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无障碍
  • 长辈版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网站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首页 > 区政府> 政府工作报告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1501-00008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5-01-06 发布日期: 2015-01-06
索引号: 113417030032497338/201501-00008
组配分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机构: 宣州区人民政府
主题分类: 综合政务
名称: 宣州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文号:
生成日期: 2015-01-06
发布日期: 2015-01-06
宣州区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2015-01-06 00:00 来源:宣州区政府 浏览次数: 字体:[ ]

宣州区人民政府区长  余宏汉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4年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区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紧紧围绕“市区一体”发展主线,全面把握“稳中求进”总基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提升年”活动为抓手,扎实开展“五年并进”[1]活动,奋力拼搏、共克时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预计,实现区属生产总值206亿元,增长9.5%;财政收入32.13亿元,增长3.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1.9亿元,增长5.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8亿元,增长15%;规上工业增加值48亿元,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3亿元,增长1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100元,增长10.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900元,增长11.5%。
──发展质量有效提升。财政税收过度依赖房地产、再生资源现状基本改变;“工业强区”战略效益逐步释放,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26.5%,全年实现工业税收6.5亿元,总量占财政收入20.2%,提高3.8个百分点;做实外贸实体企业,新增自营出口实绩企业5家,实体企业进出口1.15亿美元,增长35%,增幅居全市第一。三次产业比重由19:46:35调整为17:47:36,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项目带动作用明显。牢固树立“发展为先、项目第一”理念,谋划储备各类项目295个,众阳水泥、祥龙钢构等亿元以上重大项目建成投产,星隆国际、大润发等商业综合体建成营业,皖赣铁路扩能改造、水阳江下游综合治理、宣城客运总站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宣狸一级公路正式通车,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环境逐步优化。
──区域影响不断扩大。成功承办全国现代烟草农业建设现场会、全国茶叶生产与加工机械化作业现场会。获评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全国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先进县、全国标准化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区、全省动物卫生监督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江淮杯”三等奖、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县、全省教育强区、全省首批妇女儿童发展“两纲”[2]实施示范区。
一、抓改革、求实效,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各项改革有序推进。深入实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完成178个村88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测绘和公示;新增流转土地3.3万亩,总面积达30.9万亩;农村集体土地“三权”[3]发证工作有序推进;瑞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开业运营;启动农村金融服务室建设;花园村成为省“股改第一村”,巷口桥村、昭亭及九同社区试点农村集体“三资”新型经营模式;组建济川、双桥两个新型基层供销社;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建立权属明晰化、投入多元化、服务社会化新机制。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机构改革,完成工商、质监、食药监职能整合,成立区市场监管局;政务服务标准化体系建成;启动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10%,压缩平均审批时限15.1%;建立政府性债务管理、预警、偿债风险金制度,启动首批9个项目政府购买服务试点,施行乡镇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推进区乡财政一体化建设。基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有序推进。
有效投入不断扩大。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出台《宣州区主导产业发展指导目录》,建立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合同审查备案制,审批、核准、备案投资项目158个73.2亿元,其中并联审定准入项目56个30.25亿元。汉普森电梯等59个项目列入省“861”行动计划,完成投资27亿元;泰山石膏、宣酒小窖酿造基地等84个项目列入市“提质提效年”重点项目,完成投资64亿元。优化招商引资工作机制,开通全市首个微信招商平台,招商项目的质量、体量及产业契合度进一步提升。区领导带队外出招商73次,接待客商考察2770余人次,举办推介活动17场次。全年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5个,台利节能材料、祥利机械等210个项目开工、82个竣工、95个投产,龙源南漪湖风电投入运营,立得成革业等项目当年签约、当年投产;利用省外资金132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8427万美元,增长28%。
两区四园加快发展。聚集各类要素资源,按照“合理布局、土地节约、发展集约”原则,将原“两区十园”调整为“两区四园”[4]。宣州经济开发区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美诺华药业、生物质能源发电供热等项目相继落户,全年28个项目开工、35个项目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8.5亿元,实现总产值120亿元、财政收入4.8亿元。狸桥经济开发区新建35千伏输电线路并网输电,华腾乳胶、泰力磁业等企业先后落户,全年9个项目开工、7个项目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35亿元,实现总产值25亿元、财政收入7000万元。宣州工业园区着力优化产业结构,博瑞特热能锅炉、百纳压力容器等实现转型升级,全年11个项目开工、9个项目投产,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实现总产值26.8亿元、财政收入1.5亿元。水东、水阳及寒亭园区注重产业集聚,累计落户58个项目,全年16个项目开工、13个项目投产,实现总产值15.4亿元。
要素保障更加有力。深入开展“金融服务提升年”活动,落实金融奖扶资金1000万元。成功引进广州越秀产业投资基金。湖商村镇银行、交行敬亭路支行、徽行柏庄社区支行、皖南农商行社区e银行等金融机构开业运营。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18亿元,增长17.3%。全区10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贷款13亿元,5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贷款12亿元,振宣担保公司增资6000万元,担保贷款11亿元。出台企业上市融资扶持办法,万佳石膏在“四板”挂牌上市,宣酒、博瑞特实现股权融资,全区直接融资6.5亿元。扎实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区创建活动,成立区土地收储(交易)中心,重组区土地整理中心。严格执行区长开工令制度,新增项目建设用地推行地票交易,成功交易地票7笔277.5亩、价款2220万元。洪林镇南湖村、黄渡乡峄山村等5个农地整理示范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完成土地复垦项目8个,新增耕地997亩。获批建设用地指标1627亩,清理闲置低效用地1040亩。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9823人,转移劳动力3618人;举办招聘会26场次,帮助企业解决用工5652人,培养高技能人才364人。
二、调结构、促转型,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工业经济增量增效。扎实开展“新型工业化提升年”活动。设立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3000万元企业转贷基金,兑现工业专项奖扶资金1296万元。强化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调度,落实区领导联系帮扶和月问卷调查制度,梳理问题158件、解决146件,辖区企业平稳“度冬”,发展态势良好。卫生洁具基地入选省级外贸转型升级专业示范基地,建林机械、福美达新材料获批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宣酒集团跻身省民企纳税百强,亚邦化工被认定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精方药业、乾坤回转支承等5家企业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全区新认定高新技术产品13个,专利申请532件,授权195件。争创著名商标5件、知名商标7件。新增咸临照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3家,总数达20家,实现产值14.5亿元,增长30%。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5家,总数217家,其中超亿元45家。实现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04亿元,增长11.3%;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77亿元。
农业生产稳中有进。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快推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总产值65.4亿元,增长4.8%。新增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3家,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3亿元,增长9%。种粮128万亩,产粮51.3万吨,实现粮食生产“九连增”;种烟9.4万亩,产值3.6亿元,建成3万亩“烟稻轮作”生产示范带;新建省级蔬菜标准园3个,立银蔬果获批国家级蔬菜标准园。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整合涉农资金3000万元,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启动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站项目,核心区流转土地1.2万亩。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增至515家,其中国家级4家、省级6家。新认定家庭农场203家。新增绿色食品6个。景丰粮油加盟省粮食集团,成为全市首家混合型国有控股企业。博亚竹业获评首批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水阳镇吴村村获评全国“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省级以上特色乡村增至8个。
第三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开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年”活动,加快推进“三区一带”[5]建设。景域山庄、狸桥旅游集散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昆山湖一期等工程基本完工,官塘湖五星级农家乐及影视基地建成。水东古镇景点改造工程全面启动。中国鳄鱼湖4A级景区和红太阳博物馆、皖南木榨博物馆3A级景区通过评审;滨湖山庄等4家企业获评安徽省第二批“森林旅游人家”;水东镇大张村、小胡村及周王镇绿宝村获评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全年实现旅游收入17.1亿元,增长15.1%;文化产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18%。国购广场、八佰伴、新百等大型商场业绩不断攀升,家乐福、乐购等大型连锁经营业态项目加快建设,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唐标洁具、刘郎食品等线上销售额超2000万元。新增限上商贸企业27家,总数达115家,全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70亿元,增长9%。
三、重建设、强管理,人居环境更加改善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积极开展宣城客运总站、新塘羽绒产业园等市重点工程和收储项目土地房屋征收工作,征地4132亩、拆迁27.1万平方米。建成棚户区改造房2000套、公租房732套。顺利创成省级文明城市(区)。197个老旧小区改造完成,城区7条河道和98条背街后巷市容管理实现常态化,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拆除违法建设8万平方米。有力保障宣南铜高速、宣泾一级公路建设环境,积极开展宣狸高速、水阳江航运综合开发项目前期工作。建成使用城东客运换乘站,开通市区至养贤公交线路。向阳镇撤镇改设办事处,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延伸。 
镇村建设成效显著。扎实开展“新型城镇化提升年”活动。水阳镇、狸桥镇入选全国重点镇。推进“三线四边”[6]整治,整合资金2000万元,全面实施7条主要公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线路绿化145.9公里。整合涉农资金3950万元建设美好乡村,完成14个省级中心村建设和60个自然村整治,孙埠镇嵇村等8个2013年创建的省级中心村通过验收,狸桥到水东、文昌到洪林2条示范带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完成57.9公里县乡公路改建及90.2公里村组道路畅通工程。110千伏白云变电站出线工程等4条输电线路建设完工,军塘变电站建设进展顺利。新建和改造农村公用变台区197个、10千伏输电线路21条296公里。投入3.84亿元,完成各类水利工程2679项,全面实施万亩圩口除险加固、中小河流防洪治理等工程,获市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一等奖。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积极开展国家级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完善资源综合利用、循环经济发展长效机制,加强环境执法监察,积极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强化大气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圆满完成南京青奥会环境保障任务。关闭14家粘土砖、2家蓄电池及1家化工企业。水阳镇、水东镇获批国家级生态镇,寒亭镇获批省级生态镇、天门村获批省级生态村。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扎实开展国家森林城市、园林城市创建活动,造林34390亩、打造森林长廊20公里,创建省级森林城镇7个、森林村庄15个,峄山省级森林公园开工建设。全面落实农村清洁工程管理长效机制,11个乡镇实行市场化运作。加快矿产资源整合步伐,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实现矿产资源采矿权价款1.3亿元。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和管理,严厉打击非法采砂,水生态环境进一步优化。开展治理超限超载运输集中行动,实施科技治超,有力保护路产路权。
四、惠民生、筑保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民生工程深入实施。投入11亿元,全面实施省33项民生工程。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续)保42万人,发放养老金9287.9万元。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13万人,支付统筹基金5378万元,大病补充保费295万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7%,发放补助资金 24420万元。拨付义务教育保障经费5500万元。更加关注农村低保、五保供养、贫困重度残疾人及生活无着落人员等弱势群体。试点敬老院转型升级,开展社会代养服务。“七老”[7]人员补助工作稳妥开展。全面完成渔民上岸安居工程,安置渔民1127户。完成农村危桥加固改造项目24个。解决11.07万农村居民和0.54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完成96所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验收。二小贝林校区一期工程、四小桂花园校区和民生校区建成开学,二中、八中扩建项目主体工程完工。十二中与四中实施集团化办学。建成寒亭、五星等5所乡镇公办幼儿园,二幼改建工程完工并投入使用。奋飞中学新校区落成开学。宣城生物工程学校成功创建省级示范职业高中。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省十三届运动会金牌总数、团体总分居全市第一。宣城中心医院新址主体工程竣工,市第四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有序推进。建立完善村医退出和养老保障机制,完成409名乡村医生到龄生活补助发放工作。居民健康档案电子建档62.6万人。省级卫生城市创建活动扎实开展,改造完成集贸市场13个,建成生活垃圾转运站9座,病媒生物防制设施覆盖230个小区。稳妥实施“单独两孩”政策,人口计生基层基础工作进一步夯实,人口自然增长率3.2‰。《宣州市志》公开出版。成功举办第九届群众文化艺术节,戏曲《天下第一墨》荣获省首届戏剧剧本、戏剧理论评论“双年奖”。完成第三次经济普查工作。工会、妇联、共青团等群团组织进一步发挥作用,消防、气象、档案、外事、侨务等工作取得新成绩,邮政、通讯、老龄、科协、老干部、工商联、红十字会、关心下一代等各项事业全面加强。
社会管理稳步加强。圆满完成第九届村委会换届工作。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稳步推进。市公安局直属分局正式成立。完善治安防控体系,落实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赌禁毒工作强力开展。坚持领导开门接访、带案下访,扎实开展“信访积案化解绩效年”活动,推动信访积案有效化解,建立涉法涉诉案件信访工作处置机制。强化安全生产“一岗双责”,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扎实开展金属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全区安全生产形势稳定。民族宗教工作不断强化,沈村镇胡村回族村清真寺建成使用。推进应急人防平台资源深度融合,处置突发事件效能不断提升。防灾减灾措施有力,成效明显。国防动员工作扎实推进,市带县国防动员演练实效突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位列全省第一方阵。“全国双拥模范城”创建活动有序开展,优抚安置工作水平逐步提高。
五、改作风、提效能,执政能力明显增强
民主法治扎实推进。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自觉接受人大监督,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主动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人大议案2件、建议45件、政协提案133件。“六五”普法和“法治宣州”建设不断加强。依法办理行政复议、诉讼案件101件。办理市长信箱、区长信箱和政民互动咨询投诉1576件。修改完善区政府工作规则,建立健全政府议事、决策机制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政府行政行为进一步规范。加强财政存量资金、财政性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效益明显提高。强化政府投资项目标后监督管理,严格控制成本,规范建设管理。
作风建设不断强化。认真贯彻落实“三严三实”要求,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国务院“约法三章”和省委、市委“三十条规定”,集中开展吃喝风、“红包”风、公车管理、办公用房、违规建房多占住房专项整治。强力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加大案件查办力度,全年立案91件,查处85人,其中政纪处分14人。扎实开展为企服务督办“110”和民主考评工作,围绕重点工作和群众关切开展监督检查。强化审计监督,推进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三公”经费支出同比下降25%。巩固“阳光村务工程”建设成果,规范农村“三资”管理,强力推进农民负担监督管理整改。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面对严峻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 我们变压力为动力,坚定信心,奋勇前进,成绩来之不易。这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区政协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拼搏、不懈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投身宣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给予我们支持与监督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向参与宣州建设发展的中央和省驻宣单位、市直部门、驻宣部队、武警消防官兵和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
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部分主要经济指标未完成预期目标,经济总量不大、实力不强、质量不高、结构不优;规划引领落实不够,城镇功能配套不全,城镇化建设档次与管理水平不高;服务体系不够健全,民生改善任重道远,社会事业发展与群众的期望和要求相比仍有差距;少数部门、少数干部大局意识和担当意识不强,缓作为、不作为、乱作为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等等。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解决。

2015年重点工作安排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开局之年,也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当前,世界经济仍处在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总体复苏疲弱态势难有明显改观。我国经济面临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压力,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中央将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各项改革,政策效应和改革红利将进一步释放。尤其是宣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融入长江经济带、建设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等重大战略叠加的带动作用将进一步凸显,宣州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与此同时,宣州的发展方式正逐步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发展质量不断提升,体制机制不断健全,各项工作不断规范,广大干群凝心聚力、奋勇争先的意志高度统一,团结拼搏、加快发展的合力已经形成。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和持续叠加的经济下行压力,我们既会正视经济运行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又会看到客观存在的诸多有利因素,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谋求新发展,我们坚信,只要全区上下众志成城、奋力拼搏、真抓实干,就一定能够实现全区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2015年区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好”为标准、“快”字当先的工作导向,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两个不变、五个提升”[8]工作要求,按照区委十二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工作部署,立足于不断提升经济首位度和群众幸福感,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工业突破年”为抓手,以民生保障为根本,全面打好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平台建设和环境建设“四大战役”,努力实现全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发展,为加快建设创新实力幸福宣州奠定坚实基础。
综合研判宏观形势和改革发展任务,建议201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为:
——区属生产总值增长9%;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
——财政收入增长3%;
——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
——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1%;
——进出口总额增长10%以上;
——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控制在3.5%以内;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5‰以内;
——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节能降耗、大气污染防治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在市定目标以内。
围绕上述思路和目标,2015年将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工业发展为突破,统筹三次产业,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
全面聚焦“工业突破”。深入开展“工业突破年”活动,成立新型工业化发展领导组,实行区领导分类帮扶企业制度,强化经济运行调度和企业网格化服务管理。修订现行奖扶政策,安排2000万元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工业突破“三大工程”,做大主导产业、做强实体企业、加快转型升级。实施主导产业提升工程。重点打造装备制造、医药食品两大主导产业,落实产业发展规划,成立主导产业行业协会,推进企业战略合作,鼓励优势企业与国内外行业龙头攀亲结缘、借势借力发展,提升主导产业核心竞争力;着力引进一批主导产业项目和配套物流等相关服务企业,推进产业集聚。实施工业企业成长工程。开展“百名干部帮百企”活动,对现有217家规上工业企业和22家成长型企业建立明细台账,遴选100家成长性较强的企业实行一对一重点包保,促进企业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建立中小企业融资风险补偿机制,加大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对本地企业一视同仁,鼓励全民创业,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积极推广汉普森电梯等优质工业地产品在本地使用,强化要素保障,加大对企调研和服务力度,壮大一批规上企业;鼓励龙头企业、骨干企业强强联合,延伸产业链,做大一批骨干企业。新增规上企业40家,完成规上工业销售产值224亿元,增长10%;力争产值超亿元企业48家、超5亿元6家、超10亿元2家。实施企业转型升级工程。引导企业加大信息化建设投入,提升管理水平。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强企业协同创新能力,完善产品质量体系,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产品由低端向高端转型,管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型,推动工业经济发展提质增效。力争新增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3家,高新技术企业3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10家。
做优做强现代农业。完善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实施意见,促进农业转型升级。设立现代农业发展专项基金,支持标准化、规模化、专业化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洪林现代农业示范区实施“品质提升工程”,强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大精品项目落户力度,争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全年引进企业5家、开工4家、投产3家,总产值达12亿元。种烟8.2万亩,全面实施“烟稻轮作”,启动黄渡“四化同步”[9]实验区建设,打造全国烟叶生产样板区。稳定粮食生产,确保总产50万吨以上。继续实施“菜篮子”工程,新增城市保障性蔬菜基地1000亩。组建宣州区苗木花卉交易市场。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精准农业、设施农业、农业物联网,建设农特产品展示中心。突出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2家,实现规上农产品加工产值79亿元;新增农业专业合作社15家、家庭农场100家。加强“三品一标”[10]建设和管理,新认定农产品品牌3个;培育省级以上“一村一品”示范村1个。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动物疫病防控,切实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加快发展第三产业。推进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充分挖掘胡家涝古宣纸遗址、新四军二支队司令部旧址等地域文化资源,丰富文化旅游产业内涵。积极配合市文化旅游“八大工程”[11],加强“三区一带”建设,完善景区配套设施,壮大旅游市场主体,重点打造北部水乡休闲养生游、南部书香田园生态游、水东古镇甜蜜风情游,启动水东镇前进村“乡村旅游试点村”和溪口“自驾游营地试点”建设。加快宣笔苑、昆山湖生态度假村、水东古镇景点改造等12个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完工3个。注重旅游品牌建设,支持有条件镇、村争创国家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创建3A级以上景区1个、四星级以上农家乐3家。积极争创“智慧旅游示范区”。全年实现旅游收入20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18%以上。以省级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区和双桥物流园集聚区为抓手,培育发展城市商业综合体及现代物流业,推进家乐福、乐购等项目建设,全年新增限额以上商贸流通企业15家。完善城区商业服务网点,加快中心集镇商贸服务业发展,活跃城乡消费市场。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丰富营销模式,积极参加地方名品展示展销会,全面推广地产品。支持发展外向型经济,积极引进外向型企业,加强对外贸易主体孵化培育,引导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扶持宣州卫浴出口产品推行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全年完成实体企业进出口1.3亿美元。
二、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扩大有效投入,打造经济增长新亮点
扎实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五个注重”,以抓大项目力促大发展。注重项目谋划。紧盯国家调整结构的重点领域和投资导向,结合现有资源条件,围绕主导产业、民生事业等方面,超前谋划一批带动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综合效益高的好项目、大项目,确保储备项目300个以上。注重项目争取。培养组建专业项目队伍,做实做细项目前期工作,密切跟踪、无缝衔接,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市“十三五”规划,确保全市领先、力争全省前列。全年列入省“861”行动计划项目45个,列入全市亿元(工业5000万元)以上项目60个。注重项目质量。继续坚持项目准入并联审定制度,按照“产业导向、用地集约、生态环保”原则,从更高起点、更高站位促进产业优化升级。鼓励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加速发展,实现产值增长30%以上。注重项目建设。排定100个重点项目,开展“百名干部联百项”活动。建立项目“会诊”推进机制,对招商引资签约项目,特别是5000万元以上项目,实行联系领导、引资单位、落户单位“三位一体”捆绑调度,落实包保责任,加快美诺华药业、环洲钢业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新开工项目100个、竣工项目50个。注重项目监管。加强政府投资项目科学管理,完善决策机制,规范运行程序。按照“五个集中”、“八个分开”[12]原则,强化政府性投资项目建设全程监管,确保各类项目按时按质建成,持久发挥效益。
全力提升招商质量。充分发挥“两区四园”平台优势,转变招商方式,扩大开放水平,着力提升招商实效。招商思路更清晰。坚持“精简高效、非禁即可”原则,重点围绕两大主导产业,在项目配套和产业补链上下功夫,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在引进项目时,优先考虑现有存量土地和厂房的盘活嫁接,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对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项目坚决拒之门外。同时,加大对环保、健康、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招商力度。招商领域更宽泛。继续深耕长三角、紧盯珠三角,放眼京津冀、东三省及其他产业集聚地,广泛搜集、精准对接各类招商信息。把握港澳台等外资项目,大力引进境外资本、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重点引进符合产业定位、带动性强的外资企业。力争在引进国内及世界500强项目上实现突破。招商精力更集中。采取个人申请、组织抽调、社会聘用相结合的方式,组建若干支专业性强的招商队伍,下达刚性任务,实行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落实招商引资第一引荐人奖励政策,吸引有人脉资源、懂招商政策的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与各类投资、咨询、中介机构和行业协会合作,强化以商招商,鼓励全民招商。招商环境更优化。积极适应形势变化,顺应国家政策调整,全力优化发展软环境,从保姆式服务向营养师级服务提升,打响投资服务特有品牌。全面梳理现行各项招商政策,确保各项工作依法合规。全年招商引资5000万元以上项目不少于90个,亿元以上项目不少于5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低于60亿元,利用省外资金不低于132亿元,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9000万美元。
加快发展两区四园。按照“四集四统”[13]原则,推进“两区四园”产业集群化、配套功能化、融资多元化、服务规范化建设。作为中心城市北部组团,宣州经济开发区完善配套功能,加快产城一体,积极争创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全力支持城市北环线及宣狸线连接工程尽早实施,积极配合巷口桥货运站、宣南铜高速、水阳江宣州综合码头等重点项目建设,实现与宣宁经济带无缝对接。加快推进第二自来水厂、军塘变电站、电镀中心、生物质热电联产、消防站以及邻里中心建设,全面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做强祥利机械、精方药业等产业链核心企业,引进上下游配套,建立产业支撑体系。确保20个项目开工、20个项目投产,完成总产值140亿元,财政收入5亿元。狸桥经济开发区加大招商力度,加快项目建设,健全功能配套,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运营,全年10个项目开工、7个项目投产,完成总产值27亿元,财政收入8000万元。宣州工业园区做大装备制造业体量,在盘活存量、“腾笼换鸟”等方面做足文章,完成总产值27亿元,财政收入1.6亿元。水东、水阳、寒亭、向阳园区,盘活各类资源,明确规划定位,注重产业集聚,实行错位发展。其他原工业集中区保留现有规模,逐步提高土地利用与产出效益。
着力优化发展环境。深化银政企合作,促进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投放,力争全年贷款余额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做强振宣等国有融资担保平台,支持小额贷款和融资担保公司增资提效,提升融资服务能力,全年累放小额贷款13亿元、融资担保13亿元。扩大企业直接融资,加大上市企业培育,鼓励支持美乐柯制冷、亚邦化工和晶瑞纳米等优质企业加快上市步伐。深入开展国土资源执法模范区创建活动,完成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全面推进地票交易,完善节约集约用地监管机制,实施“以地控税、以税节地”,促进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扎实推进村庄整治示范项目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建设,获批建设用地指标2000亩,盘活闲置土地1000亩,积极争取省级预留土地指标。完善引进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着力引进和培养符合我区产业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树立“招生就是招工”理念,强化校企合作,依托宣城职业技术学院、市信息工程学校、市生物工程学校,推广“订单”培养,帮助企业解决用工难问题。强化为企服务督办“110”作用,加大明察暗访督察督办力度,对为企服务中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予以严肃处理。
三、以深化改革为动力,注重创新驱动,激发经济发展新活力
深化各项改革。加快“全省农村综合改革示范试点区”建设,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确保4月底前完成。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新增土地流转2.5万亩。推进巷口桥村、昭亭及九同社区新型集体经济实体投入运营。全面推进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农村金融综合改革,加强农村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瑞丰(农业)融资担保公司经营水平,支持湖商村镇银行设立乡镇支行,鼓励中行、皖南农商行全面建设农村金融服务室。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加强新型基层供销社建设,积极探索以基层供销社为载体的信用合作。扎实开展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大非行政许可、前置审批条件清理力度,推进工商“先照后证”[14]登记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建立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继续深化部门预算编制,实行项目预算编制改革;强化政府性债务管理,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加大综合治税工作力度,建立税收征管联动机制。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引进先进医疗卫生机构运行管理模式,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推进狸桥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
强化科技创新。把创新驱动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环节,切实增强创新对经济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推动“宣州制造”向“宣州创造”转变,积极争创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引导带动企业、社会增加科技投入,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层次的科技投入体系;实施科技应用示范工程和技术改造升级工程,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等为重点,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新增省级“两化融合”示范企业2家;新增高新技术产品10个,实现高新技术企业产值35亿元,增长8%。大力推进“质量强区”战略,综合运用政府采购、市场培育、创新奖励、风险补偿等方式,加大企业商标争创和产品品牌培育,争取新认定省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1个,争创知名商标6件、著名商标4件。
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在全面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基础上,坚持“三围绕、五突出”,认真编制“十三五”规划。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和转变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紧紧围绕在深化改革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决定性成果,紧紧围绕皖苏浙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打造“宣城首位”、“首善之区”目标,深入分析“十三五”发展所处的新背景、面临的新情况、人民群众的新期待,着重在规划全区产业和生产要素布局上创新思路,全面做好18个“十三五”规划前期课题研究工作。突出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征程中迈出更大步伐的新要求,全面衔接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深入分析支撑条件,实事求是确定目标任务,明确战略举措;突出体现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规划的一条主线贯穿始终;突出体现经济提质增效的要求,在优化产业结构、壮大主导产业、缓解资源环境压力等方面,提出切实管用的新思路和硬举措,推动我区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突出体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以人为本、民生优先,统筹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实施一批民生工程,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突出项目支撑,高标准编制好“十三五”规划项目库,确保我区今后五年能有更多的大项目、好项目进入国家和省投资计划。同时,加强与主体功能区规划,国家、省、市“十三五”规划以及“十二五”规划的衔接,各乡镇规划纲要与全区规划纲要全面衔接,完成好区“十三五”规划纲要及16个重点专项规划,形成完整的“十三五”规划体系,使“十三五”规划成为指导全区未来五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战略蓝图和行动纲领。
四、以市区一体为主线,突出规划引领,彰显城乡发展新特色
服务中心城区建设。大力推进皖赣铁路(宣州段)扩能改造、水阳江大道闭合段等重点工程和土地收储项目征迁工作,保障施工环境,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加快双塘、彩虹等安置区建设,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改造房1304套、公共租赁住房146套。巩固扩大文明城市(区)、卫生城市创建成果,落实长效机制。规范物业服务市场,强化物业管理,推进环卫作业“精细化”、“一体化”建设,美化城市环境。加大违法建设管控力度,提高数字城管案件办结率。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力保障宣南铜高速、宣狸高速、宣泾一级公路、水阳江航运综合开发等重点工程建设环境,积极配合X018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项目前期工作,逐步推进城市规划区开通公交,提升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功能。
大力推进镇村发展。坚持以工业化带动城镇化,推动各种生产要素快速向城镇集聚。高起点规划。按照“做大集镇、做美村庄”思路和“五规合一”[15]要求,着力抓好重点镇、美好乡村示范村等控制性、修建性详细规划,力争建制镇2015年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覆盖率达100%。强化镇村规划审批管理,实行“镇规区管、村规区审”,严格按规划推进镇村建设,保证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一贯性。高标准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示范工程”,因地制宜实施集镇“六小改造工程”[16]。按照镇级市标准抓好水阳、狸桥两个全国重点镇建设,加快水东、孙埠两个省级重点中心镇建设,积极申报文昌镇省级重点中心镇,把杨柳、黄渡、洪林等乡镇打造成省级中心镇。整合涉农资金,建设13个省级中心村、整治50个自然村。精细化管理。健全长效管理机制,突出抓好集贸市场、背街后巷、河道沟渠等重点部位环境整治,严控违法建设,加大公用设施管护,规范市场经营,树立美好、文明、卫生、和谐镇村形象。积极稳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提高城镇化发展质量,力争城镇化率提高2个百分点。市场化经营。坚持用现代市场理念、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建设镇村,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实行镇村资源资本化运作,试点推广PPP模式[17],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全力保护生态环境。积极投身国家生态市、环保模范城创建活动,推进国家级园林城市、森林城市建设。加强环境监管,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主要污染物减排,深入推进秸秆禁烧及综合利用,全面提升环境质量。创建国家级生态镇1个,省级生态镇2个、生态村3个。继续实施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造林2.6万亩,创建森林城镇1个、森林村庄4个,建设森林长廊15公里。巩固农村清洁工程和“三线四边”整治成果,实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无害化处理,推进农村清洁工程市场化。强力推进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在主要公路两侧实施治理项目10个。强化政府主导、部门负责、齐抓共管的治理超限超载工作机制,加大源头企业装载、运输管控力度,扩大科技治超覆盖面。严格水资源管理“三条红线”[18],保护饮用水源地,建设节水型社会。
五、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繁荣社会事业,力促幸福指数新提升
社会保障更完善。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财政投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制度,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扩大覆盖面。严格执行社保基金内控制度,健全相互制约、相互监督机制。扎实推进扶贫工作,稳步提高农村五保、优抚对象、城乡低保等保障水平。加强困境儿童、城乡“三无”[19]特困人员供养和流浪乞讨人员临时救助,有效保障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强化社区养老机构建设运营管理,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养老机构建设,推进农村敬老院转型升级,实施居家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健全城乡一体就业服务体系,全面掌握城乡劳动力资源状况,统一纳入就业信息网络,实现劳动者就业需求、技能培训资源、企业用工需求有效对接,落实创业培训、小额担保贷款、社保补贴等各项就业政策,鼓励支持灵活就业和自主创业,确保全年新增城镇实名制就业1万人。
公共服务更优质。巩固扩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成果,创新办学、办园模式,实施名校联合办学、集团化办学。加大三中、柏庄小学等项目推进力度,加快学校标准化、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创建国家级职业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区)。扎实开展全民健身和“阳光体育”活动,推进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政府购买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建立“名医工作室”,全面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质量。加快市第四人民医院异地新建项目建设,宣城中心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加强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和病媒生物防制,推进省级卫生城市创建,争创省级卫生镇1个、卫生村(社区)5个。强化食品药品监管能力建设,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完成3座危桥加固改造主体工程和36道渡口安保工程,力争实施40公里县乡道路改造、100公里农村公路网化工程。新建和改造农村公用变台区381个、10千伏输电线路14条,解决2.2万农户用电难问题。投入4.14亿元,实施新一轮小型水利工程改造提升,加快水利血防、堤防除险加固、抗旱规划工程、小农水重点县等重点项目建设。解决8.61万农村居民和0.86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不安全问题。创新人口和计生服务管理机制,稳定低生育水平。优化妇女儿童发展环境,保障妇女儿童合法权益。
社会环境更和谐。推进社会服务管理信息化建设,改善服务方式,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安防控和公共安全体系,防范和依法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推进“平安宣州”建设。保持毒品犯罪、非法采砂采矿打击高压态势。切实做好法律援助工作,深化基层综治维稳信访工作中心建设,实行网上受理信访制度,常态化开展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全力化解信访积案,使群众问题能反映、矛盾能化解、权益有保障。狠抓涉群涉稳项目社会风险评估,确保社会大局稳定。做好城市社区居委会换届工作,提升城乡社区为民服务能力。积极推进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强化村级财务审计和集体“三资”管理,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强化安全监管责任落实,继续推进金属非金属矿山、危化品安全生产攻坚克难工作,确保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加强乡镇专职消防队建设和乡村两级道路安全员(联络员)配备。完善应急处置联动机制,有效应对和处置各类突发事件。加强国防教育,进一步完善国防动员体系,支持驻宣部队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与强军目标相适应,创建全国双拥模范城。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等人民团体作用,做好外事、侨务、对台、档案、地方志、民族宗教、防震减灾等工作,推动老干部、老龄、关心下一代、残联、红十字会、慈善福利事业加快发展。
各位代表:新起点、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将以新状态适应新常态,不断提升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实现新的更大作为。
建设法治政府。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依法治区、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自觉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区政协的民主监督,更加重视人大代表议案建议、政协委员提案办理工作,主动听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和各界人士的意见建议。加强政府信息公开、政务服务标准化建设,办好区长信箱、网络政民互动,扩大公众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增强政府公信力和透明度。继续实施政府常务会学法制度,发挥法治大讲堂的宣传作用,牢固树立法治观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来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
建设为民政府。始终把民生摆在第一位,严格落实民生政策,优先保障民生资金,全面兑现民生承诺,切实办成一系列事关民生民计的好事、实事、难事。完善领导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下大力气解决群众在教育、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需求,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检验政府工作的“试金石”,切实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指数。
建设效能政府。深入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省市“三十条规定”和区委“二十条规定”,坚决反对“四风”,集中治理“庸、懒、散”问题,严格督查考核奖惩,提高行政效能。大力践行“问题导向工作法”和“一线工作法”,把全部精力放在工作上、放在落实上,对企业、投资者的服务承诺坚决兑现、不折不扣,对群众的各项诉求说办就办、不拖不推,打造运行高效、服务便捷的效能政府。
建设清廉政府。厉行节约,从严控制“三公”经费支出,落实“一岗双责”要求,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化廉政风险防控,严格执行工程招投标、土地招拍挂、政府集中采购、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等制度,加大专项执法检查力度,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肃查处各类违纪违法案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构建决策科学、执行坚决、监督有力的权力运行体系,努力实现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改革孕育希望,实干成就未来。让我们紧密团结起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凝聚全区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为加快建设区域中心城市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①【五年并进】:指开展新型工业化城镇化提升年、开发区提升年、项目建设年、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年、文明创建巩固年活动。
②【两纲】:指妇女发展规划纲要和儿童发展规划纲要。
③【三权】:指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
④【两区四园】:指宣州经济开发区(含宣州工业园区)、狸桥经济开发区,水阳分区、水东分区、寒亭分区、向阳分区。
⑤【三区一带】:指南部书香田园休闲文化集聚区、北部水乡休闲养生度假区、东部古镇皖南民俗文化集聚区和环城休闲娱乐带。
⑥【三线四边】:指铁路沿线、公路沿线、江河沿线及城市周边、省际周边、景区周边、村旁屋边。
⑦【七老人员】:指老村干部、老民办教师、老农机人员、老农技人员、老兽医、老公路养护工、老电影放映员。
⑧【两个不变、五个提升】:两个不变指落实“11331”发展思路不变,推进“六城同创”不变;五个提升指产业提升、城市提升、交通提升、环境提升、民生提升。“11331”发展思路指致力一个率先(在全省率先建成国家生态市)、建设一个中心(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实施三大战略(生态立市作为先导战略、工业强市作为支撑战略、文化强市作为永恒战略)、坚持三条路径(改革引领、创新驱动、民生优先)、弘扬一种精神(千锤百炼、精雕细作、刚柔相济、百折不损)。
⑨【四化同步】:指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同步。
⑩【三品一标】:指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总称。
⑪【八大工程】:指美好乡村休闲养生旅游开发工程、名胜古迹保护开发工程、敬亭山宛溪河诗山宛水品质提升工程、文房四宝之乡城市品牌提升工程、青龙湾生态旅游示范工程、桃花潭查济古镇名村保护开发工程、历史名人诗画开发工程、扬子鳄旅游开发工程。
⑫【五个集中、八个分开】:指对政府投资项目实行统一管理,建立职责明确、制约有效、运转高效、监管有力的政府投资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五个集中”即把政府投资项目的立项、土地、规划、资金和实施集中到区级统一管理;“八个分开”即把政府投资项目计划、立项、设计、征迁、招投标、投资、建设、审计等环节分开,各遵各行、各负其责。
⑬【四集四统】:指园区建设资源集约、产业集群、企业集聚和服务集中,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投入和统一管理。
⑭【先照后证】:指工商登记制度改革中,按照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务院决定需要取得前置许可事项,除涉及国家安全、公民生命财产安全等外,不再实行先主管部门审批、再工商登记的制度,商事主体向工商部门申请登记,取得营业执照后即可从事一般生产经营活动;对从事需要许可的生产经营活动,持营业执照和有关材料向主管部门申请许可。
⑮【五规合一】:指城镇发展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交通发展规划。
⑯【六小改造工程】:指花坛、绿岛和人行道绿化改造工程,排水系统改造工程,路灯亮化改造工程,背街后巷硬化改造工程,街道安全提升改造工程,自来水疏通改造工程。
⑰【PPP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物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并通过签署合同来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以确保合作的顺利完成,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⑱【三条红线】:指水资源开发利用控制红线、用水效率控制红线、水功能区限制纳污红线。
⑲【三无人员】:指城乡居民中无劳动能力、无收入来源、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人的人员。