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专项规划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500/202001-00075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 公民 / 公告
名称: 宣城市宣州区“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1-06 发布日期: 2020-01-0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4500/202001-00075
组配分类: 专项规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社局
主题分类: 劳动、人事、监察 / 公民 / 公告
名称: 宣城市宣州区“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20-01-06
发布日期: 2020-01-06
宣城市宣州区“十三五”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规划
发布时间:2020-01-06 15:52 来源:区人社局 浏览次数: 字体:[ ]

 

 

   “十三五”时期是宣州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社会转型和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也是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实现大发展大跨越的关键时期。为顺利完成这一时期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各项任务,立足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际,特制定宣州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十三五”专项规划。

一、“十二五”时期工作成效

“十二五”期间,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严格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工作主线,牢牢把握就业和社会保障两个重点,强力推进城乡居民就业工作步伐,着力完善社会保险体系,努力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五年间,社会保障能力大幅度提高,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得到实惠

1.30.56亿资金惠及民生。“十二五”期间,全区惠及民生就业和社会保障资金30.56亿元。其中,就业再就业资金90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资金170160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资金51500万元、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资金44381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资金23368万元、失业保险资金1800万元、工伤保险资金4247万元、生育保险资金1162万元。为全力落实群众的基本生活保障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2.6.1万名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再就业。“十二五”期间,我区强力实施就业工程,努力扩大就业率。累计培训下岗失业人员1260人、农村劳动力11340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3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398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75万人,为1460名下岗失业人员、返乡农民工提供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有效夯实了民生之本。

3.156153名离退休人员和1350名失业人员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十二五”期间,共为全区30526名企业离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168739万元,为125627名城乡居民发放基本养老金43451万元,为1350名失业人员发放失业保险金1200万元,发放下岗失业人员灵活就业社保补贴和困难慰问金2261万元,确保了离退休人员和失业人员的基本生活。

4.落实病残职工群众医疗保障资金80469万元。五年中,累计为6.72万人次患病职工支付医疗保险费50983万元,其中,个人帐户支出16761万元,统筹基金支出34222万元,为16.05万人次城镇居民报销医疗费22573万元,为227名离休干部和95名荣残军人支付医疗资金2732万元,为2168名工伤人员支付工伤保险费4181万元,保障了职工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

——五年间,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5.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十二五”期间,经过扩面征缴,我区各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不断增加,远远超出我区“十二五”规划制定目标。至2015年底,全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92259人、医疗保险参保61337人、失业保险参保19390人、工伤保险参保41546人、生育保险参保33521人。

6.社会保险待遇稳步提高。五年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稳步提高,基本养老金连续11年增加,至2015年,企业离退休人员月人均养老金水平达到1442元。连续8年调整居民医保政策,至2015年,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一级医院达到85%,门诊大病病种扩大到35,并进一步完善医保门诊统筹。全区定点医疗机构增至46家,零售药店增至236家。

7.社会保险制度进一步完善。十二五”期间,我区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宣政办〔201168号文件精神,解决未参保集体企业退休人员及家属工、临时工基本养老保障等遗留问题,实现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成立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心,全面启动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将39.3万城乡居民纳入社会养老保险政策范围。开展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积极探索完善工作制度,尽力保障被征地农民的生存权益,将被征地农民8835人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畴。全面启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

8.社会保险基金监管机制更加规范。五年来,积极配合各级审计部门开展社保基金专项审计,社保基金审核、报批、内控、检查等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积极主动开展社会保险基金各类专项检查,对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到龄人员、企业退休人员及遗属领取养老保险待遇资格进行认证,严防社保基金流失。成立区社会保险基金征缴信息管理中心,将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5险征缴合署办公,整合了资源,优化了服务。

——五年间,人事人才工作大步前进,人才强区战略新见成效

9.高层次人才比例不断提高。“十二五”末,我区人才总量约为3.9万人,占总人口的4.53%,与“十二五”初相比,人才总量增加了1.05万人。其中,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占人才总量的比例由28.12%增至36.53%;本科以上学历人数占人才总量的比例由20.67%增至33.41%;全区技能人才3941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629人,高层次人才数量明显提高,人才队伍呈现年轻化、专业化,结构更趋合理。

10.人才培训力度进一步加大。五年来,认真落实干部培训规划,持续开展公务员初任培训、事业单位新进人员岗位培训和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继续教育等工作,机关事业单位人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加强对社会办学力量的监督管理,有序开展城乡就业技能培训、创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十二五”期间,共培训公务员5883人次,培训专业技术人员3万人次,培训城乡劳动者1.8万人次。

11.人才服务机制日益完善。“十二五”期间,积极推行“阳光”考务,顺利实施公务员招考、事业单位招聘、人才引进、三支一扶招募等各类考务工作,未发生一起考试安全事件。建立职称评审专家库,进一步加强了高层次人才的选拔和推荐工作。落实《宣州区区直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人才和特殊紧缺专业技术人员实施意见(试行)》,加大了对录用高层次人才奖励政策兑现,人才引进机制进一步优化。

12.人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入。“十二五”期间,在全市率先推行乡镇新进人员分配从高分到低分自主选岗制度和机关事业单位招录(聘)用人单位参与考察机制,进一步推进了人事考试规范化。制定出台《关于全区中小学校岗位设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进一步完善了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制定出台《关于宣州区区属其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的实施意见》,进一步规范了义务教育学校、公共卫生与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工作。扎实开展了机关事业单位人员工资调整、机关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和乡镇公务人员工作补贴等工作。

——五年间,劳动关系逐趋和谐,各种社会矛盾纠纷有效化解,有力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

13.劳动关系和谐稳定。“十二五”期间,认真贯彻执行《劳动合同法》,大力开展中小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彩虹计划”和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春暖行动”,促进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依法签订并认真履行劳动合同。五年来,全区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2%以上。在劳动合同的约束规范下,全区劳动关系逐趋和谐,未发生一起因劳资纠纷而引发的重大群体性恶性事件。

14.劳动仲裁依法调处。“十二五”期间,成立宣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在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宣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16家企业建立劳动争议调解中心(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着力打造便民仲裁和阳光仲裁。五年来,共立案受理劳动争议案件550件,以仲裁调解方式结案382件、以仲裁裁决方式结案168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100%

15.劳动监察执法有力。“十二五”期间,进一步充实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实现了劳动保障监察“两网化”。开展了“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等专项执法检查行动,有力打击和遏制了个别用人单位侵害劳动者合法权益的行为。五年来,日常巡查企业1800,受理并处理各类劳动侵权案件480件,清欠工资、押金、经济补偿金5000万元,督促企业补签劳动合同6000多份,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的稳定。

16.各种信访苗头得到及时化解。“十二五”期间,建立完善了信访维稳工作责任制,积极落实领导开门接访等各项工作制度,并派员常驻群众来访联合接待中心AB岗和区信访局,对群众信访事件做到件件有回应,事事有落实,确保了信访案件法定时效内结案率达到100%,及时将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了萌芽状态。五年来,在重大活动和重要敏感时期,人社领域未发生一起重大越级上访事件。

——五年间,工作机制体制不断创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跨越发展

17.加强了基层劳动就业社会保障平台建设。“十二五”期间,在全区26个乡镇、街道创建标准化人社所,219个村社区建立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67个村和39个社区创建标准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服务站,基本建成区、乡、村三级公共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平台,平台的组织机构逐步健全,服务体制不断完善,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18.加强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联网建设。“十二五”期间,成立了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信息中心,完成了全区26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人社信息联网工作,基本实现了市、区、乡镇街道办事处、社区(村)信息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加大了金保工程建设力度,金保软件于20121015日正式上线运行,社会保险经办服务信息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明显提高。

19.加强了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十二五”期间,投入资金100多万元建成标准化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着力拓展了区人力资源市场服务功能。创设了区人力资源QQ交流群和区人力资源信息招聘版块,实现了企业招聘服务常态化、规范化和信息化。市场开市发来,成功举办现场招聘会94期,提供就业岗位48433个,促成用工企业和求职者达成就业意向23215人次。

20.加强了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十二五”期间,先后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进三解三推动”、“创建优质服务窗口,优化发展环境”、“走进企业、服务发展”、“三严三实”等主题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机关效能和作风建设,系统干部的服务意识、大局意识和创新意识明显提高,有力推动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全面开展。五年来,我区两次获得全省县级政府就业工作先进区,区人社局先后荣获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系统先进集体、全省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先进单位、全省“三支一扶”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连续5次荣获区委、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一等奖,人社系统内2个单位荣获省级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14个单位荣获市级人社系统“优质服务窗口”称号。

二、“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人社领域改革将不断深化,事事关乎民生和大局稳定,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人社工作高度重视,将给予更多的关心和支持。这为我区人社事业的跨越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但同时,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依然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如:

(一)就业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十三五”期间,高校毕业生递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加速,困难人员就业更难,劳动关系错综复杂,结构性失业和劳动力供求矛盾趋于激化,“就业难”和“招工难”问题并存,就业形势严峻,就业工作更加艰巨。

(二)社会保险扩面难度进一步加大。随着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增大,养老金支付负担不断加重。社会转型和历史遗留问题引发的各种矛盾越来越突出,将相继集中于社会保险领域。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激励机制尚不健全,青年农民参保积极性不高。

(三)人才结构不尽合理。全区人才资源虽然有一定“量”的积累,但高层次、高技能和综合复合型人才短缺,急需“质”的提高。人才创业的环境建设相对滞后,区人才市场服务功能和人才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尚不健全,吸纳人才的优势不明显。

(四)劳资纠纷呈快速上升趋势。随着社会经济转型,劳资关系认定和处理将日益复杂。劳动监察执法资源不足,执法强制手段缺乏,行政执法跟不上现实工作的要求。欠薪执法联动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基层基础工作有待加强。基层公共服务平台覆盖面不宽,村一级服务平台运转尚未完全步入正轨。经费短缺、设施落后、工作人员素质偏低的问题,将严重影响基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全面开展。

三、“十三五”时期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十三五”时期,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的指导思想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服从和服务于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坚持人才优先、民生为本为主线,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稳定和扩大就业,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深化工资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人才队伍建设步伐,加强基础基层能力建设,实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二)发展目标

1.实现更加充分和更高质量就业。继续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大力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坚持以创业带动就业。统筹推进高校毕业生等重点群体就业,使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就业结构更加合理,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形成劳动者体面就业的新格局。到“十三五”期末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不低于4万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不低于1.5万人,转移农村劳动力不低于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维持在4.2%左右。实现创业培训2400人次左右,发放小额担保贷款不低于1.3亿元,5年内直接扶持创业不低于1500人,带动吸纳就业不低于1.1万人。

2.全面建成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实现法定人群全面覆盖。建立社会保障待遇正常调整机制,实现基金的安全可持续运行,健全社会保障法制。到“十三五”期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3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41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 14.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达到4.2万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3.8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56万人。

3.进一步充实人才资源。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服务宣州经济社会发展,贯彻实施《宣城市宣州区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力度,实现人才资源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结构进一步优化,人才发展环境不断改善,人才竞争优势更加明显。建成能够支撑和引领我区现代化建设、规模较大、具有强大竞争力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高技能人才队伍。到2020年,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到4.47万人,党政人才总量保持稳定,结构进一步优化,专业技术人才总量达1.5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达0.9万人,高技能人才达0.3万人。完成5万人次的人力资源培训。引进国外智力项目3个,新增省级博士后工作站2家。

4.进一步深化人事制度改革。继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形成符合事业单位特点、规范有序、充满活力的人事管理制度。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落实退役军官安置制度,妥善安置军队转业干部。深化企业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充分发挥市场在工资分配中的决定性作用,健全企业工资分配宏观指导调控体系。

5.进一步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健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工作机制,全面实行劳动合同制度。创新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健全劳动关系矛盾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处理制度,提升劳动争议调整仲裁效能。完善劳动保障监察执法体制。到“十三五”期末,劳动合同签订率达95%以上,企业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达到95%以上。

6.进一步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健全基本公共服务机构,完善设施设备和信息网络,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科学规范服务流程和服务标准,加大系统干部教育培训力度,进一步强化服务队伍建设。到“十三五”期末,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十三五”期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主要指标

指   标

“十二五”期间

“十三五”期间

一、就业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

6.1万人

4万人

2.城镇登记失业率

低于4.2%

低于4.2%

3.新增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

1.75万人

2.5万人

二、社会保障

 

 

4.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9.2万人

13万人

5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

39.3万人

41万人

6.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96%

99%左右

7.失业保险参保人数

1.94万人

2万人

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

4.15万人

4.2万人

9.生育保险参保人数

3.35万人

3.8万人

10.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

---

56万人

三、人才队伍建设

 

 

11.人才资源总量

3.9万人

4.47万人

12.专业技术人才总量

1.12万人

1.5万人

13.高技能人才总量

0.16万人

0.3万人

四、劳动关系

 

 

14.企业劳动合同签订率

92%

95%以上

15.劳动人事争议仲裁结案率

95%

95%以上

16.劳动保障监察举报投诉结案率

100%

100%

注:各类社会保险参保人数为当年实际参保人数,不含自然减员。

四、“十三五”时期主要工作任务

——实施就业优选战略,努力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积极落实就业优惠政策。进一步加强对灵活就业、新的就业形态的政策支持。加强就业政策与教育、劳动关系、社会保障等政策的衔接。加强各类群体就业政策的协调。加强创业教育和创业培训,加大小额担保贷款等创业资金支持。围绕服务企业、服务发展,在区经济开发区产业园建设就业和创业孵化基地,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扶持,努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业促进就业。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充分发挥失业保险预防失业、促进就业的功能。

专栏就业创业促进工程

就业和创业孵化建设项目。在区经济开发区建设宣州区青年创业园项目,总用地面积312亩,总建筑面积达24万平方米,吸纳入驻企业达50家,带动就业3000人。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建设和运营孵化器、创业园、创意园等各类创业基地或多层标准厂房,为小微企业提供创业指导、市场开拓、企业管理、政策咨询、权益维护等社会化服务。

2.统筹做好重点群体就业。继续把高校毕业生就业摆在就业工作的首位。畅通就业渠道,结合产业转型升级开发更多适合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健全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服务保障机制,支持大学生到城乡基层和中小企业就业。加强就业指导和就业见习。促进农业富余劳动力有序外出就业,鼓励就地就近转移就业,扶持返乡创业。实施就业援助计划,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和长期失业者就业。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实施精细化的分类帮扶和实名制动态管理。

3.加强就业服务能力建设。全面推进公共就业服务精细化、专业化、信息化和标准化建设。制定实施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工作人员能力提升计划。建设功能完善、运行有序、服务规范的人力资源市场(设有咨询服务台、信息发布区、综合服务区、职业指导区、招聘洽谈区、人才引进和代理服务区、等侯休息区),实现公共就业人才服务常态化。

专栏3 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工程

人力资源市场标准化建设项目。依据省市有关规定,制定区级人力资源市场服务标准体系,规范人力资源市场秩序,提升公共就业人才服务能力。

4.强化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以就业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把职业培训工作纳入促进就业创业整体工作进行部署和推动。在“国家级重点职高和国家级改革发展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建设公共职业训练基地,大力开展各种形式的就业技能培训、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惠民生提供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优化教育结构,科学布局中等职业学校,使专业结构更加科学合理,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的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建设管理、生态文明建设、文化旅游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鼓励区内企业加强与区内外职业技术学校的合作交流,开展“校企合作”,增强职业培训和人才培养实用性与实效性。完善职业培训政策,加大培训补贴资金投入,规范补贴资金使用。强化职业资格管理,畅通劳动者职业技能发展通道。

专栏4 人才服务能力建设工程

公共职业训练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在宣城市信息工程学校建设宣州区公共实训基地项目,总建筑面积达1.1万平方米,总投资达5000万元。发挥其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技术创新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力争将公共实训中心打造成为我区综合、开放、共享的学生实训中心、技能培训中心、技术研发中心和技术服务中心。

——推进社保体系建设,努力实现全民覆盖、更加公平和可持续发展

5.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制度。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逐步提高基础养老金标准和替代率水平,坚持个人账户实账积累。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关系转移衔接措施。整合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政策。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门诊统筹,健全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筹资机制,全面推进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深化医疗保险支付制度改革。完善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关系转移接续措施。完善异地安置退休人员就医管理服务和协作机制。规范生育保险政策和管理。完善失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办法。完善工伤保险制度,解决高风险行业、职业工伤职工保障不足等问题。

6.实施全民参保登记计划。依法扩面征缴。建立完善社会保险业务基础数据库。进一步完善居民、个体从业人员和农民工等群体参保政策。进一步完善参保激励机制,完善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补贴政策。依法加强对从业人数和缴费基数的稽核,强化申报缴纳制度,规范申报、核定制度。

7.规范社保基金运行。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预算编制工作。完善社保基金监督和内控体系,健全社会保险欺诈查处和防范体制机制。根据省、市统一部署,完善各项社会保险费率,建立与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挂钩的筹资机制。根据上级统筹,健全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待遇确定和调整机制。稳步扩大基本医疗保险保障范围,保障基本需求,抑制不合理支出。

8.建立高效便捷服务体系。理顺经办管理体制,整合经办管理服务资源,合理配备管理服务人员。完善“五险合一”经办管理模式,推行参保登记“一站式”服务和“综合柜员制”,加强业务档案规范化管理,不断实现更加高效便捷优质服务。

——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建设更高素质人才队伍

9.加强公务员队伍建设。开展公务员日常登记管理工作,加强公务员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完善公务员考核评价体系,推行考核结果与晋升职务、职级、健康休养等挂钩,充分体现激励作用。探索建立符合区情实际的科级以下公务员合理流动机制。

10.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选拔和引进工作。推荐评选各级各类专家和学术技术带头人等拔尖人才。加强引进国外智力项目、申报设立省级博士后工作站。健全完善适合区情特点的人才流动开发相关制度和优惠措施。鼓励支持事业单位和企业根据自身情况,围绕我区重点产业、重点行业和重点学科,采取聘请兼职、技术入股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急需紧缺人才,服务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名师、名医、名家”工作室建设,发挥名师、名医、名家等高层次人才的示范引领作用,提升本土优秀人才综合素质。

11.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统筹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制度,完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和聘期管理办法。按时完成高中级职称申报评审和各类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组织报名工作,严格落实职称申报推荐工作程序。

12.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技能人才工作的意见,认真抓好人力资源素质提升计划的实施。深入实施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做好就业技能培训、企业在岗技能提升培训和创业培训。加强职业教育,整合教育资源,以市区职业技术学校为依托,稳步推进高级工、技师培训,重点做好中级工教育,加快培养各级各类技术工人。

专栏人才培养引进工程

◆专业技术人才知识更新继续教育项目。开展专业技术人员全员继续教育,提高我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使专业技术人员得到与科技进步、岗位要求和个人发展相适应的培养与训练,知识结构及时更新,创新能力全面提高。

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项目。选择科技和技能含量较高的产业和大型骨干企业,建设5家“技能大师工作室”,为高技能人才开展技术研修、技术攻关、技术技能创新和带徒传技等创造条件,推动技能大师实践经验及技术技能创新成果加速传承和推广。

——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形成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机制

13.深化公务员管理制度改革。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职级与待遇挂钩制度。加快建立专业技术类、行政执法类公务员和聘任人员管理制度。完善基层公务员录用和管理制度。坚持妥善安置、合理使用、人尽其才、各得其所的基本原则,积极推进政策制度创新,妥善解决军官退役后的安置、管理和服务工作。

14.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推进人事分类管理,重点推进从事公益服务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与建设工作。完善不同类型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和最高等级的调整办法,加强事业单位特设岗位设置管理指导。进一步完善聘用制度,加强聘用合同管理。实现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全覆盖。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与竞聘上岗制度。进一步完善事业单位考核奖惩制度,充分发挥奖惩在人事管理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

15.深化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公务员(参公)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规范激励性工资,完善绩效工资分配机制,有效发挥工资激励作用。规范改革性补贴的发放。建立健全机关事业单位工资水平正常调整机制,不断优化机关事业单位工资结构。推进企业工资决定和正常增长机制建设。完善工资支付保障制度,建立从源头上全面治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的长效机制。

——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

16.加强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宣传。进一步加大劳动保障法律法规教育培训,指导企业建立健全劳动规章制度。加强对企业实行劳动合同制度的监督、指导和服务,在用工季节性强、职工流动性大的行业推广简易劳动合同示范文本。加大对产业结构调整中劳动关系处理工作的指导力度。加强劳动标准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实行特殊工时制度的审批管理,督促企业依法安排职工休息休假。指导企业制定实施科学合理的劳动定额定员。依法加强对劳务派遣的监管。

17.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仲裁工作。全面推进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建设。成立宣州区劳动人事争议仲裁院,进一步推进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机构实体化建设和调解仲裁队伍专业化建设。积极推进乡镇街道、企事业单位调解组织建设,努力构建多渠道、多层次、多样化的调解工作组织网络。进一步简化优化仲裁办案程序,改进创新仲裁办案方式,加大终局裁决力度。加强与人民法院沟通,积极推动裁审有效衔接。

18.加强劳动保障监察工作。继续推动“网格化”、“网络化”建设,夯实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基础。进一步完善劳动保障监察工作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大劳动保障监察日常巡视检查力度,以劳动合同签订、工资支付、社会保险费缴纳、职业介绍为重点,严厉打击使用童工、强迫劳动、非法中介、恶意欠薪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清理整顿人力资源市场秩序和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等专项执法检查,整治非法用工,打击违法犯罪。健全完善劳动关系群体性事件的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

——加强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全力保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9.加强平台建设。按照整合、补缺、标准化的原则,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加快基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设施建设,普遍建立一站式公共服务平台,集中提供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坚持新建与改扩建相结合,在确保建设规模和功能设置的情况下,支持通过购买方式充分利用、整合现有设施,提高综合利用效率。鼓励支持街道(乡镇)、行政村(社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公共服务站(窗口)与当地其他公共服务设施共建共享。到2020年,基本实现区级、乡镇级、村级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综合服务平台全覆盖。

20.加强信息化建设。加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将信息网络进一步延伸到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基层服务平台,加强信息化对提高基层管理服务平台能力的支撑,实现管理服务机构网络“全覆盖”。完善信息化管理制度、机制体制、标准规范和安全保障体系,确保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快速、协调、安全、可持续发展。加大金保工程和社会保障卡发行工作,实现社会保障卡在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等社会保险的应用,并与就业服务、劳动关系、社会救助等信息共享。

 

专栏6 公共服务能力提升工程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项目总建筑面积约11800平方米,其中建设(购买)内容主要包括区级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4000平方米左右;改扩建(购买)26个乡镇街道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中心,每个服务中心建筑面积300平方米左右,总建筑面积约780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约为6000万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化建设工程。建设覆盖全区、联通城乡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信息网络;建设统一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应用系统;建设统一的网络安全信任体系,建设数据安全灾备中心;完善社会保障卡功能,全面发放加载金融功能社会保障卡。

21.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大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力度。在资金管理、项目管理上,建立和完善制度,严格执行有关规定。转变政府职能,切实加强作风建设,做到勤政为民、廉洁奉公。深入开展“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机关建设和“优质服务窗口”创建活动,努力建设一支服务意识强、工作效率高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干部队伍。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对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工作的组织领导,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的困难和问题,加强规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推动有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工作配合,形成各司其职、相互支持的规划实施体系。

(二)加大财政投入。建立健全政府对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的正常投入机制,保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需要,确保重大项目实施。逐步提高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达到合理水平。

(三)强化规划实施。做好年度计划编制工作,加强与规划的衔接,逐年落实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建立健全规划实施监测、评估、考核机制,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监测评估、绩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