三间房屋,分别为当时的办公室、宿舍和学校,现为一对老夫妻居住并看管农场。原学校房屋部分倒塌
48 湾水桥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建筑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湾水桥位于狸桥镇卫东行政村王家村,始建于明,清嘉庆三年(1798年)重修。桥为单孔石拱,长10米,桥面宽3.6米,两端宽5米,呈东西走向横跨在水阳江支流上。桥面、桥拱保存完好,桥基因渗水膨胀受损。
49 古宣纸厂遗址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遗址类 周王镇 国家所有 古宣纸厂遗址位于周王镇绿宝行政村胡家涝以南中南山、万家山之间,面积有约20万平方米。宣纸古为宣城特产,后因原料檀批的匮乏,造纸技术移至一的山之隔的泾县,现遗址上方为竹林,尚存大量的晒台、碓房、漂洗池、料池等。附近村民丁先生家现收藏了原来的檀批揉石一块
50 龙泉寺大殿遗址 区级 1987年7月27日    宣政[1987]97号 古遗址类 溪口镇 国家所有 朝天洞庙大殿遗址位于溪口镇金龙行政村钱村雪峰山风景区内,被群山环绕。朝天洞,又名龙泉寺,始建于明末清初,清代大臣曾国藩曾送匾额,文革期间被毁。原庙宇已毁,基址尚存,现在的大殿是在原来的基础上翻建,遗址面积约227平方米。大殿内保留了原来的柱础及部分梁架,殿内存放有光绪年间铜罄一口,民国二十二年铜钟一口。
51 魏良臣墓 区级 2010年11月12日   宣区政[2010]155号 古墓葬类 狸桥镇 国家所有 魏良臣墓位于宣城市宣州区狸桥镇南湖行政村李家村黄家湾处。魏良臣,字道弼,宋宣和辛丑登进士,调丹徒尉,徽宗南巡,良臣疏请还阙,不报。金人犯淮,高宗以良臣可属大事,命行成。会边臣骤袭金军。后受秦侩排挤,出知池、庐二府。侩死,召拜参政知事。死后赠左光禄大夫,谥敏肃。墓冢直径约15米,高约5米,文革期间村民曾挖掘了一个直径5米,深约1米的圆坑,但未触及底部,墓未遭破坏。现墓冢上方植被丰富,多为桂花、松、樟等,原神道两侧的石像生只残存三只,墓碑被村民架在水沟上作石桥,字迹已经被夷平。魏良臣墓北面1000米处为昆山,南面3000米处为南漪湖,墓冢西北、东北现均为民宅。
52 竹园新石器遗址 区级 1986年11月8日    宣政[1986]131号 古遗址类 杨柳镇 国家所有 竹园新石器遗址位于杨柳镇兴洋行政村竹园村。遗址为一四边形台地,面积约19000平方米。在该遗址出土了石铲一件、石斧一件,另外还发现了夹砂红陶的鼎足、印纹灰陶罐的碎片。通过标本可以充分的说明在新石器时代,该地就有人类活动的痕迹。
53 徐知证墓 区级 2010年11月12日   宣区政[2010]155号 古墓葬类 飞彩办 国家所有 位于宣城市经济开发区望城岗丁山。徐知证(905---947),字义明,号东岗,海州朐山人。徐温第五子,南唐烈祖李昪弟。初仕吴,历州刺史至节度使。入南唐,封江王,改魏王。在中主时极受优礼。保大元年(944),徐知证为宣州节度使,为政七载,卒葬丁山。现存墓冢一处,墓前神道依稀可辨。
54 梅小牛宅 区级 2013年1月28日    宣区政秘[2013]13号 古建筑类 文昌镇 个人所有 梅小牛宅位于文昌镇和洲行政村八甲村,建于民国初年。房屋座北朝南,为三开三进两层木质结构,外部为青砖灰瓦,有马头墙,大门有石质门罩,门罩上方有雨棚,后影壁墙上有壁画。房屋内有天井,门窗有木格雕花,石雕保存较好,纹饰精美,刀功精细,多为花草、动物形状,具有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格。房屋梁架等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地板、斜撑等木构件损毁。
55 梅明星宅 区级 2013年1月28日    宣区政秘[2013]13号 古建筑类 文昌镇 个人所有 梅明星宅位于文昌镇和洲行政村八甲村西,建于清代。房屋座北朝南,为三开三进两层木质结构,外部为青砖灰瓦,有马头墙,大门有石质门罩,顶部有石质顶钩,门两侧各有一块拴马石,上方开有气窗。房屋中进有木质中门,后有天井,门窗有木格雕花,具有典型的皖南古民居建筑风格。房屋梁架等主体结构保存较好,地板等木构件损毁。
56 乌龙院 区级 2016年6月22日    宣区政秘[2016]177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国家所有 乌龙院又名青楼,位于水东老街,是水东老街集镇繁荣见证。乌龙院位于狭窄的巷道深处,由前后两间房屋组成。
57 司泰和饭店 区级 2016年6月22日    宣区政秘[2016]177号 古建筑类 水东镇 个人所有 司泰和饭店位于水东镇老街十八踏处,建于清代。饭店当时为前后三间,依地势而建,前三层,中间两层,后一层,是通往山水阳江码头的必经之路。房屋具有典型的西洋建筑风格,当时因地理位置优越,餐饮、住宿业异常红火,可容纳近200人住宿,水东古镇当时商贸流通业之发达由此可见一斑。现第三间已毁,为现代翻建,其余两间外墙基本保持原貌,内部作了较大改动,为数户居民居住,保存较差。
58 三家渡梅氏老宅 区级 2016年6月22日    宣区政秘[2016]177号 古建筑类 新田镇 国家所有 三家渡梅氏老宅位于新田镇蒲田行政村三家渡村中,建于清代。房屋原为三开三进两层木质结构,现只残存最后一进。房屋外观为青砖灰瓦,有马头墙,内有天井,天井前为影壁墙,墙上有石匾一块,上书“慎侑思永”四个大字。墙壁上有部分石雕。整个房屋梁架保存尚好,屋顶和部分木构件损毁严重。房屋在解放初期作为加工场,现为梅姓人家居住,兼作油坊。2016年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7月底开始维修,现已通过验收使用
 备注:国家级文保单位:1处, 省级文保单位:18处,市级文保单位:16处, 区级文保单位:23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