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索引号: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6-09-27 发布日期: 2016-09-27
索引号:
组配分类: 经济社会发展年度计划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名称: 宣州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
文号:
生成日期: 2016-09-27
发布日期: 2016-09-27
宣州区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6年计划
发布时间:2016-09-27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一、2015年计划执行情况
2015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一年来,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和发展改革任务,全区上下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按照区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工业突破年”为抓手,以民生保障为根本,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和环境建设,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一)区属经济持续发展
2015年预计实现区属生产总值 225亿元,同比增长   9%。财政收入33.43亿元,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下降6.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亿元,增长12.5%。实际利用外资1.04亿美元,增长23.7%。进出口总额1.51亿美元,增长2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733元,增长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13元,增长10%。人口自然增长率2.49‰,城镇登记失业率3.2%,均控制在计划目标内。节能降耗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二)工业经济运行良好
启动实施“调转促”工作,统筹推进“465”行动计划。深入开展“工业化突破年”、“百名干部联百企”活动,设立工业转型创新专项资金和企业转贷基金,建立健全“两区四园”企业困难清单办理销号制度,全区工业经济运行良好。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3家,总数238家,其中超亿元企业43家;实现规上工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9.8%;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32亿元,增长5%;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工业技术改造投资35亿元。加快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发展,积极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祥利机械、金宏化工等一批重点企业建成投产,海蓝生物科技、宣海棠药业等8家企业获批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总数达26家,实现产值37亿元,增长57%。美乐柯制冷、亨泰电子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晶瑞新材料等3家企业获省“专精特新”企业;亚邦化工、欧帝斯卫浴2家企业获省“两化融合”示范企业;刘郎食品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并获省重大科技专项;博瑞特工业设计中心获省级认定;宣酒被认定为省级工业精品。新增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家、高新技术产品15个。新增授权发明专利15件,精方药业获省专利金奖。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2个、著名商标7件、知名商标6件。
(三)农业产业稳步发展
农业规模稳步提升。实现农业总产值68.3亿元,增长5%。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9亿元,增长8%。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家,省级以上总数达16家;新增农民合作社30家、家庭农场129家。农产品种养结构继续优化,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粮食种植129万亩,粮食总产53万吨,实现“十连增”。油菜种植19万亩,产量3.3万吨;蔬菜种植17.8万亩,产量24.9万吨;水产养殖27万亩,产量6.5万吨;出栏肉禽7500万只、生猪21万头,肉类产量13.1万吨、禽蛋产量1.1万吨;种烟8.2万亩,产量19.6万担;苗木花卉种植13万亩,林业产值突破90亿元。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已接受评审,整合资金5500万元,流转土地4222家,实现总产值12亿元。黄渡“四化同步”试验区规划通过初审,安徽中烟焦甜香“天都”原料加工中心建成投产。寒亭镇入选国家生态镇,孙埠镇、溪口镇获批省级生态乡镇,水阳镇朝阳村、寒亭镇义兴村获批省级生态村。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1.97万亩。洪林镇、文昌镇获批省级森林城镇,孙埠镇建国村、养贤乡大山庵村等13个村获批省级森林村庄。美好乡村建设有序推进,建成13个省级中心村,整治50个自然村。农村清洁工程长效管理机制普遍推行,12个乡镇全面实现市场化运作。
(四)服务业健康发展
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实现服务业增加值118亿元,增长9.1%。新增限上商贸企业17家,总数达138家;新增外贸出口企业10家,总数达63家。商贸服务业稳步发展,国购广场、星隆国际等城市综合体不断繁荣。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全区电商年销售额突破10亿元,“三只兔子”居家拖鞋年销售额超亿元,“杰奥思琳”女装皮衣连续四年全网销量第一。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实现乡镇全覆盖。“宣州旅游”官方微信正式上线。水阳镇入选省首批“千年古镇”,水东镇前进村荣获“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全年接待游客640万人次,增长23%,实现旅游收入24亿元,增长28%。制定实施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亚邦化工主板签约,美乐柯制冷、万佳建材、百草工贸新三板签约,刘郎食品、华卫集团在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挂牌。发行“敬亭壹号”融资产品、宣酒集团非公开定向债务,直接融资超3亿元。浦发银行宣城分行、国元农保宣州支公司开业运营,湖商村镇银行增设4家乡镇支行。金融机构新增贷款44亿元,贷款余额增长15%。瑞丰(农业)担保公司累计担保贷款27笔2745万元,2家农村惠民金融服务室开业。实行“先照后证”、“三证合一”、“一照一码”,134项工商登记事项前置改后置。
(五)招商平台发展加快
“两区四园”建设进一步加快,招商平台作用凸显。宣州经济开发区峡山北路、百寿路、安国东路建成,“八纵五横”循环道路网基本形成,220千伏军塘变电站投入运营,昭亭北路跨铁路立交桥建成使用,中科热电联产、徽商世纪城等配套项目顺利推进。狸桥经济开发区依托汉普森电梯、泰力磁业等重点企业,着力打造“两个小产业园区”。宣州工业园和水阳、水东、寒亭、向阳等4个乡镇园区积极盘活资源,完善基础设施,加快产业集聚。全区组建12支专业招商分队开展驻点招商,成立区专业招商考核中心,加强招商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招商活动在线管理系统作用,健全外出招商和项目落地量化考评制度。全年区领导带队外出招商185次,调度推进项目落地322次。亨旺石墨烯、美诺华药业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全年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190个,开工项目175个,竣工项目81个,投产项目76个,利用省外资金132亿元,完成招商引资固定资产投资67亿元。
(六)项目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推进“百名干部联百项”活动,坚持项目并联审定制度,项目质量得到提升,全年预审项目58个,准入44个,总投资59亿元。集中谋划了一批重点产业、基础设施和民生工程项目,全年编制谋划“十三五”规划项目891个、总投资240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332个、总投资989亿元。汉普森电梯、立得成革业等61个项目列入省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2.9亿元。白马风电场、台利节能保温材料等61个项目列入市亿元以上(工业5000万元)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0亿元。全区1000万以上重点项目211个,其中工业项目102个,总投资329亿元,增长16%;主导产业项目32个,总投资48.9亿元,增长20%;东海汽车转向部件、新洲钢业等38个项目竣工投产。大力开展新塘羽绒产业园、国投电厂灰场等市重点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征收土地3238.2亩、房屋12.2万平方米。建设保障性住房1706套。1100千伏准东-华东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和110千伏阳江变、沈村变项目开工建设。启动商合杭铁路(宣州段)建设工程。宣泾一级公路改造完成主体工程并通车,宣狸高速、水阳江航道综合开发、县乡道升级改造、村级公路网化工程有序推进。农田水利建设步伐加快,投资4.14亿元,建设各类水利工程4764处,改造高标准农田18.3万亩。投资1.04亿元,完成38.8公里县乡公路改建及76.3公里村组道路畅通工程。
(七)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全面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完成投入11.14亿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40.7万人,发放养老金1.18亿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8.9%,支付统筹基金5462万元。新农合参合率达101.3%。城乡低保、五保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及生活无着落人员等弱势群体生活待遇进一步提高。稳步实施学前教育和市区学校建设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投入5280万元,“改薄”学校77所。市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国家发展改革示范学校通过省级验收,市生物工程学校成功创建省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市一运会我区金牌数、奖牌数和总分均居第一。获批皖南(县域)国家体育产业基地。成功申创“中华诗词之乡”。“百场文艺下基层”活动项目获评全省群众文化优秀项目。建设完成254个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电村村通工程。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成投资4668万元,解决8.61万农村居民和1.21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问题。宣城中心医院新院址主体工程完工。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加快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成立全市首家居家智能养老服务中心。对13个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脱贫4286户,减少贫困人口6513人。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各项工作长效机制,深入开展餐饮燃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消防安全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排查整治工作。国防动员与国防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区工商联荣获全国“五好县级工商联”。工会、共青团、妇联、供销、物价、档案、消防、老龄、残疾人、老干部、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全面加强。
二、2016年计划(草案)
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发展的基础之年。当前,国内外环境将发生新的变化,形势错综复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任务,提高投资有效性,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增强持续增长动力;安徽在全国率先开展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实施加快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行动计划;宣城加快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六年并进、六城同创”效益逐步显现,扩大了城市辐射力和影响力。这些都有利于我区发挥区位、资源、生态优势,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新型城镇化,促进商贸服务、现代农业、教育文化、生态旅游、健康休闲等全面发展。综合考虑,建议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为:
——区属生产总值增长8.5%左右;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
——财政收入增长4%左右;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9%;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
——进出口总额增长10%;
——利用外资增长10%;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
——节能降耗、大气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完成市定目标。
三、2016年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措施
实现2016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预期目标,必须坚持“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保持经济稳定较快增长为目标,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调转促“465”行动计划为抓手,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民生保障为根本,着力工业经济、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和改革创新“四个突破”,努力实现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推进转型升级,突出工业主体地位
突出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持续推进“工业突破年”活动,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实现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规模和层次同步提高,传统产业的质量和效益同步提升。依托现有产业基础,以亨旺、晶瑞、华纳、新威华、精方、美诺华等重点企业为支撑,着力培育建设新材料、碳酸钙、医药化工三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积极争取新材料基地跻身省第二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基地。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提升自主创新能力,支持建林机械、汇昌新材料等企业建设工业设计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助推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科研生产和维修领域。加快装备制造、绿色食品、精细化工、纺织服装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重点企业围绕工艺优化、产品升级、设备更新等方面,加大技改投入力度,延伸产业链,提升产品附加值。推进“两化融合”,引导传统产业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模式,推广应用节能减排、清洁生产技术,开发新产品,推动传统产业低碳化、高端化发展。鼓励中小企业有效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成果,实施精细化管理,与大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培育发展“专精特新”企业。鼓励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加大落后过剩产能淘汰力度,推进绿色化发展。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0家,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新增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6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0%。
(二)拓展发展领域,壮大服务业规模
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建设为抓手,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做大做强服务业。加快城乡商贸发展,推进万达广场等项目建设,筹建宣州经济开发区物流园区,推动保税物流中心和无水港建设。大力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搭建农村、跨境和移动电子商务三大平台,打造“电子商务+实体商贸+物流配送”融合联动的电子商务产业带。鼓励实体店与电子商务融合发展,推广“网订店取”、“网订店送”等新型配送模式。支持卫浴等进出口优势产业做大做强,向标准化、品牌化发展。建设对外贸易综合服务平台和宣州经济开发区保税仓库,引导区内企业进入加工贸易产业链,利用保税加工方式进行生产。加快科技服务体系和服务能力建设,构建一批市场化、专业化、集成化、网络化的众创空间和新型科技孵化器。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加快养老、托幼、文化、健身、医疗、家政、维修、配送、物业管理等社区服务业发展。推进城乡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标准化和规模化。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0家。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优化“三区一带”布局,加快水东大景区、溪口景区、狸桥片区项目建设。培育旅游市场主体,创建省级优秀旅游乡镇(乡村旅游示范村)3个、4A景区1家、3A级景区2家以上,全年实现旅游收入超28亿元。积极传承和推广宣笔、宣扇及皖南皮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升级宣酒、水东蜜枣等旅游商品知名品牌。强化旅游营销,推动文化旅游业从传统观光型向休闲度假型、深度体验型转变。
(三)转变发展方式,做优现代农业
按照“规模、结构、转化、合作”的总体思路,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加强农业生产基地建设,规范流转土地3万亩,稳定粮食产量,建设高标准农田,新增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支持家庭农场、专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产业化联合体等经营主体发展,新增农民合作示范社15家、家庭农场100家,培育产业化联合体10个。深入推进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试点县建设,确保不发生重大疫情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积极争创洪林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洪林农产品(食品)加工产业园,重点发展畜禽、粮油、蔬菜及特色农产品精深加工,完成90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黄渡“四化同步”实验区建设,实施“烟稻轮作”,建设现代烟草农业样板区;建设沪皖烟草高科技示范园、鄂皖现代烟草农业示范区,发展皖南特色烟叶。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积极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合作和交流,建立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产学研合作平台。大力开展测土配方施肥、病虫害防治、农作物新品种等农业实用技术推广,推进农业科技进村入户到田。积极推广农业机械化,重点在机插秧、秸杆利用、林特产业的机械化生产等薄弱环节取得突破。鼓励企业实施农业物联网和电子商务建设,并由生产环节向农产品供应链延伸。新增省级以上知名品牌2个,认证农业“三品一标”10个。
(四)加快园区建设,提升招商引资水平
坚持“集群发展、绿色发展、产城融合”原则,明确“两区四园”功能定位,实施错位发展,优化功能布局,大力推进园区转型升级,增强园区集聚和承载能力。宣州经济开发区扩区2.9平方公里,加快宣州自来水厂、敬亭佳苑三期等配套项目建设,完善宣南铜高速宣城北出入口服务配套功能,无缝对接宣宁经济带。确保全年25个项目开工、27个项目投产,启动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申创工作。宣州工业园区实行“腾笼换鸟”,注重做优存量,提升空间效益,打造精品高效园区,确保全年5个项目开工、7个项目投产。狸桥经济开发区盘活现有资源,强化精准招商,加快实现“去筹转正”,确保全年10个项目开工、10个项目投产。水阳、水东、寒亭、向阳四个乡镇园区立足规划定位,完善基础设施,推进项目建设,实行错位发展。建立招商引资政策“一单清”,调整招商考核体系,引导招商项目按产业定位分类入驻“两区四园”,加速产业集聚。完善招商项目异地落户利益分配机制。完善《主导产业招商目录》,坚持驻点招商制度,加强与各类投资、咨询、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以商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产业招商、精准招商,鼓励区内企业“二次创业”。引导新落户企业购买、租用存量资产,提升资源利用效率;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开展战略合作;继续实施“凤还巢”工程,吸引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兴业。全年引进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90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利用省外资金132亿元,完成招商固定资产投资65亿元。
(五)统筹城乡建设,推进新型城镇化
围绕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大力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积极争创国家文明城市,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功能区规划,走以人为本、优化布局、生态文明、文化传承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深入挖掘乡镇特色优势,规划建设产业、文化和旅游功能叠加的特色小镇。推行精细化管理,提升城镇承载力、辐射力和吸引力,引导人口集聚,提升城镇化率。按照镇级市标准建设水阳、狸桥两个全国重点镇,建设水东、孙埠两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加快推进洪林、杨柳等国省道沿线乡镇城镇化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推进1100千伏准东-华东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和110千伏阳江变、沈村变等重点电力工程建设。启动宣港、宁泾、国道329(孙埠至水东)一级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开工建设杨华路周王至溪口段二级公路。全力保障皖赣铁路扩能改造、商合杭高铁、狸宣高速、国道318双桥至十字铺(宣州段)一级公路改造、水阳江航运综合开发等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城市规划区范围内通公交。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实施县乡公路畅通工程、撤并建制村路面硬化工程、村级道路加宽工程和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启动境内港口湾水库灌区工程建设项目。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力争解决8.92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新建和改造农村公用变台区200个,新建和改扩建10千伏线路20条,解决3万农户用电难问题。推进美好乡村建设由“以点为主”向“由点带面”转变,突出综合环境整治,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成9个省级中心村,对9个乡镇政府驻地建成区和65个自然村进行整治。
(六)加强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入
进一步强化项目带动意识,以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为抓手,立足补短板、增后劲,不断扩大有效投入,拉动经济社会发展。深入开展“项目提质提效年”活动,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实行项目分层分级分类调度。坚持和完善重大项目调度和服务机制,切实加大项目推进力度,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竣工。坚持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制度,建立项目“落地清单”,强化项目推进过程监管。围绕主导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等领域,出台项目编制指导目录,推进实施一批重点项目。推动水东大景区旅游开发、泰石岩棉等项目开工建设,促进中科热电联产、美诺华药业等项目加快建设,海通模具、大贯纤维等项目竣工投产。加大项目争取,围绕国家投资导向,及时做好与省、市对口部门的汇报衔接,充实和完善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库。做实做细申报项目的土地、规划、环评等前期工作,确保申报项目能够按时开工建设,提高项目争取的成功率,争取更多的项目列入中央、省投资计划。列入省重点项目40个,列入市重点项目50个;列入区5000万元以上重点调度项目100个,力争新开工项目50个、竣工项目50个。
(七)强化要素保障,增强经济发展活力
建立产业扶持政策体系,设立产业发展专项基金。改革存量资金管理,对统筹使用的存量资金建立任务清单,提高财政管理绩效。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探索推进网上办事平台建设。动态调整政府权力和责任清单,完成权力清单运行平台建设。完成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农房抵押贷款试点,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启动国有林场改革,加快集体林业综合改革试验示范区建设,稳妥推进供销合作社综合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全面实行“三证合一”、“一照一码”。深化政银担合作,全面开展“税融通”业务,发展普惠金融,突出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撬动功能,创新融资方式,推广PPP等合作模式。加快地方金融体系和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扩大村镇银行网点覆盖面,做强农业融资担保平台。2016年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落实企业上市三年行动计划,加大企业上市培育,实现“新三板”挂牌企业3家。修编全区第二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第三轮矿产资源总体规划。加大建设用地报批力度,获批建设用地指标不低于1000亩。加强项目用地供后监管,进一步清理批而未供和低效、闲置土地。依托市信息工程学校、生物工程学校,推广“订单”培养,健全企业用工服务联动机制。
(八)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继续实施33项民生工程,确保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80%以上。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开展精准扶贫,确保标准下3.1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各项社会保险覆盖面。建设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推进公建民营养老机构建设管理模式。抓好高校毕业生和就业困难群体就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7600个。投入4436万元,“改薄”学校31所。全面启动普及15年基础教育,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市信息工程学校创建国家改革发展示范学校通过国家验收复核。积极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产业基地建设。加强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开展区域医疗服务共同体试点,推动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宣城中心医院迁址并投入使用,加快推进市第四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和妇女、老人关爱服务体系。强化社会治理,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实现农村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全覆盖。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全面启动“七五”普法工作,深入开展“法律六进”,整合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司法行政资源,构建公共法律服务体系,推动法治宣州建设。加大安全监管执法力度,强化隐患排查整改。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文明城市建设,壮大志愿者服务队伍,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做好国防动员、民兵预备役和人防工作,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物价、消防、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工作,推动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福利事业加快发展,努力构建和谐幸福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