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宣州区科技局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宣州区科技局> 应急管理> 应对情况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3M/202107-00027 组配分类: 应对情况
发布机构: 宣州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奋力开启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7-26 发布日期: 2021-07-2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23M/202107-00027
组配分类: 应对情况
发布机构: 宣州区科技局
主题分类: 科技、教育
名称: 奋力开启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文号:
生成日期: 2021-07-26
发布日期: 2021-07-26
奋力开启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写在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之际
发布时间:2021-07-26 09:48 来源:宣州区科技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同自然灾害抗争是人类生存发展的永恒课题。”2016年7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唐山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刻指出了我国自然灾害严重的基本国情,系统阐述了“两个坚持、三个转变”的防灾减灾救灾新理念,强调要落实责任、完善体系、整合资源、统筹力量,提高全民防灾抗灾意识,全面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系统阐述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必须牢牢把握的“九个必须”时强调,“新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深刻认识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逢山开道、遇水架桥,勇于战胜一切风险挑战!”
  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防震减灾是国家公共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保障。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按照应急管理部党委的部署安排,中国地震局党组深学细悟笃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谋划推进防震减灾工作,团结带领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转化为推动防震减灾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力,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呈现出令人振奋的图景。
  防震减灾新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地震系统把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灾减灾救灾重要论述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及正在开展的党史学习教育,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加强顶层设计,精心谋篇布局,描绘了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发展的美好蓝图。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始终把满足人民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主动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制,更加注重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机制和社会力量作用,“两个坚持、三个转变”新理念成为引领事业发展的新航向,“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导向成为共识、深入人心。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现代化建设的理论自觉、实践自觉、价值自觉不断增强。
  初心使命更加坚定自觉。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认真践行初心使命,把“防震减灾  造福人民”作为事业发展的根本目的,为人民谋幸福谋安全,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地震安全保障,用担当尽责的实际行动,把“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刻写在老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之中。积极开展地震灾害风险隐患调查和风险防治,完成55条主要活动断层和21个城市活断层探测,实施第五代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取消不设防地区,统筹推进农村民居地震安全工程,妥善应对四川九寨沟7.0级、新疆精河6.6级、伽师6.4级、四川长宁6.0级、云南漾濞6.4级、青海玛多7.4级等多次重大地震。广大干部职工的斗争精神、斗争本领得到锤炼,防范化解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的精神面貌更加坚定昂扬。
防震减灾体制机制不断完善。落实党和国家机构改革部署,主动融入“全灾种、大应急”管理体制,完成人员转隶、职能划转。修订地震安评条例,制修订35部地方法规规章,发布35项国家和行业标准,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首次开展防震减灾法执法检查,督促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全面履行法定职责。出台监测站网规划,深化地震台站改革,不断优化监测预报业务布局。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要求,深化地震安全性评价管理改革,在全国开展地震安全监管大检查,提升全社会地震灾害风险防治能力。防震减灾法治化、规范化、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事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
  防震减灾服务能力不断提升。聚焦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编制完成雄安新区、京津冀协同发展、海南自贸区等地震安全专项规划。服务重大工程建设,完成川藏铁路、浙江海岛核电、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等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900余项,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等1300余项建设工程应用减隔震技术,港珠澳大桥等10余项工程布设结构健康监测和诊断技术系统。圆满完成党的十九大、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庆祝建党100周年等重大活动地震安全保障任务。全国大部分地区地震监测能力达到2.5级,其中首都圈1.0级,东部地区2.0级。国内地震实现2分钟自动速报。
  地震科技创新和现代化建设扎实推进。地震科学研究取得一系列创新性成果,获得国家级奖励2项,省部级奖励12项。电磁监测试验卫星“张衡一号”成功发射,为地球科学研究提供新的技术手段。地震监测预报实验场成功转型地震科学试验场并写入国家“十四五”规划,人工智能地震监测替代传统速报技术优势初显。多项科研成果在国际期刊《Geology》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发表,引起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十三五”期间发表SCI、EI文章2100余篇,同比增长31%。出台推进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的意见和纲要,在山东局、台网中心等7个单位开展试点,地震灾害风险防治、基本业务、科技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建设初见成效。
2021年是“十四五”时期的开局之年,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地震局党组带领全系统干部职工,坚持用系统思维、全局观念、发展眼光科学看待防震减灾工作所处的历史方位,进一步明确“夯实监测基础、加强预报预警,摸清风险底数、强化抗震设防,保障应急响应、增强公共服务,创新地震科技、推进现代化建设”的业务发展思路,提出“政治建局、服务立局、科技兴局、人才强局、依法治局”加强自身建设思路,不断推进防震减灾事业改革发展。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向全体中国共产党员发出号召。党的号召就是前进的方向。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新征程上,地震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将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总体国家安全观,不断满足人民对包括地震安全在内的美好生活向往,坚持防范化解重特大地震灾害风险,全力推动新时代防震减灾事业现代化建设,奋力开启新时代防震减灾工作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提供坚实地震安全保障!

来源:中国地震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