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103-00078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宣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宣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3-09 发布日期: 2021-03-09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2103-00078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关于宣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宣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3-09
发布日期: 2021-03-09
关于宣州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 ——2021年1月12日在宣州区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发布时间:2021-03-09 09:24 来源:宣州区人民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各位代表:

我受区人民政府的委托,向大会报告全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区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0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宏观经济形势、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历史罕见的洪涝灾害,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抗疫斗争夺取重大成果,防汛抢险取得全面胜利,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全力抓“六保”、促“六稳”,全面打响经济社会发展“六大会战”。全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保持稳步回升态势,较好地完成了区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任务。 


2020年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主要目标预计完成情况

指标名称

计划目标

预计完成

区属生产总值

增长8%左右

增长4.0%

固定资产投资

增长10%以上

增长3.5%

财政收入

增长6%左右

增长0.6%

规上工业增加值

增长 10%以上

增长6.6%

服务业增加值

增长7%左右

增长2.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增长10%左右

增长2.0%左右

进出口总额

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增长5.0%左右

利用外资

增长7%左右

增长7.0%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增速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城镇登记失业率

控制在4.2%以内

控制在4.2%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

控制在市下达指标内

完成市定目标任务

(一)以应急状态推进抗疫抗灾复工复产,经济稳定向好态势持续巩固

面对新冠疫情,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全力应战,率先推行“十个一律”防控措施,各项工作部署第一时间落实。政企联手推动复工复产复市,用最快速度恢复生产生活秩序。积极应对罕见汛情,科学处置大小险情,紧急转移安置13662人,全力支持各地迅速开展灾后水毁工程修复,最大限度减少洪涝灾害损失。区属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4.9%,转为上半年增长0.2%,前三季度增长1.6%,预计全年增长4%,实现较好的正增长。

(二)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更足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等反馈问题全部整改到位,创新实施“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长效问题排查整改机制,1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动态清零。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污染防治成效显著。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全力抓好“1+2+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销号。PM2.5平均浓度下降21.3%。加强南漪湖水生态环境治理,水阳江、青弋江干流全面禁捕,清网清船清河行动取得明显成效,河湖长制示范引领作用得到加强。推进金宝圩、朱桥联圩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加强固废污染监管,土壤生态环境质量持续稳定。风险防控稳健有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各项任务落实到位,合理控制债务规模和增长速度,降低债务风险水平。

(三)经济结构不断优化,高质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

工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连续八年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连续四年获评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聚力工业突破会战,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总数首次突破300家,新增“上云”企业60加速改造传统产业,工业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新兴产业提质增效,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美乐柯制冷、祥利机械、立信橡胶、华卫食品通过国家级两化融合贯标认定。亚邦化工获评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凯欧纺织获评省企业技术中心。现代农业高效发展。创成2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水稻)标准化生产基地。获评省“五个一批”农产品加工强县,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64.8亿元。积极推进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宣州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入选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新增家庭农场293家、农民合作社23家,华卫集团跻身中国农业企业500强,水阳镇获评国家农业产业强镇。服务业逐步复苏。积极开展重点餐饮企业提振消费信心、百万家电促销补贴、汽车消费促进月等促消费活动,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8亿元,新增限上商贸单位34家、电商经营主体219家,农村电商交易额达到15.9亿元。扎实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入选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

(四)强力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经济发展后劲持续增强

抓项目稳投资力度前所未有。全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争取专项债、抗疫特别国债4.6亿元。强化招商引资会战,全区新签约5000万元以上项目125个,实际利用省外资金213亿元。特种管阀产业园、立讯精密二期等项目顺利签约。提速项目建设会战,常态化开展项目集中开工,125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09.17亿元,科峰合金、原通石化等55个项目开工,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标准化厂房、华腾乳胶等11个项目竣工147个市重点项目完成投资111.6亿元,顺宝莱新材料、池惠汽车零部件等91个项目开工,乐方食品、乾清电子等60个项目竣工。创新驱动战略深入实施。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3家,总数达5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59家。福美达新材料、亚邦化工等3个项目获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绿源机械等3家企业通过省科技重大专项验收。授权发明专利71件,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2%园区平台推进有力。宣城高新区积极申报省级化工园区认定,试点实施“标准地”改革。晶瑞新材料、精方药业等4家企业获得安徽省专利优秀奖。全年新开工项目63个、投产项目38个,智能制造产业园首批11个项目投产运行。宣州经开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3%,光明大道三期工程建设完工。全年新开工项目32个、投产项目24个。

(五)城乡统筹成效明显,城乡品质持续提升

建管并举提升基础设施。市区一体以全省第一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完成19个老旧小区综合改造,逐步实施生活垃圾分类,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有序推进。建成高标准农田3.6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5.2万亩。S104宣港路、S604朱沈路项目加快建设,完成农村公路扩面延伸工程165公里,基本实现城乡客运一体化。乡村振兴全面起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经济“薄弱村”全部消除,新增集体经济经营性收达10万元以上的村24个、经济强村10个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入选2020中国最美乡村百佳县市,建成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9个。实现改厕大排查问题“清零”和村庄“五清一改”全覆盖,完成农村非卫生厕所改造6142户。

(六)开放改革持续深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迈出新步伐

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全面对接沪苏浙、大力拓展对外合作,商合杭高铁顺利通车,芜宣机场即将试飞,宣州全面迈入“高铁航空时代”。宣绩高铁、宣泾高速加速推进,巷口桥铁路二级物流基地配套路网启动建设。宣州经开区与高淳经开区签订共建协议,加强与高淳区谋划共建省际毗邻地区功能区。南京(宣州)智能制造产业园、皖江现代禽业科技城等项目加快推进。积极对接“一地六县”,推动设立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宣城联动创新区。利用外资稳步扩大,进出口总额增长5%左右。重点改革有序推进。全面深化“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政务服务效能提升10%以上。“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工作成效初显,重点项目立项至开工时限压缩至50个工作日以内推进“56证合一”改革,营业执照、印章刻制、发票认领和社保登记逐步实现全流程网上办理,新培育市场主体8102家。

(七)民生保障不断加强,人民幸福感持续提升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年33项民生工程投入资金17亿元。城镇新增实名制就业130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电子医保凭证全面推广使用。逐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人员基本生活标准双提标。教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新建幼儿园4所,市九幼东方燕园园区等4所公办园和市四小中梁校区开班招生,启动东湖小学建设;完成22所学校校舍设施维修改造,获评安徽省教育强县。扎实推进“健康宣州”建设。全面实施“健康宣州2030规划”,宣城市第四人民医院新院区启用。获评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荣誉称号,省级健康促进区通过省专家组验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97.7%。群众文化活动日益丰富,开展“宣州之声”“乡村春晚”等系列品牌文化活动。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受疫情、汛情的严重冲击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影响,虽经全区上下不懈努力,部分指标完成情况与预期目标仍有差距。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实体经济面临困境。部分中小企业仍处于疫后恢复期,小微企业活跃度低,企稳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内需动力不足。一方面项目开工不多、不快、不大,投资增长压力前所未有;另一方面,现代服务业层次不高,占比较高的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支撑动力明显不足,消费回补慢于预期。三营商环境还需进一步优化和改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需持续发力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水平与人民群众期望还存在一定差距,脱贫攻坚成果巩固和乡村振兴还有大量工作要做。这些都需我们直面问题、聚焦短板、精准施策,下大气力认真解决。

二、《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编制情况

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纲要。根据《中共宣城市宣州区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总体要求,围绕重点问题深化专题研究,深入谋划事关长远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重大改革开放举措和政策。坚持“开门编规划”,通过六轮乡镇园区、区直单位征求意见,三轮政协智库成员、“两代表一委员”征求意见以及多轮区委、区政府专题汇报,并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共征求意见373条,择优吸纳完善,编制完成《宣州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交本次区人代会审议。《纲要》明确了“十四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和主要任务,并展望到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

三、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21年是“十四五”开篇布局之年,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从挑战看,疫情冲击对经济全球化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影响将持续发酵,美国对我国遏制打压的战略意图不减;国内市场有效需求疲软,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等问题仍将存在。从机遇看中央明确,2021宏观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可持续性,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对经济恢复的必要支持力度,我区经济增速有望延续2020年第四季度增长态势,甚至出现强劲回升,同时区域协同发展将更为深化,我区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2021年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坚持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毫不放松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全面掀起“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高潮,继续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方位对接融入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整体推进改革开放,强化科技创新力量。壮大“3+5”产业体系,夯实农业基础,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着力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坚定地朝着经济强、百姓富、生态美的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宣州进军

综合分析发展环境和自身条件,初步建议2021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区属生产总值增长8.5%,力争9%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5%,力争10%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5%,力争10%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7.5%,力争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力争8.5%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经济发展水平;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降低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2021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建议做好以下七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聚焦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积极投身新发展格局

进一步拓展投资空间。集中力量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紧盯中央预算内投资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导向,谋划推进一批强基础、增功能、利长远的重大项目。全年新增谋划储备产业项目不少于200个,非产业项目100个以上。全力提速各领域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50个以上,其中工业项目40个以上,竣工项目不少于45个,投产项目不少于20个。确保源鑫精密模具、凯博瑞真空炉等项目开工建设,虹光新材料、华兴羽绒等项目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工业发展增量。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在强化区内挖潜同时,积极争取上级能耗、土地、环境容量等指标支持,保障重大项目落地建设。扎实抓好高质量招商引资。持续聚力招商引资“一号工程”,瞄定长三角区域重点产业转移机遇,聚焦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等主导产业,在“延链、补链、强链”上下功夫,精准打造产业集群。围绕园区产业发展规划,综合运用产业园运营招商、专业招商、以商招商等方式,推动签约项目快启动、意向项目快落地。确保全年新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135个以上,其中亿元以上项目80个以上。全面释放消费潜力。支持大统华等传统商超拓展“新零售”,探索发展夜间经济、网红经济,鼓励主要商圈和特色街与文化、旅游、休闲等产业相结合。加强企业跟踪服务,确保净增限上商贸单位30家以上。着力加强农村电商服务能力,推行“电商企业+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力促电商销售额增长10%以上。大力推进国家级卫浴出口基地建设。积极培植卫浴、新型建材、农产品等产业集聚区,力争全年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家以上,进出口总额增长5%以上,利用外资增长6%以上。打造长三角生态文化休闲康养旅游目的地,支持水东古镇建设旅游度假区,加快“皖南川藏线”风景廊道建设。

(二)聚焦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培育优良产业生态

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研究制定《宣州区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加快布局“3+5”产业体系,聚焦打造精细化工、智能装备制造、碳酸钙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品牌打造绿色食品、家居卫浴、绿色建材、文旅康养、商贸物流五大特色产业。进一步明晰细分领域产业,探索建立“链长制”,实施“一链一队、一链一图、一链一策”,推动主导产业补链延链强链。继续开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行动,实现优势传统领域集群发展,技改投资增长15%以上。紧抓工业物联网、5G、区块链、云计算等数字产业发展机遇,加快现有企业信息化改造,全面推进“企业上云”。力争战新产业产值增长15%以上,净增规上工业企业40家以上,产值超亿元规上工业企业70家。培育壮大园区平台。宣城高新区全力“以升促建”国家级高新区谋划成片开发项目14个,道路等基础设施项目9个。启动宣城高新区小学、综合医院建设。完成特种管阀产业园项目、立讯二期项目前期工作宣州经开区加速产城融合,启动邻里中心建设,无缝对接南京经济圈及苏锡常转移产业落户,确保30个项目开工、20个投产做优寒亭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打造水阳皖苏合作产业园,提质孙埠智慧家居产业基地,鼓励有条件的乡镇,依托各自优势,建设各具主题特色的小微企业园。强化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深入实施创新主体培育行动,全年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4家以上。启动建设宣城高新区科技创新中心,加快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园区和省创新型智慧园区建设。推进科技企业孵化器、企业技术中心、众创空间、星创天地等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速1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件以上。

(三)聚焦城乡统筹协调,高水平衔接推进乡村振兴

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现有帮扶政策总体保持稳定、分类优化调整。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深化“分类包保、两头对照、三级联动”长效排查整改机制,重点对易返贫致贫人口实施常态监测,精准帮扶、动态清零。用好用活财政、金融、科技、人才等优惠扶贫政策,突出抓好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加快现代农业转型升级。加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确保重要农产品稳定供给。大力发展蔬菜、畜禽、水产、茶叶等特色优势农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确保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8%以上。加强农业和休闲、旅游、养老、体育等产业深度融合,持续推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优化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产业布局。拓宽强村富民渠道。持续巩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有效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探索集体经济与国有资本合作模式,确保经济强村比重稳步增长。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合作社15家以上、家庭农场150家以上。全力抓好稳岗就业,激发低收入人口内生动力,切实促进农民增收。补齐城乡基础设施短板。启动G329孙埠至大汪村段建设,完成S206管家渡至雁翅段前期工作,确保S104宣港路、S604朱沈路建成通车。建成高标准农田2.5万亩、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5.2万亩。统筹协调抓好水阳江中游防洪治理、南漪湖流域综合治理。

(四)聚焦构建绿色发展体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狠抓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深入践行“两山”理念,围绕“生态美”目标,加快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进度。加强扬子鳄保护区等重点生态功能区保护修复,加大水阳江、青弋江等重点水域岸线管护力度,落实长江流域重要支流禁捕退捕长效常治机制。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巩固提升“散乱污”企业整治成果,确保完成空气质量考核任务。深入推进南漪湖水污染治理,进一步强化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安全。实施土壤污染防治行动,加大违法打击力度,坚决防范盗采矿产资源、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等行为。加快提升全域人居环境。巩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和国家卫生城市创建成果。不断提升住宅小区管理水平,聚焦群众需求解决一批物业难点问题。完成24个老旧小区改造。持续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完善垃圾中转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整体推进。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成果,着力解决村庄“脏乱差”问题。建成省级中心村10,改厕1500户。

(五)聚焦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纵深推进改革开放

加快融入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深度参与融入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一体化发展,与长兴、宜兴、高淳、江宁等地在产业转移、平台共建、人才交流、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更高层次合作积极参与长三角九城市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平台、G60重点项目库、采购商联盟、发展引导基金、产业联盟等合作组织建设。常态化对接“一地六县”、安徽自贸区芜湖片区建设,全力投身建设中国(安徽)自贸区宣城联动创新区。探索跨区域物流联运合作,深度对接芜湖京东航空货运超级枢纽港项目建设,谋划建设宣宁芜一体化先导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深做实“模拟审批+告知承诺制”改革,最大限度压缩项目落地前期工作环节,加强相关部门和乡镇、园区间围绕项目审批服务的沟通联络,真正实现项目联动审批。扩大“不见面审批”服务范围,持续开展企业开办便利化等优化营商环境措施,努力实现非涉密事项“一窗受理、一网通办”全覆盖。力争全年新培育市场主体8300家以上。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加强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推行工业用地“标准地+标准房”特色改革,确保宣城高新区、宣州经开区30%以上新增产业用地实行“标准地”出让巩固深化乡镇街道机构改革成果。

(六)聚焦守住安全底线,着力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坚持人物同防,扎实做好境外和国内重点地区来宣人员健康管理,加强进口冷链食品排查管控,坚决阻断疫情输入渠道。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成宣城市中心医院城市检测基地,加快区疾控中心新址建设,全面提升重大传染病监测预警、防控救治能力。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落实防范化解重大风险“1+9+N”各项任务,持续跟踪研判形势变化,完善各项领域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聚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集中攻坚,完善和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治理体系。加快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建设。坚持专群结合群防群治,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宣州、法治宣州。

(七)聚焦民生保障,持续提高人民生活品质

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强化对各类重点群体的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确保城镇新增就业1万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加快新社会福利院建设,继续完善社保体系,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推进社保制度改革,不断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全力推进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扩大优质公共服务供给。完善普惠性学前教育,新建幼儿园1所,市十二幼等3所公办园开园招生,力争东湖小学建成招生。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合理配置,办好职业教育。加快宣城市中心医院特色学科打造和内科综合楼建设。强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加速养老服务业发展,提高普惠性养老服务。同时,加强国防动员、人民防空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推进军民深度融合。扎实做好民族宗教、史志档案、外事侨务、对台、供销、关心下一代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